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失足成千古恨--給你的人生保一份最低險(二)

(2017-02-07 11:13:59) 下一個

人身難得, 中土難生, 佛法難聞, 正法難遇, 遇而生信, 難上加難。持守無戒是維持人身的最低標準,等於給我們的生命保了一份最低險。我們接續以前發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給你的人生保一份最低險(一)",來繼續討論如何持守這一最低標準。

 

第三節 受持五戒

  第一目 持五戒之功德

  受持三歸依戒後也應該要受五戒。五戒是修行最基本的條件,也就是不殺生(主要是指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加上不抽煙、不吸毒)。受持五戒的功德很大,

  如《優婆塞戒經》卷6〈五戒品〉雲: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無怖畏最為第一。是故我說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眾生離五怖畏。是五種施易可修行,自在無礙,不失財物,然得無量無邊福德。離是五施,不能獲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受戒已,當知是人,為諸天人恭敬守護,得大名稱。雖遭惡對,心無愁惱;眾生親附,樂來依止。阿那邠坻長者之子,雖為八千金錢受戒,亦得無量功德果報;善男子!為財受戒尚得利益,況有至心為於解脫而當不得?

  佛陀說,一切的布施中是以無畏施最為第一。而這五種無畏的大布施就是五戒,因為這五戒能夠讓眾生遠離五種怖畏恐懼(如生命傷害、財物的損失、眷屬被侵犯、被詐欺、被誹謗等)。這五種施非常容易修行,不會損失財物而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德。離開這五種施(五戒),就無法得到初果解脫,當然更不可能成就佛道。所以 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是已經受五戒的人,我們應當知道這個人會被許多天神恭敬地守護著,受持五戒就會有二十五位護法神來守護,這點我們將在本章第五節中為大家說明。這個受五戒的人不僅會在天界中被傳頌因此有大名稱,他在人間即使遭遇到惡人或惡事的對待,在他心裏麵也不會生起憂愁與苦惱,因為他受戒了所以不會記恨或去報複對方。眾生因為他持五戒都會喜歡親近他、喜歡依止他,因為跟他在一起不會受到傷害。

  佛陀舉例說像阿那邠坻長者的兒子,他是為了父親給他八千金錢才願意去受五戒,如此也都可以獲得無量功德果報。為了錢財而去受五戒都尚且可得無量利益,更何況是至誠心為了求取解脫而受戒呢?

  如《優婆塞戒經》卷3〈受戒品〉也說:

  善男子!諦聽諦聽!僧已和合,聽汝受持優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當得須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若破是戒,命終當墮三惡道中。善男子!優婆塞戒不可思議,何以故?受是戒已,雖受五欲,而不能障須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佛陀說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成就這樣戒法的人,將來可以得到初果乃至三果的解脫。但如果破戒的話,命終將會墮落三惡道中。為什麽說受持優婆塞戒功德不可思議呢?受持了這個戒,雖受用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等五欲諸法,但卻不會障礙你證得初果乃至三果的解脫實證與功德,所以說受戒功德是不可思議。

 

第二目 五戒可少分、多分或滿分受

  而五戒可以滿分受或是少分受;《優婆塞戒經》卷3〈受戒品〉:

  “善男子!諦聽諦聽!如來正覺說優婆塞戒,或有一分,或有半分,或有無分,或有多分,或有滿分。若優婆塞受三歸已,不受五戒,名優婆塞。若受三歸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歸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歸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三歸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歸受持五戒,是名滿分。汝今欲作一分優婆塞?作滿分耶?”若隨意說,爾時智者當隨意授。

  關於這段經文,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四輯中解釋:

  這時戒師應向戒子說:“如來曾說優婆塞戒的受持有數種:一分、半分、無分、多分、滿分等五種受法。假使受了三歸依以後加受一戒,這是一分受;若是三歸依以後加受二戒,是少分受;受三歸依而受持二戒以後,毀破了一戒,則是戒體無分;如是三歸以後加受三戒或四戒,是多分受;若三歸以後加受五戒,就是滿分戒。你現在是想作一分優婆塞呢?或是作滿分優婆塞呢?”說完就依戒子的意願而傳授一分戒、多分戒、滿分戒。

  在《楞伽經詳解》第一輯中也開示:

  五戒者:在家之人於三歸時,或受滿分戒,五戒俱受:不殺生、不竊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須未來世中受彼性罪果報。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雖無戒罪果報,仍須受性罪果報;如惡意殺人者必下地獄受苦,苦盡返生人間,尚須於緣熟之時,意外枉死於被害人手中。不飲酒戒唯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飲酒亂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無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違犯果報。

  違犯五戒除了未來世無法當人,除了會墮落於三惡道以外,還會有許多惡業餘報需受,因此建議受持五戒還是要滿分受比較好。如《優婆塞戒經》卷3〈受戒品〉中雲:【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何等為五?一者樂殺,二者樂盜,三者邪婬,四者妄語,五者飲酒。】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有五種事情存在的話,這個人就不能增長財命;哪五件事情呢?第一、好樂殺生:當他看見眾生時就想要把他殺掉。第二、好樂偷盜:喜歡偷竊別人的財物。第三、邪淫:女人不安己室,或者男人在外勾引別人家室。第四、妄語:就是說謊欺瞞別人。第五、喝酒。”接下來我們一一說明這五個惡業的果報。

 

第三目 殺生的惡報

 



  一切眾生最愛惜的就是自己的生命!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卷13〈序品〉中說:【佛說十不善道中,殺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種種修諸福德,而無不殺生戒,則無所益。】什麽是殺生?就是毀壞眾生的性命,也就是毀壞眾生的五陰身心。

  譬如《大般涅槃經》卷7〈如來性品〉中雲:

  【善男子!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殺生會墮落惡趣,並且有許多惡報,《優婆塞戒經》卷3〈受戒品〉雲:

