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痛身瘦

感痛緣風去,身瘦傲骨來
正文

滑稽的忽悠: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2016-05-19 13:02:40) 下一個

老毛忽悠人有一套,為了把社會搞亂,文革初對大家說: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結果造反派出現了,先是造國家和地方機關的反,革各級機關的命。好,人家認栽,進牛棚去。然後,造反者發現,革命隊伍攏不到一塊去,山頭林立,陣營衝突,於是就互相幹開了,刀槍棍棒,你死我活。

真靠武力也行,誰橫誰掌權。但是不行,號召他們造反的老毛翻臉了,讓解放軍支左。嘩啦嘩啦,把這些造反派革命者打得屁滾尿流,頭頭們抓到監獄,成了反革命。

看看軍隊怎麽對付這些造反派的:


 http://cpc.people.com.cn/BIG5/68742/70427/70428/6178289.html

[ZT]李德生在安徽
薑毅然

 

李德生,1916年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今新縣陳店鄉)李家窪村,1930年2月參加紅軍,193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擔任過紅四方麵軍交通隊員、交通隊政治指導員,八路軍一二九師營長、團長,晉冀魯豫解放軍及二野旅長、師長,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任十二軍副軍長、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從1967年8月率十二軍進駐安徽“支左”起,到1969年奉調到中央工作,李德生主政安徽2年多。在這段時間裡,他製止了武鬥,搞了“大聯合”、“三結合”,建立了省及各市縣革命委員會,不僅穩定了安徽的政治局勢,還組織發展生產,使安徽省在動蕩年代減少了一些損失。李德生在安徽所做的工作,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肯定,也得到了安徽人民的擁護,是值得記上一筆的。

受命率部入皖

1967年,受上海一月奪權風潮的影響,安徽省的造反派們也奪了省委、省政府的權,下麵的市、縣乃至公社,自然也未能幸免。但是,造反派奪權後,各派組織卻沒有實行“大聯合”,更沒有實行“三結合”,而是產生了矛盾,打起了派仗。在此情況下,中央當然不會批準造反派奪權,反而決定派軍隊代表組成軍事管製委員會,把安徽省的領導權掌握起來。但是,由南京軍區領導幹部組成的軍事管製委員會到安徽後並沒能解決問題,事態反而越來越嚴重。兩大派組織由相互指責、攻擊,發展到打人、抓人,後來竟發展到動刀動槍。中央為了穩定安徽,專門做出了以製止武鬥為核心內容的5條決定。可是,中央的決定根本貫徹不下去,軍管會指揮不靈,武鬥越演越烈。合肥、蕪湖、安慶等城市正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的武鬥,生產停頓了,社會秩序也亂了,群眾人心惶惶。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和周恩來研究決定,派工作能力強的李德生率十二軍前往安徽實行“三支兩軍”,以穩定安徽局勢。1967年7月底的一天,中央通知率軍部駐紮在江蘇淮陰的十二軍軍長李德生馬上到北京接受重要任務。李德生飛赴北京後,立即被請進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周恩來、李富春、楊成武和他談了話。周恩來向他介紹了安徽的情況後,指示他立即率部進入安徽,廣泛聽取意見,深入調查研究,搞清楚情況,做好群眾工作。總之,中心任務就是製止武鬥,消除派性,促進聯合,穩定局勢,抓革命、促生產。最後,周恩來握著李德生的手說:十二軍的任務緊迫、繁重,責任重大啊!

