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民國名人張璧評傳》12

(2016-05-18 12:45:27) 下一個
十、四存學會和北平公用總局時代的張璧
 
 
 
1919年,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來到博野北楊村瞻仰顏習齋故居,他被顏、李二人主張的“實文、實行、實體、實用”的實學學說深深地打動了。他認為這一學說可以富國強民。第二年,在徐世昌倡導下,北京成立了“四存學會”。案:所謂“四存”,是取顏元的著作《存人編》、《存性編》、《存學編》、《存治編》之意。徐世昌做總統後,提高了顏元、李塨的地位,使其從祀於孔廟。
又見《四存學會呈京兆尹警察廳的立案文》中的陳述:
 
清初博野顏習齋、蠡縣李恕穀兩先生,師弟一堂,躬行孝友,苦心誌,勞筋力,複禮、樂、射、禦、書、數之舊,兼水、火、金、木、土、穀之全,周禮之大經大法,燦然複明於世。今日列強競爭,遂德與藝能並重,兩先生之教,尤屬當務之急。
 
1922年,經徐世昌親自批準,在北楊村創辦了“四存小學”。1929年,又在北京府右街創建了“四存中學”,並將經學作為四存中學的基本教學科目。當時學校的校訓就定為:“尚實學,尚實習,尚實行”。
四存學會發行會刊《四存月刊》,公開響應並倡導顏李學說。該學會由於得到了民國大總統的支持因而發展迅速,至1923年,會員發展至800多人。1923年,四存學會組織學者們整理了顏李學派的諸多著作,並由徐世昌署名主編出版了《顏李叢書》。
張璧於1937年夏開始任“四存學會”和“四存中學”及“四存小學”的名譽董事長。四存學校教育內容包含七個方麵:公民訓練、基礎訓練、生產訓練、合作訓練、衛生訓練、民族精神訓練、教學訓練。其中,基礎訓練則主要包括武術、軍事兩方麵內容。
從四存中學的畢業生中走出了不少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革命幹部。如,科學家梁守槃院士、鄧稼先院士、林家翹院士等人。如,文學家劉征、劉體仁、黃畬等人。如,革命幹部前陝西省委書記張勃興等人。
 
張勃興在《荏苒春秋》一書中寫到:四存中學是當時北平市教學水平最高的中學之一。學校創建於1921年,是由四存學會創辦的。學校的教育水平很高,主要是得益於所聘請的教師都是當時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課程的選擇除按教育部門的規定外,每周還增設一定課時教授中國古籍,尤其注重對學生加強道德修養教育。
案:張勃興是張璧的堂弟張炳經之子。生於1930年,曾就讀於四存中學,畢業於華北大學。17歲時參加革命。文革後,曾任陝西省省長,省委書記等職。是中共十三屆和十四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第九屆委員會常委。
那時,四存中學學生畢業時,張璧都會在畢業典禮上給學生們做講演。
四存學會崇尚顏李學說,而因顏元和李塨二人也喜歡武術,並常年堅持鍛煉,這使張璧在四存學會開設武術教學成為可能。而武術教學主要由河北省深縣的著名武術家王薌齋先生主持。詳細內容請見《張璧和大成拳的誕生》一章。
那麽,張璧為什麽要如此大力宣傳武術、軍事這兩方麵的基礎訓練呢?
讓我們看看當時的舊北平市的生存狀態。
1935年初,日寇野心膨脹,意圖實現華北地區脫離中央政府而獨立,實現分裂和瓜分中國的目的,重演分裂東三省的曆史。於是,華北地區局勢瞬時間異常嚴峻起來。5月29日,當時的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與日方代表、華北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展開秘密談判。6月9日,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何應欽提出備忘錄,要求國民政府憲兵第三團、軍委會政訓處等撤出華北,取消河北省各地國民黨黨部,禁止一切國民黨活動;取消河北省所有反日組織及其活動。當天,何應欽致電蔣介石,認為“我方軍事經濟與外交一切均無準備,萬一戰事發動,頃刻之間,即將平、津斷送,且將牽動京滬及長江一帶,國內立致崩潰”。
6月13日,何應欽回南京蔣介石匯報並得到他的授意。7月6日,何應欽正式複函梅津美治郎,接受日方的全部要求。這就是所謂的“何梅協定”。該協定如下:
 