  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獲得惡色惡力惡名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賢聖訶責、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橫罹其殃,是名現在惡業之果;舍此身已,當墮地獄——多受苦惱饑渴長命、惡色惡力惡名等事,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複受惡色短命貧窮,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令外一切五穀果蓏悉皆減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經文中說:一切眾生,因為殺生的緣故,所以現在世獲得不好的色身,常常生病,色身也沒有力氣;而且得不到好名聲,這一世不長壽而短命、夭壽;而且他的財物很容易耗減,眷屬也往往會分離,諸多賢聖也會訶責他;人家也都覺得他沒有信用,不相信他說的話,往往別人作了罪業,卻由他來承受惡果,常常會被冤枉,這就是現在世的惡業之果。舍了這個色身以後,還有後世惡業果報接續著,就像未來世還要下墮地獄,多受無量無邊的大苦惱:常時饑餓難當,當他想要獲得飲食時,獄卒就用燒熔了的銅液灌入他的嘴裏,從口到下體全部燒爛。非常饑渴而又求死不得,偏偏又是非常長壽。如果地獄受報完了,去餓鬼道受苦;餓鬼道中受完苦報了,還要去畜生道受苦;畜生道中的苦報也受完了,剛來到人間的五百世中,還要接受很不好的色身,一天到晚病痛而且很多世都短命,又加上貧窮,連治病的錢財都沒有。不但如此,他還會連累別人:因為這個大惡業人的因緣力,會使得身外世界一切五穀水果蓏類全部都會減少;這個人的災殃到處流散而損減眾生的福報延後享受;如果他的惡業很重,甚至會流散殃及一天下。

另外在《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中雲:

  複次十惡,獲果有十。何等為十?殺生十者:一、冤家轉多,二、見者不喜,三、有情驚怖,四、恒受苦惱,五、常思殺業,六、夢見憂苦,七、臨終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死墮地獄。

  殺生的罪業很重,因為一切眾生最寶愛的就是自己的身命,如果我們殺害了眾生,那就會使我們的怨家轉多,眾生未來世見到我們當下沒來由地就是不喜歡,甚至心裏還會不由自主的對我們產生憤恨。常造殺業的人,晚上睡也睡不安穩,會常常作惡夢,如果是殺了人對方還可能投生成惡鬼來糾纏,殺業很重不僅會墮入地獄,未來世回到人間或還在畜生道時壽命也是很短促的。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有十種業能令眾生得短命報:一者,自行殺生;二者,勸他令殺;三者,讚歎殺法;四者,見殺隨喜;五者,於惡憎所,欲令喪滅;六者,見怨滅已,心生歡喜;七者,壞他胎藏;八者,教人毀壞;九者,建立天寺,屠殺眾生;十者,教人戰鬪,互相殘害。以是十業得短命報。

  佛說有十種業會讓眾生得到短命的果報,第一是自己親手殺生,第二是勸他人殺生,第三是讚歎殺生,第四是看見他人殺生時我們心生隨喜,第五是看到厭惡憎恨的眾生希望對方喪命毀滅,第六是看見跟自己有仇怨的眾生被消滅了心生歡喜,第七是墮胎或幫人墮胎,第八是叫他人墮胎或毀壞胎藏,第九是為了蓋廟祭祀天神而去屠殺牛、羊等眾生,第十是教人戰鬥互相殺害,造作這十種業會得到短命的果報。總之,眾生獲得短命的果報就是因為造作殺業,不管是自己親手殺生,或是勸他人殺(也就是慫恿、教導他人去殺),或是殺的時候是很高興的,乃至見聞他人殺生時生起讚歎隨喜 的心念,還有墮胎和勸他人墮胎,或仇恨他人心心念念希望對方消滅或被殺害,乃至斷對方的男根而殺害,施設使用各種方法來殺害對方,驅使他人去殺害對方;造作這些惡業的果報就是會短命。而若想要得到長壽的果報,那就是要遠離這些殺業,不僅自身不造殺業,也不能讚歎隨喜殺業,還要勸他人離開殺業,並且常常隨緣放生和給眾生無畏布施,慈悲照顧病人、布施飲食以及幡燈供養諸佛菩薩等等,造作這些善業是會得到長命的果報。

又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也說:

  複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一者,自不殺生;二者,勸他不殺;三者,讚歎不殺;四者,見他不殺,心生歡喜;五者,見被殺者,方便救免;六者,見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見恐怖者,施與無畏;八者,見諸患苦之人,起慈湣心;九者,見諸急難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諸飲食,惠施眾生;以是十業得長命報。

另外,殺生的果報不隻是短命而已,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現象,譬如諸根不具身為殘障人士,也多是因為前世屠殺、射獵、羅網、捕魚等等的關係。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言:“人於世間,喜殺生無慈之心,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壽命短;二者,多驚怖;三者,多仇怨;四者,萬分已後,魂魄入太山地獄中—太山地獄中,毒痛考治,燒炙烝煮,斫刺屠剝,押腸破骨,欲生不得—犯殺罪大,久久乃出;五者,從獄中來,出生為人,常當短命,或胎傷而死、或墮地而死、或數十百日而死、年數十歲而死者。今見有短命人,若形瘢瘡,身體不完,跛蹇禿傴,或盲聾、瘖瘂、鼽鼻塞壅,或無手足,孔竅不通,皆由故世宿命屠殺、射獵、羅網、捕魚,殘殺蚊虻、龜鱉、蚤虱所致。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由此可知,我們要持守不殺戒,未來世才能夠不墮三惡道,並且可以身體健康、安穩生活、壽命長遠!另外,我們也不可將眾生安樂死,因為那也是犯殺戒的,焉知對方不是想繼續活下去呢?即使自認為是善意的,以為自己是不要讓對方太痛苦,但焉知對方不是有業報要酬償承受,我們又豈可自以為是的把他殺害而造作殺業!另外佛教也是不允許自殺的,除了《雜阿含經》卷47 中開示,定性阿羅漢因病苦不堪承受,故將自己殺了提前入無餘涅槃是沒有罪的,否則自殺是有罪.

    然而,菩薩如果是為了護持正法而不得不殺生,那反而是有大功德。佛在《大般涅槃經》中曾經這樣開示:過去無量劫以前,於 歡喜增益如來入滅後的末法時代,有一位覺德比丘在宣揚 如來正法,許多眷屬徒眾圍繞隨學,規範出家比丘不得畜養奴婢、牛羊等非法之物;當時有一群破戒的惡比丘,聽聞到這樣的說法,都生起惡心,想要殺害那位弘揚正法的覺德比丘。有一位國王名叫有德,他為了保護宣揚正法的覺德比丘,率眾與那些破戒比丘們戰鬥,讓覺德比丘能夠不被傷害因此殺了不少惡比丘,結果國王自己也身負重傷而死亡,有德國王死後往生到阿閦佛國中,並且成為 阿閦佛座下的第一菩薩弟子;覺德比丘命終之後也往生到阿閦佛國中,但他隻能成為 阿閦佛的第二聲聞弟子。有德國王率領的人民眷屬中,一同作戰的將士乃至隨喜讚歎者,一切不退轉於佛菩提道者,命終之後都能往生到阿閦佛國。這位舍身護法的國王就是 釋迦世尊的前身。

