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主在美國

不要介紹了,就是那個閣主
個人資料
梅璽閣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海回憶]枕頭毛巾與被橫頭之三

(2020-01-14 13:37:54) 下一個

中國人有一種惡習,就是“展示嫁妝”。我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某地嫁娶,除了新娘渾身上下壓得挺不起胸的金冠金圈金鐲金鏈之外,還有製成了展板的“商鋪一座”、“豪車兩輛”等,又有放大版的支票一張,上書“八百八十八萬”之類,弄得象是新娘博覽會似的。

更有甚者,嫁妝乃有“嬌兒一雙”,原來當地習俗,先同居先生孩子,待養到兒子,再行婚禮,於是兒子就成了嫁妝了。我搞不明白的是,這都到了什麽年代了,居然還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能夠接受此等婚俗,這教育都在教些什麽東西。

各位看官,越是講究嫁妝的地方,女性的地位就越低,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加嫁妝是個總體,總體的總值不變,所以女性的本身與嫁妝的豐儉,是個此消彼漲的線性關係。

印度也很講究嫁妝,甚至還發生過多次由於嫁妝不到位而導致新娘被婆家殺害的事件,然而饒是如此,我依然覺得“生兒得婚”的習俗,真是高瞻遠矚、高屋建瓴,遠甩印度幾條馬路了,誰說閣主沒有國家自豪感的?

別以為俗女愚婦才用嫁妝自抬身價,富甲一方的孔祥熙嫁女,孔大小姐孔令儀嫁著名拆白黨陳紀恩,八大箱嫁妝裝了一架飛機,結果飛機失事引起舉國嘩然;而後再備六大箱遠送美國成婚,被《大公報》批評不顧國難,浪費公帑。

我出生的那個年代,可能是中國曆史上最不講嫁妝的年代,勞動婦女已經頂起了半爿天,女性價值可謂空前絕後,還講究個什麽嫁妝。

那時候結婚,男方出房子出家俱,女方出牀上用品,外加個馬桶,也就是了。我一直很好奇,男方家裏難道沒有馬桶嗎?有馬桶的話又來一個新馬桶,是把舊馬桶扔了嗎?那時二三兄弟同在一個屋簷下很普遍,可每個新娘都帶隻新馬桶來,又是怎麽個處理法呢?也不可能一排三四個馬桶都用吧?

這問題,沒法問母親,她嫁入了一個解放前就有抽水馬桶的地方,嫁妝中並沒有木製馬桶。

那時的嫁妝,必有被子,上海話叫做“被頭”,音為“皮頭”,分為蓋被墊被,從四牀、八牀到十六牀不等,運嫁妝也就一輛黃魚車,被頭、馬桶、痰盂、麵盆、衣服等,都是些生活必需品。

嫁妝中被子多,依然是件挺有麵子的東西,這不僅是錢的問題,有錢你也買不到被子。那個時候,棉布是要票的,別說布了,就是棉繩、棉線也是要票的,一牀被子,得用多少棉花,要棉花就得要票,湊個十六牀棉被,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那時的被子,大多是棉花胎的,棉花胎可以憑票買新的,但大多數人家,是用舊棉花胎翻新的,我們來聊聊“彈棉花”吧!

棉花胎被子,有個毛病,就是睡得時間長了,棉花胎會越睡越硬越睡越薄,那時就要把舊棉花胎重新翻彈一下,有時添些新棉花,有時二牀並成一牀,變成一牀“新”棉花胎。

彈棉花的工匠,走街穿巷,但依稀沒有聽到過他們吆喝,好象總是聽到了“綳綳綳”的彈棉花聲後,與工匠們約定下一家的時間,這家的棉花彈好了彈那家,一家家輪著下去,一條衖堂可以彈上大半個月。