李德生回到十二軍軍部後,立即召開了十二軍團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中央精神,提出到安徽後,十二軍內部要保持團結,收攏部隊。進駐安徽前,要做好思想、組織、物資準備。

1967年8月3日,李德生隻帶著幾個參謀人員,來到合肥市,住進了省軍區招待所。他一到合肥,就感到了氣氛的緊張。大街上,對立的兩大派組織分別架起了高音喇叭,互相攻擊,主要街道兩旁的大樓上,窗戶都用木板、沙袋堵塞,對立雙方不斷地相互拋擲石塊,還不時地打冷槍,大街上行人稀少,市民不敢上街。當時,安徽省的黨政機關已經癱瘓,領導幹部大多數被關押起來,處境好一點的,也是“靠邊站”,不管事了。原先進駐安徽的軍事管製委員會,也由於受到造反派組織的沖擊,處於癱瘓狀態。

李德生見此情景,心中十分焦急,他命令十二軍抓緊行進,盡快進駐安徽。駐紮在蘇北的十二軍接到命令後,於8月6日開拔,第二天,軍部即進入合肥市。隨後,下屬各師陸續開進安徽省一些主要城市。十二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曾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樣一支野戰部隊氣勢雄壯地開來,確實給造反派以一種威懾,也使安徽省人民看到了穩定的希望。造反派們決定先不動手武鬥,看一看形勢再說,可私下裡仍然十分狂妄。他們認為,過去派來的軍事管製委員會都沒有管住他們,十二軍來了照樣管不住。因此,他們沒有把李德生和十二軍放在眼裡。各造反派組織都打的是這樣的主意:十二軍支持我們,我們就擁護﹔十二軍不支持我們,我們就沖擊十二軍,直到把十二軍趕跑。

為了爭取十二軍的支持,各造反派都爭先恐後地向十二軍表示歡迎。8月7日,十二軍軍部和一部分先頭部隊進駐合肥市時,大街上貼出了許多大標語:“歡迎6408部隊(十二軍的代號)來安徽支左!”“擁護6408部隊對我們的支持!”這些標語是有深意的,就是說:你們來是應該支持我們的,不支持,我們就不歡迎。李德生看出了造反派們的心思,在軍部進駐合肥市的第二天,就在軍部領導幹部會議上說:這樣一致歡迎的背後有文章,不那麼簡單。他要求部隊內部首先要保持團結一致,到安徽後,先不要表態,要先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後再決定部隊的行動。

冷對“揪壞人”

李德生率十二軍軍部和一部分先頭部隊剛剛到合肥,各造反派組織就向十二軍提出要揪對方的“壞人”。原來,各造反派都有一些頭目,也有一些“高參”,這些人是造反派組織的骨幹。每個造反派組織都視對方的主要頭目為仇敵,必欲去之而後快。隻要把對方頭目打倒了,對方組織就會歸到自己的大旗之下,自己的力量就會更加壯大。由於奪權以來幾個月的相互“鬥爭”,各造反派組織都掌握了對方頭目的一些“罪行”,或者其他劣跡。但他們都不能說對方頭目的造反行為不對,隻能給對方頭目扣上“壞人”的帽子,要搞倒搞臭他們。但是,各造反派組織的頭目手下都有一大批擁護者,他們要搞倒搞臭對方,很不容易。於是,他們就把希望寄托在解放軍的支持上。他們認定,隻要解放軍認為對方造反派組織頭目是“壞人”,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將其揪出來“打倒”。李德生對此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對軍部和部隊先頭部隊負責人說:這是造反派組織給十二軍出的第一張試卷。這時候馬上表態,就會陷入派性鬥爭中。李德生要求十二軍軍部和先頭部隊指戰員,要沉得住氣,不表態,“冷對”造反派的要求。

於是,各造反派頭目們來找先頭部隊的幹部,當要求將對方“壞人”揪出來時,部隊幹部們就按照李德生的指示,隻是聽,也拿出小本子記一記,但就是不表態。造反派見不起效果,又分別交來對方“壞人”的一份份罪行材料,幹部們收下材料,還是不表態。各造反組織見此計不成,便展開了宣傳戰。他們紛紛架起了高音喇叭,互相攻擊。這邊如泣如訴地講著“戰友被害”經過,那邊則聲嘶力竭地要求揪出對方的“凶手”,吵得附近居民不得安寧。但十二軍先頭部隊的幹部仍然不為所動。這樣冷靜地對待造反派“揪壞人”的辦法,使十二軍避免陷入造反派組織之間的紛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造反派也抓不住十二軍所謂“支一派壓一派”的問題。而造反派組織之間相互攻擊、要求“揪壞人”的鼓動,在得不到解放軍表態支持的情況下,時間一長,其勁頭也就泄了。