何應欽閣下:
一、中國方麵對於日本軍曾經承認實行之事項如下:
﹝一﹞於學忠張廷諤一派之罷免;
﹝二﹞蔣孝先丁昌曾擴情何一飛之罷免;
﹝三﹞憲兵第三團之撤去;
﹝四﹞軍分會政治訓練處及北平軍事雜誌社之解散;
﹝五﹞日本方麵所謂藍衣社複興社等有害於中、日兩國國交之秘密機關之取締,並不容許其存在;
﹝六﹞河北省內一切黨部之撤退,勵誌社北平支部之撤廢;
﹝七﹞第51軍撤退河北省外;
﹝八﹞第25師撤退河北省外,第25師學生訓練班之解散;
﹝九﹞中國內一般排外排日之禁止。
二、關於以上諸項之實行,並承認下記附帶事項:
﹝一﹞與日本方麵約定之事項,完全須在約定之期限內實行,更有使中、日關係不良之人員及機關,勿使重新進入。
﹝二﹞任命盛市等職員時,希望容納日本方麵之希望選用,不使中、日關係或為不良之人物。
﹝三﹞關於約定事項之實施,日本方麵采取監視及糾察之手段。
以上為備忘起見,特以筆記送達。
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
昭和十年六月九日
 
該協定使國民政府為了保全平、津地區而被迫放棄了在華北地區的一大部分權力,為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10月26日蔣介石下令撤銷北平軍分會。
12月18日,舊北平成立了以宋哲元為委員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本來,日本人是想讓齊燮元任委員長一職的,但當張璧得知國民政府有意讓宋哲元任此職位後,他立刻多方遊說國軍高層和駐紮北平、天津的日軍政部多位要人。最終使舊北平政權沒有完全落到漢奸親日分子齊燮元的手中。在舊北平特別市公署警察局張璧檔案中也如實地記載了這一史實如下:
 
為宋哲元之存留問題,偕同鄭文軒奔走宋與日本軍部之間。
 
此事後經宋哲元和軍統北平站站長張世五分別向蔣介石和戴笠做了匯報。由此可以看出張璧當時和國軍高層及日軍高層將領的來往及說服力。
該委員會直屬行政院,負責處理河北省、察哈爾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務。
下設秘書、政務、財務三處和經濟、外交、建設、交通、法製五個委員會。
該委員會成員如下:程克、高淩霨、劉哲、李廷玉、冷家驥、賈德耀、胡毓坤、門致忠、宋哲元、石敬廷、秦德純、肖振瀛、萬富麟、王唐、王克敏、張自忠、周作民。
增補委員如下:曹汝霖、鄧哲熙、馮誌安、戈定遠、劉汝明、李思浩、湯爾和、章士釗。
 
上述委員中,宋哲元、張自忠、馮誌安等人是張璧多年的老朋友。張璧此時也被宋哲元聘為冀察政務委員會顧問。
關於“冀察政務委員會”,實則是在蔣介石直接控製下的一個與日周旋而聽命與國民政府的機構。《宋哲元遺集》中就曾解釋說:
 
一方麵實質上聽從中央命令,在冀、察兩省盡力推行政務。前方表麵上與日軍虛與委蛇,盡力避免衝突,以求拖延時間,加強戰備。
 
因此之故,此時的張璧、宋哲元和張自忠等人的行為,皆不屬於漢奸行為。蔣介石本人就曾明確地說:“冀察一切內政外交、軍事財政,必須保持正常狀態,不得越出中央法令範圍之外”,並且,他重申“絕對避免自治名義獨立狀態”。
1935年7月,蔣介石明確地對秦德純說:
 
中央已決定由宋明軒將軍承擔在北方的全部責任。希望務必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如果他在北方一日,就一定要堅持做到,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國防。唯一要注意的是隻能在不妨礙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原則下,妥為應付,中央一定予以支持。
 