彈棉花的,一般是夫妻二個,男的做體力活,女的打下手,彈棉花一般是夏秋天,黃梅天沒有彈棉花的,天氣好的時候,才有人彈棉花。

彈棉花的人,帶著工具和材料上門,主人要負責提供幾隻長凳,好在那時就算家中沒有,鄰居家總有的,借幾隻長凳即可。彈棉花的長凳鋪起木板,象張大牀。

舊的棉花胎上有棉線的網,彈棉花前要先剝去,然後把死硬的棉花胎撕扯成小片,彈棉花的有根象狼牙棒般的東西,上麵釘著許多釘子,把舊的棉花胎掛上去,往下一扯就是一片。待棉花胎全都扯碎之後,就鋪放在鋪板上,然後開始彈棉花。

彈棉花一般赤膊彈,那男的皮膚黝黑,渾身肌肉,穿一條布褲子,腰中一條寛綁帶,他有一根長的彎竹,綁在後腰之上,彎竹從頭後伸到前麵。彎竹的頂端有根繩子,繩子垂下,係著一張竹弓,橫在彈棉花的前麵。

竹弓有弦,彈棉花的左手捏著弓,讓弦往下壓住棉花;他右手拿著一個紡錘形的圓棒,把圓棒壓住弓弦,接著把圓棒往後一拉,弦會被紡錘綳起,然後被彈開,弓弦震動起來,震碎棉花,變成小小的一朵。

那個紡錘形的東西,角度很巧妙,往下一壓,弓弦可以被輕易地拉動,及至到了一定的緊度,弓弦往前滑,一下子就彈開去,弓弦就震起來。不要以為彈棉花是拿著那個紡錘一下下敲的,靠“敲”是要累死的,那其實是一下下“壓”和“拉”的。

彈棉花要講究節奏,不論打鐵還是磨磨,打夯還是拉纖,但凡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都要講究節奏,有節奏才能省力。 雖說彈棉花也是很有節奏的,然而那個節奏並不悅耳,而是單調的“綳綳”聲,也難怪會有不諳彈琴者被喻成彈棉花,這裏有個笑話,還有個以訛傳訛的版本故事,我們有機會再聊。

一板的死棉花胎片,慢慢地彈,變成了一板的鬆鬆的棉花,彈棉花的有經驗,保證厚薄均勻,如果添了新棉花,他也能保證新舊棉花的分布均勻,新棉花是白的,舊棉花則是黃的灰的,很容易分辨。

彈好的棉花是鬆的散的,拿都拿不起來,直接抓的話,就是一團棉絮罷了,還要給棉花胎做一張網。做網也很好看,一根長長的細竹子,竹子的頂端刻了個槽,變成個鈎子,棉線從鈎子中穿過,彈棉花的站在一旁,擺動長竹的尾部,頂部的棉線便一條條地抽出來,鋪在棉花之上,平行,間隔均勻,看著很是賞心悅目。棉線方向與棉花胎有個夾角,有本事的師傅是二根長竹交叉著來劃線,那樣織成的線網互相交錯,有牢度。

普通的棉線是白的,據說新結婚的棉線是紅綠線相交的,那隻是據說,我從沒見過現場操場。家中倒是有棉花胎是紅綠棉線的,或許就是我娘的嫁妝被子吧。

彈棉花的也彈駱駝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被子中的戰鬥機了,駱駝的毛纖維長,保暖好,想想也是,駱駝多耐寒呀!

有了棉花胎,就可以做被子了,做好了被子,就可以被橫頭了,快了,快了。對了,除了蓋被、墊被,我們下回還得聊聊“單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cjasn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懷舊感的文章。建議在文章裏插一些圖。
自己搜索裏彈棉花的圖才理解了樓主的解釋,也更加體會到樓主的解釋非常詳細精準。
聊聊看 回複 悄悄話 棉花彈好後,布了紗後,用木製圓盤壓磨,使之平貼,堅實、牢固。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老上海故事好聽,可是您並沒有聊枕頭毛巾和被橫頭,和題目不太符合呢。
退隱老妖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好了有化纖被子不用彈。上海潮濕,棉花胎硬得特別快,要經常彈。北方就不用那麽頻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