堅決製止武鬥

造反派見自己的要求得不到解放軍的支持,便決定在十二軍大部隊進入合肥的路上搞一場武鬥,以此將十二軍攔在城外,逼迫十二軍表態。李德生率部進入安徽,有一條原則是他始終強調的,就是一定要堅決製止武鬥。所以,他要求十二軍指戰員,遇到武鬥,無論雙方提出什麼“理由”,都必須馬上製止,在這一點上是不能猶豫的。

十二軍大部隊剛剛開到合肥南郊,就被造反派的“崗哨”擋住了去路,說是前邊正在武鬥,解放軍不要開過去,免得誤傷。李德生聽說後表示,要堅決製止這場武鬥。他命令部隊迅速前進,直插武鬥的兩派組織之間,將兩派人員分開。他要求指戰員,如果遭到造反派的辱罵毆打,也必須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絕不能開槍。如果造反派要求評理,也不表態,不帶傾向性,不糾纏兩派的具體是非。李德生一聲令下,十二軍的指戰員高喊“要文鬥,不要武鬥”的口號,直插入兩派武鬥組織之間。武鬥者見中間隔著解放軍,怕傷了解放軍而讓對方抓住把柄,隻好作罷。十二軍趁勢迅速開入市區。當市民們聽說十二軍沒有被造反派擋在城外,順利開入城內,並且製止了在南郊的一場武鬥時,十分高興,他們自發地在街道兩邊列隊歡迎,燃放的鞭炮紙屑鋪了一地。

造反派沒有攔住解放軍,心有不甘,決定第二天再搞一次大規模武鬥,地點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學和安徽工學院附近。這天一大早,雙方就開始互相放槍對射,子彈在大街上橫飛。他們還把幾個大油桶灌滿汽油,推到大樓下麵,準備隨時點燃。李德生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出3個連趕赴現場。戰士們冒著被流彈擊中的危險,高呼製止武鬥的口號,插到武鬥兩派之間。造反派怕打傷解放軍,自己輸了理,就不敢再開槍﹔李德生趁機命令部隊迅速沖上對立兩派的大樓,當即拆毀造反派用桌椅和沙袋修築的工事,繳了他們的槍。

淮南“臥軌”

李德生到安徽後,平息了省會合肥的武鬥,但另一個城市淮南的武鬥卻一觸即發。淮南市的武鬥主要是在煤礦中搞起來的。那裡的兩大對立造反派組織在奪權時發生矛盾,打了起來。武鬥的規模越來越大,甚至發展到開著火車頭去武鬥。李德生指示駐淮南的部隊,要把堅決製止武鬥、恢復生產放在工作第一位。部隊進駐淮南後,採取了一些措施對造反派進行說服、勸導。但造反派不但不聽,還沖擊駐淮南的十二軍三十四師師部,接著,又策劃開著火車頭去武鬥,逼解放軍支持他們奪權。李德生得到報告後,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如何既不傷害群眾,又製止武鬥。應該說,這是一個難題,大家想了許多辦法,都覺得不妥。最後,還是李德生拍板:部隊就臥在鐵軌上,阻止武鬥的火車開出去。他說,他們採取蠻辦法,我們也要有一股狠勁,表示我們製止武鬥的決心。部隊一聲令下,戰士們齊齊地躺在鐵軌上。解放軍製止武鬥的氣勢,使造反派受到震懾,再不敢往前開火車頭了。指揮武鬥的造反頭目下令撤退,但一些造反派分子不同意撤退,其內部發生了分歧,爭執起來。解放軍趁機去做造反派組織中武鬥者的工作,還做其家屬的工作,讓他們勸說武鬥者放下武器。武鬥隊伍就這樣被瓦解了,一個造反派頭目還跑到合肥市去向解放軍坦白交代。在這種形勢下,李德生命令部隊抓緊做工作,由部隊領導和礦山領導幹部帶頭,帶領工人投入生產,還喊出了“要把過去的損失補回來”的口號,淮南煤礦的生產很快就恢復了。