    在《大寶積經》中也開示,在然燈佛的時代有一位大悲導師,當時有五百商人都是不退轉的菩薩,有一個惡人混在商人之中,想要趁機殺了這五百位菩薩搶奪他們的財寶。海神在夢中告訴大悲導師此惡人的心念,大悲導師思惟著:如何能夠不讓這個惡人因為殺了這五百位菩薩而下墮地獄受無量苦?想了七天都沒有很好的辦法,最後隻剩下一個方法,就是寧可自己先殺了那位惡人自己下墮地獄,也不能讓那位惡人或是五百菩薩知道了以後以惡心殺害對方而造作殺業,因為他自己下墮地獄受苦百千劫還可以忍受。3 於是他殺了那位惡人救了五百菩薩,而且那位惡人命終後也不會下墮地獄而是往生善道天中。

佛陀最後在《大寶積經》卷108 中說:

  【善男子!汝勿有疑。爾時導師則我身是也,五百賈人此賢劫中五百菩薩是也,當於此劫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於爾時行方便大悲故,即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難,時彼惡人命終之後,生善道天上。善男子!汝今當知:勿謂菩薩有如是障礙業報,而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難,實時是菩薩方便力也。】

  可知菩薩是很慈悲又有智慧的!菩薩是不願殺害眾生的,但為了護持正法、救護眾生,乃至為了避免造惡者可能下墮三途時,如果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阻止造惡之人,隻有殺了惡人才能阻止時,這時菩薩也是會殺了惡人的;而這種因為護持正法和救眾生而殺惡人的行為卻是有大功德的。所以,我們身為菩薩要有智慧作出正確地判斷,決不能迂腐鄉願,在平常的情況下嚴守戒律絕不殺生,但為了護法或救人不得已時,要學 佛陀往昔還在因地菩薩位時那樣做出正確地決斷。

 

第四目 偷盜的惡報

  偷盜就是不與取,就是沒有經過所有人的同意,擅自偷走或搶走他人的財物。譬如順手牽羊,偷摘他人果樹上的水果,乃至偷拔一枝草、一朵花都算是偷盜的行為。台灣有句俚語(河洛話發音)說:“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意思是說:小時偷摘別人家的胡瓜,長大了就會偷牽別人的牛。也就是說,如果小時候偷小的東西我們不去製止導正他,那他長大了以後可能就會偷更大的,甚至他如果是當官乃至當總統,還可能會貪汙竊國而搞得民不聊生。我們應該秉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原則,如果上班時擅自把公司的公有物品帶回家作私人使用,這樣也是犯了偷盜罪。

  接著我們來看看偷盜罪的果報,《優婆塞戒經》卷3〈受戒品〉:

  若人樂偷,是人亦得惡色、惡力、惡名、短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他人失物,於己生疑;雖親附人,人不見信;常為賢聖之所嗬責,是名現在惡業之果;舍此身已墮於地獄——受得惡色、惡力、惡名,饑渴苦惱,壽命長遠,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貧於財物,雖得隨失,不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愛念;身常受苦,心懷愁惱;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噉,不得色力,是人惡果殃流萬姓。

  如果有人喜歡偷竊,這人未來世的身體也會不好,或有殘疾,或身體羸弱,並且也會成就惡名聲,壽命也會減短,而且他所有的財物也會耗減,眷屬也會與他分離;當別人東西遺失了,第一個就會懷疑是他偷的;他雖然好意去親近依止別人,人家也不願意相信他;他常常會被賢聖所嗬責,這就是他的現世報。在他死後還要下墮地獄受苦,得到不好的色身、沒氣力、惡名聲,饑渴苦惱,而在受如是種種苦的時候卻是很長壽,這就是他未來世的惡業果報;假使輾轉回到人間當人的時候,還會非常的貧窮,雖然暫時得到了些許財物,但很快就又會失去,這樣的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屬們都不會愛念他;他的色身得常常受苦,所以心裏總是懷著憂愁苦惱;而且因為他的惡業因緣力緣故,也可能會使得一切人民的飲食,吃了以後卻會傷害身體而得不到好的氣力,這樣的惡人他的惡果是會殃及萬民,並流散影響到全體百姓的。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也說:

  複次,偷盜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結宿冤,二、恒疑慮,三、惡友隨逐,四、善友遠離,五、破佛淨戒,六、王法謫罰,七、恣縱愓逸,八、恒時憂惱,九、不自在,十、死入地獄。

  偷盜也是跟眾生結怨,並且會讓眾生對我們產生疑慮而不能信任我們。而且小偷或盜賊多半結交的都是一起偷盜的惡友,善良有道德的朋友也會遠離他。偷盜不僅是違犯了佛戒,也違犯了世間的法律,會遭受到刑罰,偷盜的人時時都不自在,偷盜的惡業如果太重,將來也會墮入地獄中。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言:“人於世間偷盜劫人,強取他人財物,求利不以道理,欺詐取財物,輕秤、小鬥、短尺欺人,若以重秤、大鬥、長尺侵人,道中拾遺取非其財,負債借貸不歸,觝觸以行互人,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財物日耗減;二者,王法所疾,覺知當辜,少有脫者;三者,若身未甞安歸,常懷恐怖,亦自欺身;四者,死後魂魄入太山地獄中,太山地獄中考治數千萬毒,隨所作受罪;五者,從獄中來出,隨所負輕重償債,或有作奴婢償者,或作牛、馬、騾、驢、駱駝償者,或作豬、羊、鵝、鴨、鷄、犬償者,諸禽獸、魚鱉之屬,皆是負債者。經言‘債不腐朽’所謂也!今見有下賤畜生之屬,皆由故世宿命貪利,強取人財物所致也。畜生勤苦如是,見在分明,慎莫取他人財物!”

