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家都聊64 - 我也湊個熱鬧

(2016-06-03 20:47:20) 下一個

首先說64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那是一個鼓勵爭做“萬元戶“的拜金主義的時代。在這個指揮棒下,全民隻有一個目標:弄錢。

64前,是全民經商,罕見的腦體倒掛時期。搞導彈的不如賣雞蛋的。 80年代中期,考研很吃香。89年,即使清華,北大都有報考的比招收的少的情況。

腐敗,官倒成風。從毛時代的清廉剛過來的人們,難以接受這個事實。64前,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大家隻顧錢,如果外敵入侵,還有人抵抗嗎?

那時的中國人民還有毛時代的巨大慣性:國家是我們的國家, 人們還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不能答應國家變質。

人民不能答應國家變質 – 這是64 得到北京幾百萬人, 全國上億人的支持的群眾和社會基礎。

 

民主/自由。

這個在知識分子中叫聲比較大,也受到利用和左右。這個直到現在還在爭議。當時看來,一個大國,可能確實不能操之過急。 後來蘇聯東歐劇變,國人也有後怕。

光是民主和自由。在全國掀不起那麽大的波瀾。

 

64 前的幾次主要事件,群情激憤,萬眾一心,我看到了那個疑問的答案。

64前,群眾及學生主要是在沿途給解放軍做宣傳。 打開軍車後麵的帳篷,爬上去說啊說啊。

64 晚上

解放軍的既定目標是天安門。這個,世界上還沒有東西能擋的住。沿途開槍不可避免。廣場不能確定,但相信侯德健的話。

 

當晚的感想

一顆小小的子彈,就可以讓一個人的幾十年白活了。

64後,長安街是到處是燒毀的軍車, 坦克,彈孔。

 

64的影響

理解了什麽是國家機器。

後來, 江澤民拋出個“悶聲發大財“。 江是個才子,聰明人。 但這句話顯然不是政治用語。老百姓怪怪低頭,該幹啥,幹啥去。

 

動用國家機器絕對是錯誤的。但他有別的辦法嗎?鄧之所以動大器,覺得不是為了對付學生。 政治鬥爭也是你死我活, 遠比學生可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