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篇楓葉情

生活在加國有二十餘載,記錄一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水中月_L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比情商低更可怕的,是自己的“內耗”

(2021-07-16 13:46:08) 下一個

一名HR的自述:企業內耗的9大怪現象_公司

 

01

你被內耗多久了?

你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這些狀態:

明明什麽都沒做,但就是感覺特別疲憊;

別人的一句話,會反複拿出來咀嚼好久;

習慣抱怨吐槽,卻很少做出行動去改變;

每次想要去嚐試什麽的時候,腦子裏浮現的都是負麵的設想。

這些現象,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內耗

Image
我有一段時間內耗特別嚴重。

因為短視頻的衝擊,公眾號已經被稱為“古典自媒體”了,以前做公眾號的人紛紛掉轉船頭,去短視頻領域裏瓜分地盤。

雖然心裏明明知道,這是一個大趨勢,我應該去嚐試短視頻。

但是每當我有拍短視頻的想法時,腦子裏就會冒出來各種聲音阻止我: 

你適合躲在文字後麵,不適合出鏡麵對用戶;

寫作才是你的主場,而你在口頭表達方麵很笨拙生澀;

短視頻的時長很短,根本無法在幾十秒內輸出有深度思考的內容;

你也沒學過拍攝、剪輯,什麽都要重頭開始學......

明明可以馬上行動起來,但因為內耗,這個計劃整整拖了一年才開始真正做。

《反內耗》一書中有這麽一段話:

“知道...卻做不到...的糾結背後,是無止境的自我戰鬥。
 
而當身心資源全部用於自我戰鬥式的內耗時,我們無力應對哪怕一點點的挑戰,也無力做出任何有意義的改變。”
內耗像一場發生在大腦裏的戰爭,你還沒來得及采取行動,它就已經把你僅剩不多的心智資源消耗殆盡。

本質上,我們都是思維的囚徒,生活中的大部分煩惱,都源於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你呢,被內耗拖了多久了?

有哪些想法計劃還沒行動,就被扼殺在無休止的內耗裏?

 

02

為什麽你會被內耗?
  • 思維反芻

思維反芻,就是對所遭受事件的原因、結果和對事件的感受進行的無法控製的重複性回想。

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事情發生了就過去了,但是內耗嚴重的人會在腦海裏反複把之前的事情倒帶。

然而心智資源,也就是我們說的帶寬是有額度的,一旦用於自我戰鬥上,就沒有多餘的額度來支撐行動,完成目標了。

反芻思維(Rumination):抑鬱發作的危險因素- 每日頭條

  • 自我攻擊

內耗過多的人有一個特點,特別擅長“找茬”,尤其是找自己的茬。

一件事兒沒做好,他們會歸因於自己不夠好。

他們給自己的評價往往低於周圍的人給他們的評價。

我有一個朋友,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別人一個微小的負麵反饋,她就會開始“攻擊”自己,“好吧,可能是我太笨了”、“我性格太軟弱了”......

這些自我攻擊行為的背後,源於缺乏自我同情,對自己不夠接納。

長此以往會降低我們的自我效能和自控力,也喪失向著自己的願望行動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才幹,停止自我攻擊- 資訊咖

  • 喪失視角

喪失視角,就是將注意力聚焦於負麵的、壞的一麵。

簡單來說,就是桌上有半杯水,喪失視角的人會看到半空的杯子,而獲得視角的人則會看到半滿的杯子。

我有個朋友,前段時間有一個升職加薪的機會,她一直很糾結,不知道應不應該跟領導開這個口爭取這個機會。

因為這個機會有很多人都盯著,她擔心自己不夠格,不想讓領導為難,更害怕被拒絕。

明明想要,但又覺得自己得不到,所以告訴自己,算了吧。

擁有喪失視角的人,往往會逃避挑戰,為了避免腦海中預想中的“拒絕”、“失敗”,心甘情願放棄一個個唾手可得的機會。

群體心理學如何研究國際關係-中國社會科學網

 

03

內耗終結三部曲

我很喜歡楊天真。

楊天真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清晰幹脆、幾乎沒有什麽內耗的人。

想到就去做,和自己目標不一致的事情都放棄。

“我是典型的放棄型人格。

就是人生先找目標,與目標無關的事情都放棄。

我會在目標中拆解它的價值和維度,有非常清晰的價值排序:

什麽最重要,什麽其次。

然後再根據清晰的目標,就可以抵抗外界對你的評價和幹擾。

我如果決定要做一件事情,除了全力以赴之外,剩下的就是舍棄,舍棄之後,其它就是承受。”