與淮南臥軌有相似之處的是十二軍三十五師在屯溪的“臥路”。當時造反派開著汽車,沿著公路去武鬥,李德生下令部隊戰士,高喊口號,躺在公路上。造反派不敢開車從解放軍身上壓過去,就向躺在公路上的戰士耳朵邊放槍,還動手打戰士,想把戰士嚇走,但戰士們就是不動,也不還手。這時,有許多群眾圍上來看,造反派隻好把汽車開了回去。

蕪湖“爬軟梯”

李德生在安徽製止武鬥,最危險的,要數在蕪湖“爬軟梯”那一次。當時,蕪湖成立了革命委員會,但那裡的一些造反派認為委員會沒有把他們“結合”進去,便把矛頭指向了部隊。他們沖擊部隊,打傷許多戰士,還搶走了一些槍支。接著,兩個對立的造反派組織之間又打了起來。特別是佔據蕪湖電校大樓的造反派十分猖狂。他們佔據大樓,向外打槍傷人,以此來威脅駐地的軍代表,如果軍代表不承認他們是左派,不將他們的頭頭結合進革命委員會,就對抗到底。還說,除非李德生軍長來談判,否則他們誰也不見。李德生得知這一情況,不顧眾人的勸阻,決定自己親自去一趟。

李德生到蕪湖電校大樓時,隻見大樓的窗戶已經全部被造反派封死,隻在二樓一個窗戶上留了一個小口子,小口子裡伸出黑洞洞的槍口,兩邊大樓的牆上,到處都是彈痕。李德生的警衛員王楚林向樓上喊道:“我們的李軍長來了,你們快把梯子放下來。”造反派聽說李軍長來了,便把一個梯子放下來。這是用竹杆臨時做成的軟梯,直接從窗戶中放下,底下不著地,上邊則鉤在窗戶框子上,人踩上去搖晃得十分厲害,稍不注意,登梯人就會摔下來。跟隨李德生的作訓參謀搶著要上,被李德生製止。李德生說:“你上去,他們發現不是我,你就有危險,還是我上。”言罷,他幾步搶上前,登上了搖搖晃晃的軟梯,快速向上爬。下邊的人都為他擔心,但他麵不改色,沉著地一步一步爬到了窗口,一側身,跳進了大樓。樓內的造反派見此情景,一時驚得呆住了。李德生進入樓內,在造反派搬來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毫不客氣地批評說:“你們要我來,我來了。我是來批評你們的,你們搶槍、武鬥,違反了中央的規定。你們鬧得老百姓不得安寧,嚴重脫離了群眾。你們違反中央指示,脫離群眾,後果十分嚴重,這個我跟你們講清楚了。毛主席講,革命群眾組織要搞大聯合,你們卻搞分裂。你們有什麼權力搶槍、武鬥、沖擊部隊?你們必須把武器交出來。你們一定要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其他問題,我們再討論。”造反派原以為李德生不敢來,沒想到,他不但來了,而且還迎著槍口爬他們的軟梯,進入這座危險的大樓。而李德生義正辭嚴的話,更使他們無法反駁。一些跟著造反的人動搖了,紛紛放下武器。造反派頭頭感到孤立了,也放下了武器說:我們聽李軍長的!主動把武器交還部隊。李德生離開大樓時,造反派自動站成一排歡送。接下來,李德生趁熱打鐵,接連到各造反派的據點做工作,嚴厲批評造反派頭目,收繳武器。僅僅用了幾天時間,蕪湖的局勢就穩定下來,生產、生活恢復正常。毛澤東、周恩來知道李德生穩定蕪湖的事後,對他十分贊賞。

