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並不光榮的孤立:英國和歐陸的曆史糾葛

(2016-06-25 14:04:59) 下一個

2016623日,英國就“脫離歐盟”進行公投,此事鬧得全世界沸沸揚揚。英國跟歐盟到底什麽仇什麽怨?其實,他們這梁子結得很深的。

 "曆史糾葛:大陸均衡到光榮孤立"

英國自古就是歐洲的傳統強國之一。相對於德、法等其他強國,英國本土在海島上,易守難攻,與大陸隔海相望。這個獨特的地形,造成千年來英國別具一格的軍事政治格局:麵對歐陸戰火紛飛,“置身事外”成為一種很誘人的選擇。

在較早的時候,英國王室還擁有大片歐陸領土。可是等到15世紀中葉,英法百年戰爭打完,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土基本全部丟失。於是聯絡英國與歐陸的紐帶,也就更加薄弱了。

17世紀,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大力發展海外殖民事業。從那時候開始,英國奉行所謂的“大陸均衡”政策,就是一方麵守住自己的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另一方麵,針對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一個國家下黑手,拉幫結派、勾心鬥角、文攻武衛,總之就是要把最強的歐陸大國搞下去。

為什麽要這麽搞呢?因為英國估摸自己是沒有力量跨過海峽,統一歐洲,或者領導歐洲的。既然如此,也不能讓別人這麽做。這個政策的目的,就是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個霸主,把歐洲整合、統一起來。因為若是那樣的話,英國本身的地位就將受到嚴重威脅和挑戰,甚至可能被征服。

可見,英國人從幾百年前開始,就巴不得歐洲四分五裂,最不喜歡看到歐洲鐵板一塊。

大陸均衡政策從建立開始,最先一百多年的敵人主要是法國。尤其是霸氣無雙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讓英國很是頭疼,最終費了老鼻子勁,在1688年的“大同盟戰爭”和1701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打敗路易十四,遏製了法國的霸權。

等到18世紀末拿破侖上台,更是差點一統歐洲,把英國封鎖至死。最終英國靠了西班牙的遊擊隊和俄羅斯的廣袤國土拖垮法軍,聯合全歐洲把拿破侖給拍下去了。

此後,英國的目標又變成的新的歐陸一哥——“歐洲憲兵”沙皇俄國,終於在1853年的克裏米亞戰爭中,聯合法國、奧地利、普魯士,打掉了沙皇俄國的霸權。

到19世紀晚期,大英帝國依靠在亞洲、非洲的大片殖民地,正是如日中天。此時歐洲列強形成了德奧意三國同盟和法俄協約這兩大集團。

這下,英國覺得腦子不夠用了。以前,咱逮著揍最強的就是,可如今這倆塊頭都挺大啊,咱揍哪個好呢?英國首相格拉斯頓提出了一個策略:咱盡量協調歐洲各國的關係,和誰都不結盟,跟誰都不承擔義務,保持自由之身,見機而行!

這條政策叫做“光榮孤立”,可以看作是“大陸均衡”。在帝國主義時期,各國利益層層糾葛,國際局勢急劇變化時的一種手段。此後,英國首相迪斯累利等人奉行這項策略。不過,實際上英國並沒有能夠維持這種孤立。到20世紀初,隨著德國崛起,咄咄逼人威脅到英國利益,英國還是被迫加入法、俄協約,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光榮淪失:不願加入歐共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雖然打贏,但代價慘重,而美國則趁機崛起。這時候,原本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變成了美洲向歐洲的挑戰,因此英國也被迫不搞什麽均衡,而與歐洲老大法國勾結在一起,共同排斥美國。但此舉不能拯救大英帝國的滑坡。

20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回,連法國都在納粹德國的鐵蹄下淪陷。英國雖然靠著海峽堅持下來成為三巨頭之一,但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一落千丈。

二戰結束後,麵對滿目瘡痍的歐洲大陸,以及美國崛起的殘酷現實,還有東邊蘇聯的咄咄氣勢,歐洲大陸的幾個大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痛定思痛,決定停止過去千年征戰不休的毛病,大家聯合起來,跟美蘇抗衡。大家一拍即合,很快幹了起來。

1950年,法國和德國首先成立了聯合機構,統一管理兩國的煤礦和鋼鐵。作為歐陸經濟最發達的兩國,從此綁在一起。很快,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也都加入。1951年,這六個國家簽訂了為期50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
 至於英國,它在二戰中,本土沒被德軍蹂躪,生產力在當時冠絕歐洲,還擁有廣大的殖民地。最初歐共體這幾國想讓英國也加入。但英國還保持著“孤立政策”的慣性思維。它想,要是你們哥幾個都抱成一團了,這還叫我怎麽平衡?我大英帝國自由自在慣了,要是加入,豈不是反而要被你法德同盟所製約?