  從上述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不論是我們偷盜他人財物,或是強取他人財物,乃至作生意時輕秤小鬥來詐欺別人,或是在路上拾遺取得他人財物,或欠債不還,這些都會讓我們未來世福報不好,甚至墮落畜生道中去還債,而偷盜的罪業也會讓我們未來世得到貧窮孤獨的果報。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雲:

  複雲何業獲報孤貧?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恒行劫盜,二、勸他劫盜,三、讚歎劫盜,四、隨喜劫盜,五、毀謗父母,六、謗讟聖賢,七、障礙他施,八、嫉他名利,九、慳悋財物,十、輕毀三寶願常饑饉;如是十種獲報孤貧。

  總之我們不可行偷盜,也不應該勸他人偷盜、讚歎他人偷盜,見他人偷盜不應生起隨喜心;反之要努力勸眾生持守不偷盜戒,自己也要持守此戒,如此未來世就可以得到大福德。

另外在佛法上的偷盜就是“盜法”,盜法也是非常嚴重的罪業,例如有的道場派人來正覺講堂學開悟明心的如來藏正法,然後再回到原來的道場教導徒眾以獲取名聞利養,這樣的行為就是盜法之行為,這個重罪是 佛陀所嚴重嗬斥的,未來世果報是受苦無量的。在經典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外道須深本欲盜法,後來證果、懺悔的故事。佛陀開示盜法的罪業有多重呢?

  佛陀在《雜阿含經》卷14 中說:

  “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須深白佛:“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

  佛告須深:“此尚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由此可知,譬如犯罪之人被三百枝長矛刺穿身體,此盜法之人將來所受的果報,其痛苦是比三百矛刺更加倍嚴重!另外,如果來正法道場中學習,卻隱匿自己的來處及意圖,那麽就是盜法奸細。

  如《六祖壇經》雲:時祖師告眾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誌誠即

  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

  有一天,六祖惠能大師告訴大家說:“現在有盜法的人,潛藏在這個法會當中。”說完以後,誌誠法師立即出來禮拜六祖,並且把自己奉師命前來盜法的事,據實向六祖稟告。六祖說:“你是從神秀法師那邊來的,應該是盜法的奸細。”

  誌誠回答說:“我不是盜法者!”六祖問說:“如何說不是呢?”誌誠法師回答說:“如果我懷有盜法之意,並且不向善知識說明自己的來處,這樣就是盜法的奸細;而我如今已經向善知識說明了,並且也改變了偷盜的心態,所以就不是盜法的奸細。”

  由此可知,如今有許多團體(包括很多的一貫道團體)派人來正覺講堂聽經聞法,乃至參加禪淨班的修學課程,然後再回去原來的道場教導徒眾而獲得名聞利養,如此行為都算是盜法。如果來修學佛法卻信仰老母娘或上帝,而不是歸依三寶,就算他能盜得佛法的表相密意,他仍然是個外道也是個盜法者,有盜法之心就絕不可能真實的證悟。希望有智慧的菩薩們不要犯下盜法之罪業,應該光明正大據實告知自己的來處,不可有盜法之心態,菩薩們應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5 中所說的:

  “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無異希求,無盜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應當不求名聞、不要利養,一起來努力弘揚正法、護持正法、廣度眾生,這樣才是有智慧的學人。

 

第五目 邪淫的惡報

  什麽是邪淫呢?也就是俗話說的劈腿、搞外遇……等不正當的性行為,或是去染指他人的妻女,或破壞別人的家庭當第三者,也就是俗話說的“小三”。之前有一部很有名的電視劇《犀利人妻》,就是提到男主角結婚十年後外遇有了小三,因此被大家所譴責撻伐。接著我們就來看看邪淫的果報,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雲:

  複次,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不善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心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塗。

  邪淫的果報就是淫欲心會越來越強,未來世自己的配偶會不貞潔、也常常會到處拈花惹草或紅杏出牆。因為邪淫外遇的關係,會遠離善友,資財也會散失,親朋好友也會不信任你,因此看不起你,而外遇的人因為欺騙自己的配偶,所以心中總是常常擔心疑慮,害怕被大家發現後名譽掃地、妻離子散;乃至命終之後會淪墮三塗,受大苦惱。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言:“人於世間婬妷犯他人婦女,從是得五惡。何等五?

  一者,家室不和,夫婦數鬪,數亡錢財。二者,畏縣官,常與捶杖從事,王法所疾,身當備辜,多死少生。三者,自欺身,常恐畏人。四者,入太山地獄中─太山地獄中,鐵柱正赤,身常抱之,坐犯他人婦女,故得是殃─如是數千萬歲形乃竟。五者,從獄中來,出生為鷄、鳧、鳥、鴨、人,魂魄無形,所著為名。今見有鷄鳧婬妷,不避母子,亦無節度。亦有犬、馬之貞,狗貞於夫,畜生之屬皆有信足,而鷄鳧婬妷獨無止足,皆從故世宿命婬妷,犯他人婦女,受是鷄鳧身,當為人所噉食。如是懃苦,不可數說。如是分明,慎莫犯他人婦女!”

  經典上又說邪淫外遇的人,或是染指他人妻女的人,除了會家庭不和、錢財損失之外,也會害怕受到法律製裁;譬如現在法律也是有重婚罪,或是通奸、妨害家庭等罪,意思就是不可以破壞他人的家庭。而邪淫之人除了害怕他人知曉自己的過失外,死後還會墮入地獄,在地獄中要赤身環抱火熱的鐵柱,這樣經過數千萬年;從地獄出來後,還要當雞、水禽、小鳥、鴨子等等邪淫種類的畜生,因為這類畜生是邪淫亂倫的,甚至不避諱母子關係,也不會節製淫欲。不像有些動物是不會邪淫亂倫的,而雞、鴨等禽鳥之屬,都是因為過去世邪淫的關係,不但會淪墮到此類畜生中,還要被人家宰殺來吃。像這樣的無量痛苦,難可細數。因此,我們千萬不可以侵犯他人的妻女,造作邪淫惡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5〈十地品 第26〉:

  【邪婬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六通具足的阿羅漢——蓮花色比丘尼,她是一位絕色美女,但她在出家前,婚姻一直都不幸福圓滿。首先,她的第一任丈夫跟她媽媽外遇;後來她改嫁另一位丈夫,想不到這位丈夫後來又娶了她以前所生的女兒為妾。後來她也離開第二任丈夫獨自賣淫為生,成了一位有名的淫女;不久後她跟一位賣香男子生了一男一女,因為害怕影響她的工作,因此她先後將這兩個小孩分別遺棄在東門和西門,兒子被東門守衛收養,而女兒被西門守衛收養;兩名守衛因為感情好,早在過去就約定如果雙方有小孩,分別是一男一女的話要結為親家;後來東門守衛收養的兒子長大了,有一次被迫跟朋友進入蓮花色的淫坊中與之交歡,因此而深深迷戀蓮花色,並將她迎娶回家甚至還生了兒子。後來東門守衛又要兒子與西門守衛之女結婚,因此東門的兒子又娶了西門的女兒;也就是說,蓮花色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蓮花色的兒子娶了蓮花色之後,又再娶她所生的女兒(也就是兒子娶了他自己的親妹妹),而蓮花色與自己的兒子又生了小孩。如此亂倫到極點之事,“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目犍連尊者告訴了西門的女兒,如是幾經波折之後蓮花色得度的因緣才終於成熟。