“我覺得每個人的自律都是有額度的,我把我所有的額度都用在了工作上。

在其他事情上,我是零信用。

堅持飲食,堅持跑步,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我確實做不到,所以在做不到的事情上麵,我就選擇放棄。

在能做到的事情上就一往無前。”

如果生活、工作中我們都能那麽幹幹脆脆,不拖泥帶水,那麽我們會少很多遺憾和後悔。

  • 設想最壞的結果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到心動這件事兒,她說自己其實一直覺得很後悔,沒有在高三的時候對那個喜歡的男生表白。

所以直到現在,她都難以放下這件事。

雖然從未期望兩人的關係有什麽結果,但她覺得當初那份心意,對方應該知道。

但她無法開這個口,因為男生現在是她的“好哥們兒”,覺得說出來兩人的關係會很尷尬。

我問她:你害怕失去他嗎?

她說:不怕啊。

說出來的那一刻,她突然想通了:對啊,我都不害怕失去他,為什麽還怕跟他袒露自己的想法呢?

於是那天晚上,她打電話給了她喜歡的男生,結果也並沒有她想得那麽糟糕,男生說“謝謝你喜歡我,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值得被喜歡的人”,說完之後他們選擇繼續做好朋友。

所以下次,再糾結掙紮的話,就試著問自己:最壞的結果是什麽?如果你連最壞的結果都不怕,那為什麽不去做呢?

  • 不要問“要不要”,而是問“如何做”

我把人生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要不要”,另一種是“如何做”。

“要不要”模式,就是花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應不應該”、“要不要”這樣的問題上,例如“應不應該回老家?”、“異地戀要不要分手?”

這樣的模式就是高耗能模式,它隻會讓你更加糾結,而且源源不斷地消耗你的心智資源。

“如何做”模式,就是直接回到目標本身,將關注點集中到下一步的行動上,“如何待在大城市”、“如何維持異地戀”。

“如何做”模式就是節能模式,一旦有了想法就會馬上開始行動。

我曾問過我一個很少內耗的朋友,因為很少聽過她的吐槽抱怨,不管是跟男朋友異國戀,還是一個人搬家。

我問她:你是如何做到不去抱怨的?

她說:很簡單啊,就問自己,這件事兒是不是必須去做,如果答案是yes,那麽抱怨也沒什麽用,直接去做就行了。

即便過程有點兒艱難,但是我會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所以當下的問題也顯得沒那麽難以忍受了。

Image
所以下次當你腦海裏浮現“要不要”、“應不應該”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麽,然後把精力放在下一步的行動上。
  • 行動起來

行動是抵禦一切內耗和焦慮的良藥。

你會發現,內耗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做一件事情之前,會把整個事情都預想一遍。

然而,沒有行動,你遇到的所有的困難、挫折和失敗都是臆想。

隻有行動起來,你才會得到外部真實有效的反饋,有問題就去改進,有障礙就去鏟除。

不努力怎麽知道自己不行呢?也許努力之後會發現自己是真的不行。

行動後的失敗,也比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瞎想好。

 

04

抱怨真的無用

抱怨無用- 知識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微博投稿,一個網友說自己的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為了照顧孩子,老公辭掉了工作,每個月家裏還要承擔高昂的康複治療費用。

但這位媽媽寫下的一段文字描述,深深打動了我:

我發現人有一個特質,那就是你剛好能夠承受你所遭遇的。

自閉症是一個上帝擲骰子的隨機事件,剛好砸到我頭上,我盡力去理解這件事,這樣我才能走下去,愛孩子也是理解這件事的一部分。

我有屬於我自己的對抗日常生活的方式:

一是看書看劇,當我在各種各樣的心碎前流淚,那一刻悲傷就會因為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得到稀釋和疏解。

二是買漂亮衣服,即便有這種經曆,我竟然仍然愛美,日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我想這就是真正的不內耗,接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且明白自己始終有選擇。

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我們無法阻止和改變,既然抱怨無濟於事,不如轉身擁抱它。

然後遲早有一天,把生活丟下的一顆顆酸檸檬,釀成甘甜的檸檬味汽水。

 

有同感,來自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lQWe05zYEMnBl5coVL-eqQ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分析得頭頭是道!喜歡“內耗”這個詞!讚了!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內耗”雖說是一個新詞,但跟“內心的阻力”是差不多的意思。
雲淡風更輕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新詞“內耗” 謝謝好文分享!喜歡這句真理:“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我們無法阻止和改變,既然抱怨無濟於事,不如轉身擁抱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