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徽派易學述略》

(2016-08-10 11:42:37) 下一個

徽派易學述略

《易》乃群經之首。《易》之為學,漢始注重家法,世傳所謂施、孟、梁丘之易也。蓋未聞有以地區性治《易》成一統者。大率而論,則皖學重作而吳學重述,於《易》亦然。徽學之興也乃皖學所屬,多以訓詁考據為本,以求《易》之大義。徽派易學即徽州易家之學。今略述梗概,則其要者成為此文,一得之愚存於取舍之間。

皖學之形成起於二慎修,曰:江慎修,始也。曰:戴慎修,盛也。學以入經既有漢宋之別,漢自尊漢,宋自承宋,恪守家法,判若涇渭,無得越雷池半跬。明之萊知德學融漢宋,兩派皆抨之。當是時也,學統之分尤處子與娼妓之別。徽派易學亦分漢宋。清儒梁任公《清代學術概論》述評曰:“惠派之治經也,如不通歐語之人讀歐書,視譯人為神聖,漢儒則其譯人也,故信憑之不敢有所出入。戴派不然,對於譯人不輕信焉,必求原文之正確然後即安。惠派所得,則斷章零句,援古正後而已。戴派每發明易義例,則通諸群書而皆得其讀。是故惠派可名之曰漢學,戴派則確為清學而非漢學。”戴氏可謂徽學大聖,其治經由訓詁考據以求原義,此皖派學術之特色,亦徽派易學之圭臬。故梁氏又雲:“以爻辰納甲說《易》,以五行災異說《書》,以五際六情說《詩》,其他諸經義,無不雜引讖緯,此漢儒通習也,戴派之清《易》中用字該書庶幾皆有詳考,可證是論不繆。如是言之,則徽派易學漢宋之分似應直稱曰象數易學、易理易學為當也,則漢清易學名言各順。據筆者拙見,二慎修非為皖而開經學,實則江慎修誠為象數易學之始也,戴慎修為義理易學之大成。徽派易學承二慎修之旨而立。請詳述之:

江永,字慎修,婺源人。其為徽派象數易學之開山。永年少就學,遍讀群經,精於三禮。清儒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載其辨《易》所謂往來上下之義。其論雲:“《周易》以反對為次序,卦變當於反卦取之。否反為泰,泰反為否,故曰:‘小往來大’,曰:‘大往來小’,是其例也。凡曰來曰下曰反者,自反卦之外卦來居內卦也;曰往曰上曰進曰升者,自反卦之內卦往居外卦也。”卦序之列,向有“二二相耦,非反即複。”之說。江永力主反對為序。然六十四卦僅乾、坤、泰、否、頤、大過、坎、離、中孚、小過、既濟、末濟十二卦以反卦為序。餘外則多以複卦為序。其釋往來上下之說恐未脫漢易之窠臼。常著《讀書隨筆》一書,內有論及《易》者。

洪榜,字汝登,歙縣人。榜少時研讀群經,為學效戴東原,故其於文字訓詁,用力慎勤。治《易》宗鄭玄,以為明象為《易》之本。然不為飛伏、納甲之說所困。榜深於經尤長於《易》,嚐有易著三種,曰:《明象》,一也;曰:《述讚》,二也;曰:《周易古義錄》,三也。惜其多未卒稿。《明象》一書起乾終益,得四十二卦。《述讚》之體因襲鄭玄《易讚》成書,此其易著中唯一成交者。《周易古義錄》涉獵先秦漢魏易說,廣采博引,兩漢易家之詁訓多為所取,書未竟。

洪瑩,字賓華,歙縣人。少為學飽覽經史。治《易》宗象數,然亦有以事證之者。史載其著述較豐,嚐有易著成書。瑩比之於榜則見齊魯為政之差也。

王艮,字無悶,歙縣人。壯歲治《易》,獨崇義理。然間亦不滿宋儒舊說。其雲:“漢儒亂其數,宋儒鑿其理,其有合於《易》而不失厥旨者,要非全易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評其著《易贅》:“然大旨仍主義理,不言象數。”其《易贅》一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雲為二卷,朱彝尊《經義考》作一卷。徽派易著義理之學獨是書為《四庫全書》所收,足見其論雖主義理然不甚謹嚴也。

汪紱,字爛人,婺源人。少從母讀經,遍覽經史子集。其治《易》涉及漢魏,然以宋五子之學為宗。稟家學則少門戶之見,故其講《易》融象數於義理,有萊氏學之遺風。嚐著《易經詮義》一書。近人支偉成先生《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評曰:“蓋其學體勘精密,貫徹內外,毫厘必析,由不欺以至於誠,偶設一喻,能使盲者察愚者明。”

吳慎,字徽仲,歙縣人。慎少為學,不喜訓詁及漢易諸說,嗜好心性理氣之學。尤深於宋五子書。壯歲遊學於東林書院,從高世為太學。卒業歸故裏,執講於紫陽書院、還古書院。時前來問學者甚眾。此於徽派易學可謂別開生麵矣。講《易》嚴守家法,多闡發宋五子之旨,蔚為大觀。嚐著有《周易粹言》一書,徽州治《易》舉凡宗義理者多能道其言。

胡匡衷,字寅臣,績溪人。少讀《易》疑漢儒之說。漸長,治《易》本宋儒義理之學,尤精於程朱易傳,並能補其漏。又多涉獵宋元諸家易說,以為程朱易學之輔。積年有得,著《周易傳義疑參》一書。是書不拘程朱書說,敢發己意,析程朱易學之異同。

施璜,字虹玉,休寧人。少儒紫陽書院,從高世太為學。以義理為宗,其於《中庸》、《大學》之旨見到尤深。以“誠”釋易理,一如宋五子之舊貫,為人亦極誠信。後執教於紫陽書院,還古書院。學問精嚴,名重一時。嚐著《思誠錄》一書,發揮《中庸》、《易傳》之旨。近人熊十力先生嚐謂:“《中庸》本演《易》之書。”是論顯係義理易學之至論也。由此亦可見璜之學統,蓋後世之同道亦留意於此焉。

戴震,字慎修,休寧人。少讀經既知朱子之非。嗜好《說文》、《爾雅》,故其治《易》則深於訓詁,尤長於字義古音訓。嚐作《七經小記》,內有論《易》一篇。然其得意者乃《孟子字義疏證》一書。該書發宋儒義理易學之所未發,究天理人欲之變,與《七經小記》顯然有異。然其治《易》,由訓詁以達義理誠為徽派義理易學之大法。

綜上所述兩派九人之學,可略見徽派易學之特色有四,曰:通訓詁;曰:重義理;曰:由訓以達理;曰:融象於理。作多於述,此皖學有別於吳學處,亦徽學有別於浙學處。徽派象數易學亦有趨於義理易學之勢,清儒章太炎為《清代樸學大師列傳》作校訂書中已明言於此。大致論來,吳學重述而趨於象數,皖學重作而趨於義理。吳學近於漢學,皖學近於清學。而徽學,學統之嚴整過於浙學。如皖學中浙學易家張惠言學為皖而近於吳,此在徽學所免之。固而徽派易學之功誠不過沒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