再說,英國自以為還在非洲擁有大片殖民地,以及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幾個英聯邦發達國家。他們夢想著依靠這批人馬,在美國和歐陸之間自成一家,而不甘心僅僅當一個共同體中的成員。所以,英國最初並不願意加入共同體。不但不加入,英國要還想方設法拆台,甚至寧肯給美國當老二,也不願意歐陸國家抱團爬到自己頭上。

"落花流水:自由貿易聯盟的末日"

英國一心要給法、德的歐洲共同體唱對台戲。可是,地球缺了誰照轉,你英國不加入,法德也不會餓死。1951年六國鋼鐵共同體建立後,法、德、意他們感覺挺爽,人多力量大,不管內部建設還是對外說話,底氣也足。1957年,六國又簽訂了《羅馬條約》,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到了1965年,再簽了一個《布魯塞爾條約》,把前麵建立的3個共同體合並成一個,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當聽說六國簽署《羅馬條約》的時候,英國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幫家夥真能抱成一團。沒辦法,英國也隻好在1960年申請加入歐共體。可是當時歐共體老大,法國總統戴高樂卻給否了:“歐共體是你家開的啊,想走就走,想來就來?”

這下要是不采取點措施,其他國家隻怕也要加入進去。到時候,他們一統歐陸,大英帝國豈不反而被孤立在外了?

英國怒發衝冠,你們不帶我玩,我自己玩!它趕緊拉攏了瑞士、挪威、瑞典、丹麥、奧地利、葡萄牙這6個小兄弟,於1960年建立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又稱“七國聯盟”,和歐共體抗衡。1970年,冰島也加了進來。

不過,英國的歐貿聯國家雖然多,除了英國外都是些中小國家,而歐共體則有德法意三個大國。歐共體人口比歐貿聯多一倍,經濟強五六成。更要命的是,歐貿聯這些國家的經濟很大程度上都仰仗和歐共體國家的交易。英國也沒趣得緊,自己拉了一幫小兄弟建立這聯盟,好像也沒得什麽便宜,反而看歐共體那邊有滋有味,搞得風生水起。

後來英國殖民地不斷獨立,英國自身經濟和歐陸大國聯係也更緊密了。於是,英國終於在1973年退出歐貿聯,加入了歐共體,丹麥也如法炮製。1985年芬蘭加入歐貿聯,1986年葡萄牙又“跳槽”了。這樣,歐貿聯隻剩下6個小國家。而歐共體則不斷壯大,兩者根本無法抗衡。於是歐貿聯幹脆也和歐共體簽了條約,彼此取消內部關稅。這樣一來,英國當初建立的自由貿易聯盟其實成為了歐共體的“外圍”。

"利害紛爭:英國佬的小算盤"

1992年,歐共體各國簽署《歐洲聯盟條約》。歐共體變成了“歐盟”,成為一個經濟實力與美國相當,擁有自己的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歐洲統計局、歐洲審計院、歐洲中央銀行、歐洲投資銀行,並且擁有自己的憲法、貨幣(歐元)、快速反應部隊和憲兵的團結群體。

但在這樣一個大團結的圈子裏,英國人始終有些不太合群。畢竟,過去幾百年,乃至上千年都自由自在慣了,還曾站在世界巔峰兩百年的強大國家,如今“淪落”到和一群過去看不上的國家抱團,總有些“老子當年”的惆悵。

從政治、經濟、法律體係上,英國和歐陸的德法等大國也有衝突。就拿經濟政策來說,英國與美國同屬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國內競爭比較激烈,而歐洲大陸更看重高福利——所以,移民問題和福利引起的國家財政緊張已經讓歐陸多國頭疼,而英美受此困擾較少。可以想象,對英國來說,你們歐陸國家淨濫當好人,把錢拿去填無底洞,大英國跟你們綁一起,豈不是拖了自己的後腿?

因此,早在1975年,也就是剛剛加入歐共體兩年,英國就搞了一次公投,看要不要繼續留在裏麵。後來投票結果,三分之二的英國人支持繼續留,於是繼續留了。

英國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也在執政後強烈反對留在歐共體內。

在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計劃使用歐元,遭到財政大臣戈登布朗的阻止,最終,英國依然繼續在用英鎊。

而歐陸的民眾,也覺得英國佬趾高氣揚,加入歐盟光想吃肉不想挨揍,討厭得很。

隨著新世紀到來,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等不斷上演,雙方矛盾日趨尖銳,於是終於有了此次的一輪公投。其實,無論英國是留在歐盟,還是離開歐盟,對雙方都是各有利弊。而大家的日子,也總得繼續過下去。

 

轉自:2016-06-23 巴山夜雨 國家人文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