由宋哲元到張自忠、由張自忠到張璧,在當時來講,他們無不如此。
國民黨的態度是如此,那麽共產黨的態度又如何?毛澤東在致宋哲元的信中說
 
我們願意同山東的韓、綏遠的傅、山西的閻,三方麵共同組織北方聯合戰線。必要的話,希望先生也有同樣的心情。
 
1937年夏季開始,張璧在四存學會的真實身份是幹事、名譽董事長。但是,因為他在軍界、警界、政界和青幫界的特殊地位,使他成了四存學會的實際掌權人。而四存學會在張璧時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時四存學會所在地是東城區金魚胡同一號。
 
對於顏、李學說,張璧曾經說過如下兩句話:“學問以行事為本,離事物便無學問。”又主張“學問須有益於人生,必實踐服務於社會方不負為人之意義。”如此強調知識和行為的統一、強調知識服務於社會,充分體現了他對顏、李學說的深刻領悟。綜觀他的一生,幾乎無不處處表現出這一特點和心得。
張璧雖然軍人出身,但對文化教育和學問品德卻極為重視。這或許是他那書香門第的家庭熏陶吧。從他的文字言談也可略知一二。
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的8月4日,冀察政務委員會代委員長張自忠,改組成立了冀察地方參議會,由齊燮元李思浩賈德耀張允榮、張璧等人任常務委員。
1938年2月20日,頒布了《北平特別市公署第40號令》,該令如下:
 
委派張璧試署本市公用管理總局局長。此令。
 
1938年2月25日,張璧正式就任舊北平特別市公用管理總局局長、北京公交電車公司董事長、華北交通公司董事。這一消息刊登在2月26日、28日的《實報》上。
 
當時公用總局的管轄範圍隻是電車、電燈、自來水等日常生活設施。
——這是最值得深思的一個職務!
 
作為曾經的警察總監、陸軍中將,他如果真的想徹底投靠日偽,完全可以出任日偽政權統治下的“北平警察局局長”或者“華北政務委員會治安總署署長”、“華北綏靖軍總司令”等一連串的職務選擇。甚至他的老友石友三出任了“國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而江湖上的李際春出任了“戰區雜軍編造委員長”之時,他依然故我,完全無視他們那傀儡職位的存在。張璧隻是以“冀察地方參議會常務委員”的資格,出任了舊北平市公用總局局長,這是值得分析的。或許經過多年的軍閥混戰和青幫生涯的張璧,眼下需要的是平安度過晚年,也或許是正等待出場的最佳時機?我們姑且觀之。
又,我的意拳啟蒙老師薑正坤幾十年前就曾告訴過我:
 
舊北平淪陷以後的張璧,有幾個經常性的行為習慣。第一是非常相信道教,每月至少初一和十五兩日,一定爭取去白雲觀上香。第二是喜歡抽大煙,幾乎每天煙不離手。第三是酷愛聽京劇。大概因為是將軍出身的緣故,他雖然和王薌齋關係非常密切,卻從不站樁。
 
其實,在舊北平時代,青幫份子一般多相信道教。而抽大煙卻是那個時代的常態。很不幸地是,張璧夫婦全染上了此嗜好。
關於抽大煙的問題,讓我們看一看舊北平時有多少這樣的煙民及煙館的真實存在:
 
1942年全市區經偽北平禁煙局許可營業之鴉片零售所300家,白麵、嗎啡房200家,加上私設者在3000家以上。煙民15萬,白麵及嗎啡、海洛因吸者10萬,約占全市人口的七分之一。
 
