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詩兄的十四行詩,兼論幾個有關詩歌的曆史和格律問題

(2016-04-29 11:09:27) 下一個

1 每段不同的古典文明都用了一首古風(五古)做引子,然後用十四行詩寫主文,這樣的組詩倒是別出心裁,也別具一格。隻是,十四行是除了行數與韻腳外,也有格律,就是所謂的“頓數”,常用的是“- - /“就是“輕輕重”的節奏,一共十個音節。我尚未分出你這裏十四行的節奏規律,你是如何處理節奏的?望啟示。另外,你用的應該不是最常用的“莎士比亞體”的十四行詩,而是在此之前的詩體吧,莎體後六行應是4-2, 韻律是efef gg, 而你的則是3-3,韻律是efe ghg。不過我對十四行詩所知甚少,更未創作過,望能從您這學到新知識。

2 “隻有你,我的主,是我唱頌不完的獻歌裏蘊藏的永恒”,這裏的“主”,應該不是指那位全知全善全能,自有永有的主,耶和華真神吧?

3 你在這裏解釋了人類建造巴比塔之事。雖說除了聖經以外,古巴比倫王國也記載了這個故事,但都沒有提到是蘇美兒人要建巴比塔。倒是聖經上提到,大洪水後,諾亞的後代們就逐漸遷移到了東方(就是今天的亞美尼亞)。後來因人類的驕傲狂妄,要建巴比塔“與天公試比高”,神便混亂了人類的語言,使得人類不能同心建塔了。由於語言的隔閡,人類便開始各隨各的家族,分散到世界各地。所以“巴比”有“confused”之意。主前1800年左右閃族人建立的古巴比倫王國,就是取自巴比塔之名。

3 “和史前的蘇美爾高歌一曲”。用“史前”一詞有誤。蘇美兒文明一般被認為是人類“史”的開端,大概是在主前3300左右(尼羅河文明前3000,印度河穀文明前2500,中國黃河文明前2200/1700)。因為一般有文字記載加上考古的佐證來作為“史”的開端,而蘇美兒文明正是因為他們的楔形文字(人類所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和考古發現的遺跡,才成了“史”的開端,而不是“史前”。在這之前的新石器時期(前7000-3500)等才叫“史前”。

4 與古希臘文明直接有關的有兩個文明,就是主前1600左右的克裏特島的米農(Minoans)文明和主前1200左右的邁錫尼(Myceneans)文明。許多考古證據表明“特洛伊”戰事確是史實,應該發生在主前1200年左右,是邁錫尼文明時期,所以,作者是否願意按曆史時間次序,將有關克裏特島的詩與有關特洛伊的詩調換一下位置?

5 印度河穀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不是後來的雅利安文明,作者也許可以在注釋時加上此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