猶他主婦

記錄生活瑣碎的自留地
正文

追尋吳哥之美—從高棉的微笑看吳哥的曆史

(2018-09-10 13:50:21) 下一個

   高棉的微笑來源於座落在吳哥王城內的巴揚寺(Bayon Temple)。巴揚寺總共有54座寶塔,由中心的49座四麵佛塔和5座四麵佛塔式的城門組成,象征著當時鼎盛吳哥王朝統轄54個省份。陳舊而略顯破敗的佛塔與吳哥窟的其他寺廟大同小異,而其中的最大看點是佛塔上的四麵佛像,佛像是典型高棉人麵容,且個個都流露著安詳的微笑,據說這些麵容原型為佛陀和當時的國王蘇利耶跋摩七世的綜合,而這些微笑的佛像就是聞名於世的“高棉的微笑”   。

   巴揚寺與吳哥窟一樣,同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兩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代表大乘佛教信仰,後者則代表印度教信仰,說明吳哥王朝的主流信仰曾由印度教轉為佛教。

   吳哥窟是蘇利耶跋摩二世時期建造,巴揚寺則為蘇利耶跋摩七世所修建。這兩位君王都是吳哥王朝裏上最為重要的君主。前者是開疆辟土,在二世統治期間的吳哥是疆域最為廣闊的時代,也是開始與周邊各國包括當時的中國等各國貿易建交的時代,中國史書上記載的扶南,真臘都是從這個時代開始。隨著疆土的開辟,國力也逐漸強大,二世才開始遷都暹粒,興建吳哥窟,也為後來吳哥王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後來元代周達觀出訪後留下來唯一一部記錄這段曆史的文獻《真臘風土記》。 後者蘇利耶跋摩七世則是在蘇利耶跋摩二世去世後,在柬埔寨陷入一片混亂中,曆經幾代國王的變遷和飽受北部占婆族的侵略後,以50多歲的高齡帶領軍隊抵抗占族的入侵,重建真臘王朝(吳哥王朝)並帶領吳哥重新走向了鼎盛。他不僅完成了首都吳哥城的重建,而且今日吳哥遺跡的大部分建築也是他在位時修建的。

  蘇利耶跋摩七世活了90多歲,他看到了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鼎盛,看到了吳哥窟的興建,看到了叛亂,看到了外敵的入侵和劫掠,看到了滿目瘡痍,看到了國家的重生國都的重建,看到了複仇,看到了外敵的滅亡。作為長子,他沒有從父王手裏繼承王位,作為王族,他沒有從弟弟手裏繼承王位。經曆了無數的生和死,等待和爭鬥,背叛和複仇,侵略和抵抗,衰落和興盛,恥辱和榮耀,蘇利耶跋摩七世改變了信仰,在他統治時期,皈依了大乘佛教,使整個高棉王朝從印度教開始轉向佛教信仰。他不僅重建了國都吳哥城(Angkor Thom),還為紀念其父修建了聖劍寺(Preah Khan),為紀念其母修建了塔布隆寺(Ta Prohm,《古墓麗影》的拍攝地),為他自己修建了巴揚寺(Bayon)。巴揚寺這座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t)寺院是吳哥最後一座國寺,也是唯一一座大乘佛教國寺,同時也是唯一一座可以看到佛教和印度教並存的寺廟。

    關於蘇利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的政績,直到今天依然被柬埔寨百姓所懷念。第一他是第一個興建醫院,診所為百姓治療疾病的國王,也是第一個興建教育機構,比武選將的國王,所以在暹粒的很多醫院和學校依然可以看到他的雕像。 第二他是第一個或是唯一個在國廟的浮雕上記載百姓生活的國王,在巴揚寺的浮雕上除了記錄國王的戰功,戰爭的殘酷和盛世的繁榮,也記錄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連生火做飯,婦女生產,小偷行竊這樣的生活小細節都被記錄在浮雕上,這些浮雕成為了解吳哥曆史的難得資料

     吳哥城的入口,整座城門就是三座高塔和四麵佛像組成。

吳哥遺跡的每個寺廟門口都有獅神辛瑪(Singha)和蛇神納迦(Naga)作為守護神。

巴揚寺至今還有很多人來朝拜,據說這裏是日本人認領修複的,所以日本遊客非常多。 

遠遠地看到了四麵佛像,有些在戰亂和歲月的洗禮已經開始脫落。

巴揚寺的參觀者很多,即使我們是在淡季的下午三點左右才進去,但是依然碰到一撥一撥的旅行團,每個旅遊團來都是一撥一撥的拍照留影,想安安靜靜地瀏覽還真是不容易。 所以雖然這裏是我最喜歡的吳哥寺廟之一,我們還是快速瀏覽後逃離了。 離開巴揚寺後,遊走在吳哥通城的廢墟內,更喜歡這些被樹幹纏繞的遺跡,安靜地躺在密林裏,看千年的繁華最終消失在時間和自然裏, 感歎還是活在當下最重要,嗬嗬。 

國王辦公的高台,還在修複中。

這才是頑強的生命力

吳哥城裏國王接待外賓和辦公的象台,相當於故宮的太和殿吧,可惜也已經被毀,目前還沒有完全修複。 

象台內精美的雕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