  後來 佛陀為大眾說明,蓮花色為什麽會有這些不幸的遭遇,以及極盡複雜的亂倫因緣,都是因為過去生造作的惡業所導致。過去世她專門為人媒介色情,乃至使得他人父女、母子、兄妺、姊弟等亂倫邪淫。因為這樣的惡業,導致蓮花色這一世不幸地亂倫到了極點。然而也因為她往昔供養辟支佛時曾經發願將來能值遇 佛陀,並且能夠親得承事、得大神力,所以她後來才有出家得度並且成為阿羅漢的因緣。

由此可知,我們應該要持守不邪淫戒,也要勸導眾生受持此戒,如此未來世我們才會有幸福的婚姻,圓滿的眷屬。

 

第六目 妄語等口業的惡報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狼來了”這個寓言故事;是說有一個牧羊少年,因為對每天重複的牧羊工作覺得很無聊,有一次他想找些好玩的新鮮事兒,於是就欺騙村民,大喊:“狼來了!狼來了!……”結果,村莊裏的壯丁們就拿著武器要來趕狼,當大家匆匆忙忙趕到時卻沒有看到任何一匹狼,羊群安然無恙悠閑地吃著草,這時少年就哈哈大笑,大家才發現是被牧羊少年給騙了,於是大夥兒隻好悻悻然地回去;這個牧羊少年後來故技重施又騙了大家一次,到了第三次他又大喊:“狼來了!狼來了!……”這時狼群是真的來了!但

  是大家都認為少年又在騙人,結果狼群就把羊都給吃掉了。

  異曲同工的,還有中國古代“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話說在西周這個朝代,為了防禦西邊犬戎部落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一帶,修建了一座座的烽火台。一旦犬戎入侵,士兵就會在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召喚諸侯們到鎬京一起來抗敵。

  周幽王是西周晚期的暴君,他為了逗寵妃褒姒一笑,竟派人點燃烽火台上的烽火,讓各路諸侯以為天子有難,急忙率兵趕至鎬京勤王。褒姒在城樓上看到諸侯們慌慌張張的樣貌,就放聲大笑,諸侯們這才知道自己被戲弄了,於是都心生不滿。

  後來,犬戎真的入侵鎬京,周幽王急忙點燃烽火示警,但是諸侯們都以為是周幽王欲得褒姒一笑而再次戲弄他們,所以都不理會烽火警報,結果周幽王就被犬戎所殺,西周也因此而滅亡了。

  由此可知妄語是不好的行為,現世報就是人們都不會相信他,不僅自身會失去信用乃至也會因此而喪身滅國。妄語就是欺騙的言行,像現在有很多詐騙集團就是在造作妄語之業,凡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都是妄語;最嚴重的妄語是大妄語,也就是“未悟言悟、未得言得”,自己沒有開悟卻說自己開悟了,或是妄說自己在佛法和禪定上的證量;大妄語會下墮無間地獄,並且曆經三惡道,因此我們一定要非常地注意。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中說:

  好喜妄語,傳人惡事,死入地獄;洋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墮鴟梟、鴝鵅鳥中,人聞其鳴,莫不驚怖,皆言變怪,呪令其死。

  佛在經典上說,喜歡妄語和傳人惡事的人,死後會墮入地獄;在地獄中受苦,被燒熔滾燙的洋銅灌入口中,拔出他的舌頭用牛來耕犁;地獄報受完後還要墮入當烏鴉等各種鳥類,這種鳥類人們聽到它們的鳴叫聲,都非常的驚怖,說惡兆來臨了,在詛咒又有人將要死亡了。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也說:

  複次,妄語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口氣恒臭,二、正直遠離,三、諂曲日增,四、非人相近,五、忠言不信,六、智慧尠少,七、稱揚不實,八、誠語不發,九、愛論是非,十、身謝惡趣。

  妄語的惡報有:第一、口氣會一直很臭,二、正直的人會遠離他,三、他會常常向人阿諛諂曲,四、鬼神等非人會接近他,五、他對別人的忠言別人也不會相信,六、他的智慧會越來越少,七、他稱揚別人也不真實,八、他不會說誠實語,他會愛論是非,十、命終之後會下墮惡道。

  又,《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說:

  佛言:“人於世間喜兩舌讒人,喜惡口、妄言、綺語,自貢高,誹謗聖道、嫉賢妬能、啤呰高才,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多怨憎;二者,自欺身,亦從是人皆不信;三者,數逢非禍;四者,入太山地獄中─太山地獄中,有鬼從人項拔其舌,若以燒鐵鉤其舌斷,若以燒鐵根撐刺其咽,欲死不得,欲生不得,不能語言─如是數千萬歲;五者,從地獄中來出,為人惡口,齒或兔缺,彌筋謇吃重言,或瘖瘂不能言語。今見有是曹人,皆故世宿命兩舌讒人,誹謗聖道所致也。如是分明,亦可慎惡口!”

  佛陀告訴我們,世間凡是喜歡兩舌挑撥離間的人,喜歡惡口、妄語、說不正經或無意義話語的人,貢高我慢、誹謗聖賢或聖賢之道的人,嫉妒賢良有才能的人,輕視詆毀能力高的人,這樣的人會得到五種惡報:第一,他未來世不但會與怨憎眷屬相會,因為習氣的緣故也還是會對他人多增怨懟;第二,因為欺騙他人,所以別人也都不相信他講的話。第三;他會遭遇許多橫禍。第四;他死後會下墮太山地獄中,被鬼卒拔掉他的舌頭,或以燒燙的鐵鉤截斷他的舌頭,或是以燒鐵劖刺他的咽喉,讓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使他無法說話,像這樣受罪要過數千萬年。第五;當他從地獄出來之後,他的口齒很不好,牙齒缺少或是唇顎缺裂,或是口齒不清有嚴重的口吃,甚至瘖啞而不能說話。現見有這類果報的人,都是因為過去世常常兩舌離間他人,或誹謗聖道等等關係所導致。因果業報如此分明顯現著,所以我們千萬要謹慎不要妄造惡口之業啊!