收繳武器

讓李德生最傷腦筋的是造反派手裡有槍,有的還有火炮。這些武器都是在奪權過程中,從公安部門、民兵組織那裡搶來的,有一些還是從地方駐軍部隊中搶來的。造反派手中有武器,互相射擊,不斷發生打死人和打傷人的事件﹔有了傷亡,就喊著要報仇,致使武鬥規模越來越大。李德生決心收繳造反組織手中的武器。正好這時中央於1967年9月5日下達了《關於不準搶奪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和各種軍用物資的命令》。李德生借此東風,開始在全省範圍內收繳造反派組織中的武器。他先是大量印刷中央命令,廣泛散發,然後命令部隊的宣傳車上街去宣傳中央精神。接著,派出小分隊到造反派組織中去收繳武器。他下達命令:收繳時,先要講清道理,如果造反派仍然拒絕交出武器,可以鳴槍警告,警告無效時,可以將拒絕交出武器的造反派壞頭目逮捕法辦。就這樣,他們邊宣傳邊收繳,用了3個月的時間,收繳了各種槍支2.9萬餘支,火炮290門,各種車輛51台,還有大量彈藥。

李德生率十二軍進駐安徽,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製止了武鬥,穩定了安徽的混亂局勢。中央肯定了李德生治理安徽的經驗,並轉發了介紹安徽經驗的材料。

促成“大聯合”

安徽的武鬥被製止了,但各派組織仍然對立,擺在李德生麵前新的任務是按中央精神,搞“大聯合”。

在製止武鬥的過程中,李德生先後十多次到安徽省兩大造反派組織的總部去,做那些造反派頭頭的工作。在武鬥被製止後,李德生把說服各派組織“大聯合”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他經常對造反派頭頭說:你們不能認為幹部都是走資派,其他群眾組織都是保守派,隻有你們是響當當的革命派。按你們的邏輯,天下還有好人嗎?我們當年奪國民黨的權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是代表少數人的利益,你們隻靠少數人奪權,是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群眾組織之間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李德生講得入情入理,一些造反派頭目被說服了,但還是有一些造反派頭目不服氣。李德生把他們請來,談起了家常,在談家常中向他們講明同是群眾組織,不應該互相對立的道理。經過一番說理工作,又有一部分造反派頭目被說服了。

推進“大聯合”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解放軍內部要保持一致。李德生認真分析了過去軍管會失誤的教訓,得出一個結論:各造反派組織打派仗,重要根源是在“支左”的解放軍內部有不同看法。造反派就利用這些不同看法,加劇分裂對立。李德生率十二軍進入安徽後,特別對十二軍內部強調,一定要保持意見統一,內部不能有分裂。在保持十二軍內部統一之後,李德生還認識到,在安徽省的駐軍中,除十二軍外,還有原來就有的省軍區,以及二炮某基地等部隊。隻有這些部隊都和十二軍步調一致,才能保持解放軍內部的統一。於是,親自到省軍區、二炮某基地領導人家裡去拜訪,聽取他們的意見。他謙虛地說:我們十二軍到安徽來工作,是在你們的基礎上展開的。我們實際上是第二梯隊。過去,安徽省軍區和駐皖各部隊,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三支兩軍”,也是做出了貢獻的。今後我們大家要團結起來,繼續做好工作。之後,李德生在工作中,總是事先征求其他部隊的意見,虛心接受他們提出的好的意見和建議,使在安徽的解放軍各部隊在重大問題上保持一致,這就使造反派沒有了可乘之機。有了這個條件,“大聯合”也就有了穩定可靠的基礎。

可是,安徽的兩大派組織已經對立了很長一段時間,結怨很深。在這種情況下,搞“大聯合”是不容易的,最關鍵的問題是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無論對於哪一派,都不籠統地表示支持或者反對,不管哪一派,對的就支持,錯的就批評。