如此龐大數量的煙民和煙館,使抽大煙成為當時的一個時尚,許多達官貴人都染上這個嗜好。這也就難怪一個舊軍人和青幫老大的張璧喜歡上了抽大煙。
其實,在那個時代,男人抽大煙已經是社會常態了。從張學良到眾多軍政要員都曾迷離於此。
而喜歡京劇則是老北京市民文化的一個體現。更何況他的夫人劉鴻英就是京劇科班出身。為此,他特別幫助了老鄉李桂春的兒子李少春,拜師京劇大師餘叔岩,並收李少春為義子,從此他捧紅了一位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這實在也該是他對京劇藝術的貢獻。
不過,有兩件公開的活動仍可證明張璧的明智和立場。
第一件是日本在北京舉行第二屆武道大會。《實報》1941年2月6日報道:“日本紀元節在北京舉行第二屆武道大會,地點:北京武道殿。比賽分三種:柔道、劍道、弓道。主辦方為華北交通公司。”而華北地區交通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就是張璧,他還兼任北京公交電車公司董事長。作為主辦者之一張璧,並沒有命令王薌齋領大成拳和四存學會體育班成員參加。也沒有把王薌齋作為武術教官推薦給日方,拉大成拳和王薌齋下水。詳細情況請見《張璧和大成拳的誕生》一章。
第二件則是張璧的三弟張旭昇為了生活所迫,從農村老家來到舊北平找工作。但是,張璧態度十分鮮明地告訴他:“這裏不是理想的生存之地”。當時,他隨便一個招呼,就可以在公用局、電車公司等部門找到份美差。張璧寧可自己出錢資助他的生活,也不讓他在日本人手下工作。
1940年1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正式下達了《中央關於哥老會及青幫的工作指示》,明確了團結、教育和爭取青幫人員走向抗日救國的總方針。正是在這一時期,共產黨曾派張璧的侄子和侄女在北平做爭取張璧等上層人物的工作。
1940年2月28日,張璧以患病為理由,主動提出辭去舊北平特別市公用管理總局局長之職,此職位僅僅做了兩年。之後,由當時的自來水公司局長潘承業繼任。
 
關於張璧為什麽主動辭職的問題,筆者分析原因有如下四點:
第一,舊北平市公用總局中日偽和漢奸勢力的入侵。
張璧是1938年2月29日正式上任的。他上任後就不得不聽從偽市長的號召,頒布了必須聘用日本人和偽滿職員的指令。見《北京市公用總局為招聘日係職員與滿洲電業株式會社等單位來往日文電報》。
第二,偽北平市政府強行要求舊北平的公務員員工學習日語。
在一切以日本為核心的總原則下,當時公用總局又頒布了《北京市公用總局關於派遣赴日視察團的呈文、視察團名單和視察報告書》和《北京市公用總局關於成立日語講習班、日語獎勵考試須知、日語津貼支給辦法及頒發合格證書等給自來水局的訓令》、《北平自來水管理局關於任用高考及格人員、招考技術人員及推薦員工參加新民學院學習和日語、華語獎勵考試等問題的呈以及市政府、公用總局的訓令(附考卷)》等行政規定,以及《北京市公用總局轉市公署關於汪兆銘就行國民政府主席的訓令及北京圖書館周作人兼該館館長的公函》等這樣的公文,張璧身為局長但並不喜歡執行這樣的行政公文和命令。
第三,他不願意配合當時的剿共滅黨政策。
當時在舊北平市的偽政府機構中必須執行的剿共政策,這使張璧不可能接受,因他的妹妹和侄子侄女們都是中共黨員雖然他未可能完全知曉他們的真實身份。《北京市公用總局轉發市公署和新民會北京分會關於舉行“反共救國”大會“剿共滅黨”運動實施大綱、新民會成立大會和入會須知等的訓令》這樣的公文,出現在他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叫他如何執行呢。
最後一點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即張璧沒有響應日本政府的訪日約請。——日方原本以為張璧本人會親自出馬、帶領大小機關首長在訪日時和日本簽署各種各樣的合作協議和條約。然而,張璧不但本人沒有去日本,反而隻是指派了幾個從事汽車修理和管理工作的純技術人員四人到日本參觀。
 
這樣的訪日名單和結果自然不是日本軍方所希望的那樣。日軍高層對他的不滿可想而知。
基於以上四點分析,張璧辭職的原因則煥然冰釋。
張璧主動辭去偽政權的公用總局局長一職,對他本人而言其意義非常重大,即:標誌著他拒絕了日偽官方對他的繼續收買,也標誌著他過去一直幻想的憑借日本勢力實現反蔣反張目的的徹底破產和終結。
從1940年3月1日開始,張璧開始了新的人生探索。他將自己的工作重點和人生希望全寄托在“四存學會”和“四存學校”的教育事業上,以及青幫組織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