 

第七目 飲酒的過失與惡報

  俗話說“酒後亂性”,許多人喝醉酒以後,就容易造作殺人、強盜、邪淫、妄語或惡口……等惡事。而喜歡喝酒的人,身邊一起喝酒的朋友大都隻是“酒肉朋友”,並非能互相幫助的善友。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中雲:

  【喜飲酒醉犯三十六失者,死墮沸屎泥犁之中;出生墮狌狌中,後還為人愚癡,生無所知。】也就是說喜歡喝醉酒的人犯三十六種過失,死後會墮入沸屎地獄中,地獄報受完會出生為猩猩,畜生道受報完回來當人時,還要再受愚癡的果報。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中提到喝酒的三十六種過失:

  複次,飲酒三十六過。其過雲何?一、資財散失,二、現多疾病,三、因興鬪諍,四、增長殺害,五、增長瞋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漸寡,八、福德不增,九、福德轉減,十、顯露秘密,十一、事業不成,十二、多增憂苦,十三、諸根闇昧,十四、毀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門,十六、不信婆羅門,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親近惡友,二十、舍離善友,二十一、棄舍飲食,二十二、形不隱密,二十三、淫欲熾盛,二十四、眾人不悅,二十五、多增語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屬嫌棄,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遠離正法,三十、不敬賢善,三十一、違犯過非,三十二、遠離圓寂,三十三、顛狂轉增,三十四、身心散亂,三十五、作惡放逸,三十六、身謝命終墮大地獄受苦無窮。

  總之,愛喝醉酒的人,因為常常要買酒以及頭腦總是不清,當然就會家財散失,而且還會常常生病,喝醉酒時常會與人鬥亂爭吵,甚至不小心造了殺業,而智慧和福德也會因此減少,在喝醉酒時不小心就把不能說的秘密都說出去,事業當然不易成就,因此增加許多愁憂苦惱。喝醉酒時各種能力都變差了,喝醉酒時也不懂得尊重他人,也許毀辱父母、不尊敬修行人,善友也跟著離開他。喝醉酒的人就連父母都不喜歡他,眷屬也會嫌棄他,眾人也都不喜歡而遠離他。喝醉酒的人可能會亂性,會說許多不正經的話,因為身心散亂而造作惡業,如果惡業太重了,死後也可能墮入大地獄中受苦無量。

  另一部《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1 中也說了喝酒的許多過失。總之,喝酒的人可能會造作殺、盜、淫、妄等各種惡業,喝酒也會使人變得愚癡沒有智慧,因此不飲酒也是五戒之一,雖然是遮戒,卻是為了防止違犯前麵四個性戒而施設的戒律。所以我們應該受持此戒,並且勸請有緣人也受持此戒。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人於世間喜飲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一者,人飲酒醉,使子不敬父母,臣不敬君,君臣、父子無有上下;二者,語言多亂誤;三者,醉便兩舌多口;四者,人有伏匿隱私之事,醉便道之;五者,醉便罵天尿社,不避忌諱;六者,便臥道中,不能複歸,或亡所持什物;七者,醉便不能自正;八者,醉便低仰橫行,或墮溝坑;九者,醉便躄頓,複起破傷麵目;十者,所賣買謬誤妄觸觝;十一者,醉便失事,不憂治生;十二者,所有財物耗減;十三者,醉便不念妻子饑寒;十四者,醉便喚罵不避王法;十五者,醉便解衣脫褌袴,裸形而走;十六者,醉便妄入人家中,牽人婦女,語言幹亂,其過無狀;十七者,人過其傍,欲與共鬪;十八者,蹋地喚呼,驚動四隣;十九者,醉便妄殺蟲豸;二十者,醉便撾捶舍中付物破碎之;二十一者,醉便家室視之如醉

  囚,語言衝口而出;二十二者,朋黨惡人;二十三者,踈遠賢善;二十四者,醉臥覺時,身體如疾病;二十五者,醉便吐逆,如惡露出,妻子自憎其所狀;二十六者,醉便意欲前蕩,象狼無所避;二十七者,醉便不敬明經賢者,不敬道士,不敬沙門;二十八者,醉便婬妷,無所畏避;二十九者,醉便如狂人,人見之皆走;三十者,醉便如死人,無所複識知;三十一者,醉或得皰麵,或得酒病,正萎黃熟;三十二者,天龍鬼神,皆以酒為惡;三十三者,親厚知識日遠之;三十四者,醉便蹲踞視長吏,或得鞭搒合兩目;三十五者,萬分之後,當入太山地獄,常銷銅入口焦腹中過下去,如是求生難得、求死難得千萬歲;三十六者,從地獄中來出,生為人常愚癡,無所識知。今見有愚癡、無所識知人,皆從故世宿命喜嗜酒所致。如是分明,亦可慎酒!酒有三十六失,人飲酒皆犯三十六失。”

 

第四節 受持佛戒之功德

  第一目 外道戒與佛戒之不同

  有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麽要歸依三寶呢?世間的外道也有戒啊?”關於這個問題 佛陀在經典中也有開示,

  《優婆塞戒經》卷6〈五戒品 第22〉:

  智者當觀戒有二種:一者、世戒,二、第一義戒。若不依於三寶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堅,如彩色無膠,是故我先歸依三寶,然後受戒。若終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謂優婆塞戒、八戒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壞先諸惡業,受三歸戒則能壞之……

  佛陀說有智慧的人應當觀察戒有兩種:一種是世間法的戒,另一種是第一義法的戒。如果不是依三寶而受戒,那種戒叫作世間戒。例如藏密的三昧耶戒,要在雙身法中享受淫樂;又譬如外道的泡水戒,認為泡水可以生天。佛陀說這樣的戒不堅固,就像隻有加水的顏料一樣沒有膠質,水分幹了就會散失不能久住。所以 佛陀說,有智慧的人應當要先歸依三寶,然後於三寶邊受戒;可受終生的戒,如受持菩薩優婆塞五戒;或者受持一日一夜的戒,如八關齋戒。因為世間法的戒,無法破壞過往所造的種種惡業,但受持三歸依後加上持守五戒或八關齋戒,就能毀壞過往所造的惡業。

  《優婆塞戒經》卷6〈五戒品 第22〉:

  世戒亦有不殺不盜,義戒亦有不殺不盜至不飲酒,亦複如是。如是世戒,根本不淨,受已不淨,莊嚴不淨,覺觀不淨,念心不淨,果報不淨,故不得名第一義戒,唯名世戒。是故我當受於義戒。