李德生親自到兩個大的對立派別總部去做工作。有的造反派組織頭目主觀地認為李德生是支持另一派的,見李德生來做工作,就不客氣地接連質問李德生,你們為什麼不支持我們?你們對我們的奪權怎麼看?你們為什麼要支持對立麵?你們屁股坐在了哪一邊?麵對如此尖刻的挑舋式質問,李德生毫不動氣,他十分冷靜地聽著,並不反駁。待他們把話說完,再耐心地解釋:我們十二軍和安徽的所有駐軍,都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辦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我們對於所有的群眾組織都一視同仁,做得對的,我們就支持,做得不對的,我們就批評。希望你們看我們的實際行動,不要先下結論。還有的造反派組織主觀地認為,十二軍是會支持自己的,當李德生前來做工作時,他們就先搞一套頌揚詞,對十二軍大加稱贊,還說,十二軍到安徽省“支左”,是支持我們的,好得很。麵對如此情況,李德生仍然十分冷靜。他說:我們有那麼好嗎?我們的工作剛剛開始,難免有缺點,有缺點歡迎你們批評指出。但你們有缺點,我們同樣會不客氣地批評指出。我們不會無原則地支持哪一派。我們對哪一派都一樣,對的就支持,錯的就批評。我們批評你們,也是支持你們。李德生這樣不偏不倚,使部隊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在部隊掌握了主動權後,李德生就趁勢向對立的兩大派組織派駐聯絡組。造反派頭目認為聯絡組是來監視他們的,對聯絡組很是冷淡。李德生就指示聯絡組,要主動找造反組織頭目和群眾談心,他們有具體困難,就主動幫助解決。到兩個對立派別中的聯絡組,對待雙方始終平等公正,使兩派都真正感到,解放軍確實是一視同仁。從此,造反派組織之間再沒有發生武鬥,雙方的關係也和緩下來。

為了把“大聯合”落到實處,李德生又想了一個主意:辦兩個學習班,即分別辦造反派頭目學習班和領導幹部學習班。他先著手辦造反派頭目學習班,把各造反派組織大大小小的頭目全部集中起來學習。這有兩個作用:一是使造反派組織群龍無首﹔二是教育造反派組織頭目,讓他們了解中央關於“大聯合”、“三結合”的指示精神,也使他們在學習班中緩和關係。造反派頭目們聽說解放軍組織他們學習,都來了。趁此機會,李德生組織部隊政治工作人員,給他們上大課,提高他們的認識﹔上大課之餘,還開小會,解決他們之間的具體矛盾。通過這個辦法,化解了許多矛盾。學習班一結束,兩大派組織之間就產生了聯合的意向。

李德生還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處以上領導幹部集中起來,辦領導幹部學習班,實際上他是通過辦這個學習班,把幹部們保護起來,學習之後,立即“解放”。

為了實現“大聯合”,並且為下一步實行“三結合”打基礎,需要把兩個學習班結合起來辦。李德生的辦法是,讓進造反派頭目學習班學習的人,在學習之後,檢查一下自己對待革命幹部的態度,認識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同時,也讓進領導幹部學習班的人到造反派頭目學習班上和他們交流思想,雙方取得諒解。這樣就為下一步“三結合”打下了基礎。

1967年9月19日,安徽省兩大派組織達成協議,成立安徽省大聯合委員會。李德生知道,這才剛剛是個開始。他想出一個辦法:搞聯合大遊行。於是,他找兩大派組織頭頭多次商量,希望由兩大派組織共同搞一次兩派聯合大遊行,名稱就叫“擁軍愛民大遊行”。9月20日上午,兩大派組織各出10萬人,分別排成4路縱隊,攜手遊行。久受派仗鬥爭之苦的安徽廣大群眾非常高興,他們放起了鞭炮,慶賀這次“大聯合”。21日的《安徽日報》出版了特刊,發表了安徽對立的兩大派“大聯合”遊行的報道和圖片。在北京的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後,要求李德生把《安徽日報》特刊加印20萬份,派專人送到北京,由中央轉發給各省市,推廣安徽省的經驗。