  佛陀說外道的世間戒也有施設不殺、不盜;但外道們施設的世間戒有許多的不淨:根本不淨、受已不淨、莊嚴不淨、覺觀不淨、念心不淨、果報不淨,所以隻能說是世間戒,不能說是第一義戒。

  也就是說,外道受戒的根本目的是不清淨的,是從自我今生或後世的世間利益來著眼,隻是為了未來世的果報。因為根本不淨所以也導致莊嚴不淨,也就是說雖然表相上受持不殺戒,但內心卻仍然想犯戒殺眾生來吃,或是看到仇人時也想殺掉對方,無法生起慈悲心而真正舍棄瞋恨心與對眾生的殺心,因此覺觀不淨,乃至念心不淨;不像佛弟子有清淨智慧,能把瞋恨給舍掉,心心念念在斷我見、我執,都在修證解脫或佛菩提上用心。因此

  《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七輯第31-32 頁中說:

  “果報不淨”:外道受持的不殺人戒屬於世間戒,他們的果報就是生到欲界天,因為他們受持不殺戒時仇恨心還在、瞋恨心還在,所以無辦法修證禪定;隻能因為身行不殺而生到欲界天去,但是貪著五欲的心還在,瞋恨心也仍在,所以果報隻是欲界天的不清淨境界。但佛弟子根本清淨、受已清淨、莊嚴清淨、覺觀清淨、念心清淨,結果就是斷除我與我所的執著,乃至大乘菩提中證得法界的實相,沒有我與我所而又不妨害我與我所同時存在,從心中徹底滅除了不淨的心念,獲得出世間的解脫及實相境界,不受染汙,叫作果報清淨。所以外道們的不殺戒乃至不邪淫戒,是根本就已經不淨了,接著受已不淨……乃至果報不淨,所以他們不能稱為第一義戒,隻能稱為世間戒,當然所得到的果報也就隻有世間法上的可愛異熟果報而已,不能得到出世間法的果報,由於這個緣故,我們應當要受第一義戒。

第五節 如何讓身邊有一大群護法善神

  第一目 鬼神處處有—行善之人—善神護佑

俗話說:“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世界上的人都怕鬼。”也隻有修行人真的不怕鬼!俗話又雲:“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其實鬼神並不可怕,不過就是六道眾生中的鬼道眾生罷了。鬼神也跟我們一樣都有第八識如來藏,他們也曾經當過人,因為造作不善業力的關係,所以就投生到鬼道中了。

  一般人死後都會出生中陰身,作為投胎轉世的媒介。如果,往生者因為太執著於生前的眷屬、錢財等等不能放舍,而在死後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沒有去投胎的話,那就隻能淪為鬼道眾生了,也就是一般民間信仰所供奉的“祖先”。所以,有些旅館或飯店的鬼故事中,也有不少是真的,因為有旅客死在那邊沒有去投胎,又沒人幫他超度或供奉,所以變成流連該處的鬼道眾生了。這種現象 平實導師在講經時以及在書上剛好有提到,請看《楞嚴經講記》第十四輯157 頁:

  就好像一個健康的人,本來能跑能跳能說話,可是睡覺時被魘鬼壓住身體,也就是常常有人遇到的鬼壓床。常常有人好端端地住在大飯店中,沒想到那個房間以前死過人,那個死人落入鬼道中沒有離去,因為沒有人為他超度,所以就與鬼同住一個房間裏。以前我曾經去台南住在一位同修家裏,他的祖先還在鬼道中沒有重新受生為人,所以夜半都還在房子裏走動;不過我們相安無事, 因為他很善良, 我也很善良( 眾笑……),所以大家相安無事,也因為過去世都沒有結過怨。可是有的鬼不分青紅皂白,那就是惡鬼;他才不管是誰住進來,也不管房客往世有沒有和他結怨,他認為:“這是我的地盤,你住進來幹擾到我,我就要捉弄你。”於是就把房客壓在床上,讓房客動彈不得,這就是“魘人”,也就是被鬼壓在床上的意思。這時,那個人睡在床上,手腳都好好的,但就是不能動,這就是世俗人講的鬼壓床。

  佛陀說一切地方都有鬼神。佛在《長阿含經》的開示︰不論是人們居住的房舍、屋宅或是山河大地,乃至一切國家、城市、村莊都有鬼神;所以有山神、海神、湖神、河神、江神、樹神、花神、草神……,也有各地的城隍爺、土地公等等鬼神。而且,每個人生下來都有鬼神在旁邊守護,但如果壞事做多了就沒有護法神守護了,那隨時都可能會被鬼神欺負或幹擾的。如果,一個人行善乃至修行當菩薩,那就會有很多的護法神在保護,就象是國王會有百千人保護著他一般。

  接著我們來看佛經的開示內容,《長阿含經》卷20〈忉利天品 第8〉: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國名國,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佛告比丘:“設有外道梵誌問言:‘諸賢!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其欲死時,彼守護鬼神攝其精氣,其人則死者。今人何故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白話略釋:

  佛陀告訴比丘說:“一切人民所居住的房舍屋宅,都有鬼神居住其中,沒有任何一所舍宅是沒有鬼神的;一切的街道巷弄及十字路口,屠宰場、市集及山丘墳墓堆中,也都有鬼神居住其中。這些鬼神都以所依止的處所為他的名字;譬如依附於人則以此人為名,依附村落就以村落為名,依附城鎮就以城鎮為名,依附國家就以國家為名,依附土地就以土地為名,依附山嶽就以山嶽為名,依附河川就以河川為名。”

  佛陀又告訴比丘說:“一切的樹木,即使樹幹像車軸那樣細的樹,也都有鬼神依止其上,沒有哪棵樹是空著的。一切人不論是男是女剛出生時,就都有鬼神跟隨守護。當人快死的時候,守護他的鬼神就會把他的精氣攝走,屆時這個人就死了。”

  佛陀再告訴比丘說:“如果有外道的修行人問你們說:‘各位賢人呀!若是一切的男女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有鬼神跟隨守護,死的時候,守護的鬼神就把他們的精氣攝走,他們才死。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現在有的人為什麽會被鬼神騷擾?有的又不會被鬼神騷擾呢?’如果他們這麽問的話,你們就應該這樣回答說:‘世間人有造作不如法的身口意行者,他們是非不分、邪見顛倒,造作十惡業行;像這一類的人,或是百人、或千人,才會有一位神來守護他們而已。那就譬如象是一群牛或一群羊,有上百頭或上千頭,才由一個人來看守放牧;那些造惡的人也是一樣,造作非法的行為,邪見顛倒,行十惡業,這種人成千上百,才有一位神來守護他們。如果有人修行善法,知道是非善惡,有正確的知見,行十善業;像這樣的人,單單他一個人就會有千百位的善神守護他。這就譬如是國王及大臣,有成千上百的衛士來衛護他一般,造作善行的人也像那樣。修行善法,造十善業的人,他一個人就有百千位善神來守護他。因為這樣的緣故,世間人就會有被鬼神騷擾的,也有不被鬼神騷擾的差別。’”

  由此可知,我們應該要行善持戒,如此就會有很多護法神隨身守護!請讀者接著看下去。

 

 

第二目 三歸依、五戒、菩薩戒可得大量護法神護佑

   佛陀說隻要歸依三寶、發菩提心,就會有36 位護法神護佑著我們 ;若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話,每一戒各有五位護法神護持,這樣就有25 位護法神了 !所以,若受持三歸及五戒,就會有36 加25 總共61 位的護法神守護。所以,如果想要有很多護法神守護,那就要受三歸依和五戒,如果能夠再受持菩薩戒那就更好了!因為 佛在經典上說受三歸依就會有36 位護法神來護持 ,若受五戒則每一戒又有5 位護法善神,總共就是25 位善神守護著受五戒的人。

  

  因此,受了三歸依及五戒就會有36 加上25 總共是61 位的護法神護持了;如果還能再受菩薩戒(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那護法善神就更多了。佛弟子若修行越好則護法善神就越多,當然護法神的層次也越高。所以還沒受三歸依或五戒的人,每年十一、十二月快來正覺講堂歸依和受戒吧!另外經典中也提到,如果發心當菩薩,就會得到比轉輪聖王還要多一倍的護法神守護,可知那護法神一定是超多的!

  《瑜伽師地論》卷35〈發心品 第2〉:

  最初發心堅固菩薩,略有二種發心勝利:

  一者、初發菩提心已,即是眾生尊重福田,一切眾生皆應供養;亦作一切眾生父母。

  二者、初發菩提心已,即能攝受無惱害福。由此菩薩成就如是無惱害福,得倍輪王護所守護;由得如是護所護故,若寢、若寤、若迷、悶等,一切魍魎、藥叉、宅神、人非人等不能嬈害。如果受了菩薩戒之後,還努力護持正法乃至證悟明心可以行深般若波羅蜜,那護法神更是多得不可想象!甚至會得到欲界六天、大梵天王的禮敬,乃至得到十方一切如來的護念。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46〈堅等讚品〉說: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非但常為諸天帝釋、大梵天王、諸世界主之所禮敬,是菩薩摩訶薩亦為過此極光淨天、若遍淨天、若廣果天、若淨居天及餘天眾常所禮敬。”“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為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常所護念。”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28〈窣堵波品〉: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怖畏怨家、惡獸、災橫、厭禱、疾疫、毒藥、呪等,應書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呪王,隨多少分香囊盛貯,安寶筒中恒隨逐身,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怖畏事皆自銷除,天龍、鬼神常守護故。憍屍迦!譬如有人或傍生類入菩提樹院,或至彼院邊,人非人等不能傷害。何以故?憍屍迦!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坐此處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施諸有情,無恐、無怖、無怨、無害身心安樂。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住人天尊貴妙行;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住三乘安樂妙行;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現證得或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當證得獨覺菩提,或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勝事皆由般若波羅蜜多威神之力,是故此處一切天、龍、阿素洛等皆共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當知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隨所住處亦複如是,一切天、龍、阿素洛等常來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有留難故。

  因此,如果有人怕鬼的話,那就要當菩薩努力布施行善,努力護持正法乃至實證般若,這樣身邊的護法神就會越來越多的!或者是好好念佛或念〈正覺總持咒〉。但記得千萬不要念六字大明咒,這“唵嘛呢叭咪吽”其實是男女雙修的邪淫咒語.

第七節持戒總結



  由這一篇持戒之論,我們可以知道受戒的目的是為了不損害眾生、不墮惡道、得生善趣。所謂:“五戒成人、十善生天。”因為犯戒造惡就是傷害眾生,造惡者若違犯世間律法或善良風俗,不僅今世會受法律製裁,或被眾人所非議責難,未來世也會承受惡業的苦果,曆經三惡道等惡報之後,就算回到人間也是貧病交迫、諸事不順、受苦難當;是故學人應該要受戒。

  但佛弟子受戒也不是為了要生天享樂,而應該是要求佛菩提道之樂;因為六道輪回是苦,而縱使因為持戒而永遠在人天善道中,也無法解脫永離生死苦之輪回。所以,受持佛戒當然要先歸依三寶受三歸依戒,如此才能不同於外道的“持戒”了。外道之持戒隻是世間戒而無法得證出世間的解脫,而在佛門中受三歸依戒與五戒則是將來得證初果解脫之正因。還有出家眾所受持的聲聞戒是一世受的戒,其目的在求證阿羅漢果而入無餘涅槃,此乃小乘之修行;若行者受三歸依後勇發菩提心成為菩薩,以至誠心發了四宏誓願,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菩薩大願,那麽行者此時在廣行布施度之後,應該積極進求第二度持戒度,也就是受持菩薩戒,成為“名符其實”的菩薩。

  今時,此界眾生有幸值遇大乘勝義菩薩僧 出世弘法,因此有緣的學人皆可前往熏修大乘佛法及菩薩的六度萬行。

  學人可於課程之中熏習菩薩戒之內容,在菩薩戒戒相課程圓滿後,學員就可以在每年舉辦之菩薩戒傳戒法會中具足受持上品菩薩戒,這是由證悟且具道種智的大乘勝義菩薩僧為傳戒師,所傳授之稀有難得的上品菩薩戒。歡迎有緣的菩薩種性學人前來共襄盛舉,您不但可以在教授的課程中,熏習三乘菩提(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正知見,並且能學習無相念佛之憶佛拜佛的動中定力鍛練方法,迅速成就一心不亂與參禪的功夫,以及菩薩六度的課程,讓您漸漸消除煩惱、發起菩薩性,成為一位慈悲又有智慧的真正菩薩,乃至可以得證初果解脫,甚至開悟明心、眼見佛性喔!在看完了持戒之論以後,我們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那應該要加修十善、修除性障、鍛練定力,清淨自己的內心,增加自身的福德資糧,讓自己能像天人一樣身心調柔,心性慈悲。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