實現“三結合”

按照當時毛澤東的部署,“文化大革命”中,舊的領導班子倒了之後,要搞一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代替舊班子。所謂“三結合”,就是革命群眾代表、革命領導幹部代表和解放軍代表三結合,成立革命委員會。李德生把實現“三結合”看作是穩定安徽省的重大步驟,十分認真地加以對待。

李德生把實現“三結合”的重點工作放在了“解放”廣大領導幹部上。要實現“三結合”,還必須把已經被打成“走資派”的省一級的領導幹部“解放”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建立省一級的革命委員會。之後,建立省以下的革命委員會就好辦了。要“解放”省級領導幹部,需要做很多工作。李德生抓住一條:毛主席說過,95%以上的領導幹部是好的。對於造反派“揭發”的領導幹部的問題,要調查一下,到底是什麼問題。他指示,要抓一個典型,“解放”這個典型,就可以為下一步“解放”廣大領導幹部打好基礎。他決定從“解放”安徽省委書記李任之入手。經過調查,造反派給李任之扣的“帽子”不少,但沒有一個是政治錯誤和歷史問題,隻是工作中的缺點。他決定“解放”李任之,並以此為標杆,“解放”安徽省一級領導幹部。通過迅速而細致的工作,安徽省一級領導幹部大部分得到“解放”,建立“三結合”革命委員會的條件成熟了。

1968年4月10日,安徽省軍管會向中共中央呈送了關於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員會的報告。4月14日,中央批準同意,並任命李德生為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4月20日,在合肥市舉行成立“三結合”的省革命委員會慶祝大會。慶祝大會後,合肥市舉行了有數十萬人參加的大遊行。

恢復生產

革命委員會成立後,李德生就把主要精力放到恢復生產上。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安徽省工廠停工、礦山停產,造成了巨大損失。麵對這種情況,李德生首先抓恢復生產,組織召開了“抓革命,促生產誓師大會”。不久,淮南、合肥、馬鞍山等煤礦、鋼鐵生產基地都恢復了生產。鑒於軍隊幹部沒有抓地方生產的經驗,他就把“解放”出來的領導幹部派到指揮生產的要害部門去,支持他們指揮和組織生產。

李德生在抓恢復生產過程中,特別注意抓重點企業。他要求省革委會要重抓淮南、淮北的煤礦,抓合肥、馬鞍山的鋼鐵廠,抓銅陵的銅礦,抓蕪湖的造紙廠,必須保証生產不停頓,還要每年增產。他還組織力量,新建了安慶石油化工廠,這是安徽歷史上的第一個石油化工廠。

李德生對農業生產也沒有放鬆。在農業上,他主要是抓興修水利,搞農田基本建設。不久,安徽省的農業生產也恢復起來,產量逐年提高。為了使農產品能夠運出去,李德生報經國務院批準,修建了阜陽到濉溪的200多公裡鐵路,還修了100多公裡的山區公路,改善了皖北農產品運輸的狀況。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李德生主政安徽,必然帶有那個時代的歷史烙印。但經過他的積極工作,安徽省避免了更大的動蕩和破壞,恢復了社會秩序和生產,因此,李德生的工作受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肯定。

1968年10月,李德生列席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毛澤東在10月13日的開幕式上主動問:“哪個叫李德生?”並和李德生親切交談,肯定地說:“我看安徽的事情辦得不錯。”在1969年4月召開的黨的九大上,經毛澤東親自提名,李德生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69年7月,中央政治局決定調李德生到中央工作。雖然之後他仍然兼任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也多次回到安徽省檢查工作,但他這時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了,其主政安徽省的工作至此基本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