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韻如藍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個人資料
思韻如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爺爺奶奶的婚姻

(2016-04-22 08:39:44) 下一個

父親去年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了寫給我和妹妹的關於爺爺的生平小傳。父親以他學者特有的嚴謹,描盡了爺爺隨著中國現代曆史的動蕩而起伏不定的一生。中國現代史,讀來太讓人唏噓。尤其是在多少已被西方基督文化熏染過的我眼裏,實在是剪不斷,理還亂,多見人罪,少有正義。如今在我腦海裏久久回旋,值得留戀的,隻剩下與我生命如何而來息息相關的那些風花雪月了。

爺爺祖上是中醫世家。爺爺1924年從西安考入北京大學。1926年地方軍閥劉鎮華圍攻西安,平民致死達5萬之多,爺爺家業親人俱損。1927年爺爺休學參加了馮玉祥的北伐軍,這是否與精神苦悶,尋求解脫有關,隻是父親的猜測。北伐軍來到河南開封後,招募了一批女學生做文化宣傳。奶奶所在的省立女子師範成了主力。也許是年輕的騷動,也許是同窗的鼓嘈,奶奶也去趕了趟時髦。奶奶身材嬌小,活潑快樂,互補產生吸引,內向沉靜的爺爺關注起她來。奶奶在朋友們的慫恿下第一次去見爺爺時,爺爺正在打乒乓球。遠遠地瞥見奶奶,一出神,手裏的乒乓竟打出一個大大的拋物線,徑直朝奶奶飛了過來!奶奶眼裏的爺爺,溫文爾雅,玉樹臨風,加上北京大學的學生身份,使萬般紅塵中隻看重美貌和知識的奶奶動了心。半年後,奶奶就在父母的催促下離開部隊回校複學了。爺爺隨後登門拜見長輩,請求應允他們的婚姻。據說太爺,太太並不樂意。小戶人家,帶著可以諒解的世故,覺得女兒找個土豪或軍官更實惠,而爺爺隻是窮學生。無奈奶奶受了教育,堅持自己的審美價值。爺爺奶奶於1928年結婚。爺爺26歲,奶奶20歲。

爺爺不久也回到北京大學,完成了學業並隨後在南京政府找到了工作。奶奶雖然因愛結婚,但從不依靠"愛情"度日。她向收入頗豐厚的丈夫提出上大學的請求。她向往獨立和尊嚴,也不拒絕學曆能給她帶來的虛榮。爺爺對年輕妻子的請求爽快答應。奶奶獨自赴北平備考去了。兩年的預科加四年的本科,奶奶在北平的六年生活因為丈夫的慷慨資助供養,舒適寬裕。租住在四合院,生活上有褓母幫助。我的兩個姑媽就是在這六年裏先後生於北平。每逢假日奶奶就坐火車回南京與爺爺相聚。在南京,也有官太太在耳邊吹風:你家先生看著正人君子,其實也不老實呢!奶奶當時采取了寬容的態度,認為一定是因為她不在,爺爺讓那幫陝西同鄉帶壞了。

奶奶獲得北平大學文理學院的畢業證書後回到南京。因為生活優裕,沒有著急工作。就在父親出生後不久發生了七七事變。抵不住日軍的進攻,國民政府開始往後方重慶撤退。爺爺走後幾個月奶奶帶著幼小的姑媽和繈褓中的父親,以及奶媽奔赴西安老家逃難。不到一年,來自爺爺重慶的匯款莫名中斷,覺得蹊蹺的奶奶決定冒著"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危險帶孩子們赴重慶一探究竟。曆經旅途艱險找到丈夫,才發現他已與一川妹子同居,那年輕女子投懷送抱,母女倆甚至期待在這個來自下江的政府官員那裏獲得永久歸屬。

奶奶的憤怒如同烈火噴發了! 她用最嚴厲的言辭羞辱爺爺。爺爺自知理虧,以"不能丟棄孩子"為由與川妹子一刀兩段了。誰知這理由讓奶奶更加無法容忍,她一向那麽驕傲,尤其有了大學文憑,自以為比絕大多數同時代的女性都優越了,怎麽會敗在川妹子之下,還要靠孩子來挽回?! 抑鬱,痛苦使奶奶得了場大病,內分泌完全失調,後靠名醫調理,才慢慢康複。奶奶認為她後來沒能再有孩子了,跟這場病有關。

奶奶決心要做職業女性了。爺爺於是托人為她在監察院謀了一份科員職位。奶奶帶著孩子們住在單位宿舍,同在立法院工作的爺爺再度分開。爺爺定期去看望妻兒,爺爺奶奶的感情創傷慢慢被時間撫平了。爸爸筆下的四川童年,哪裏是逃難,簡直是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 爺爺奶奶帶他們趕場,飲茶,第一次嚐美國奶粉,連躲避轟炸而擠在防空洞裏都是新鮮的。隻要有父母,孩子們就不怕天塌。抗戰時期的後方,生活也是清苦的。父親記得姐姐的學校,天天傳來"中國不會亡"的歌聲。

勝利還都南京後,奶奶河南娘家的親戚陸續來投奔。奶奶更是回到老家把年老的母親接來盡孝。爺爺的寬宏厚道再次顯明: 嶽母在女兒家度過了人生最美好安寧的一年半,直到平靜離世。

爺爺是才華出眾的,也是清高出世的。這在哪個朝代都不符合官場規則。奶奶見爺爺升職無望,比爺爺還要不平,痛斥世道黑暗。他們決定遠離政治,不為"五鬥米折腰",期望做自由知識分子,不依附任何政權,這是他們決定不去台灣,留守大陸的原因。

可是他們的願望最終證明還是奢侈。新政權接替後,爺爺就任南京新寧中學校長。該校是爺爺立法院的上司開辦並留下的。放棄仕途的爺爺立誌在教育事業上開創作為。家裏經濟不似從前寬裕了,奶奶於是再次出現職場,展示當年的文憑,當上了中學老師。奶奶堅持認為,再清苦,三個孩子,男女平等,必須共同接受大學教育。我的兩個姑媽後來分別成為外科,內科的主任醫生,父親是大學教授。

當父親在爺爺當年的大學讀到第三年,奶奶來信: 爺爺被劃成右派了!爺爺被革除職務,遣送回家。熟人都說:"別人當右派好歹還提出過些言論,你們家的好好先生成天不言不語的,怎麽也當上了呢?!" 家裏的經濟來源就隻剩奶奶的教書收入了。奶奶必須要過節儉的生活了,她與小販討價還價,家裏幫工的阿姨洗衣時肥皂用多了她也會說兩句。奶奶定期給遠在北京,山東讀書的兒子女兒寄錢,再苦也不間斷。

在爺爺遠離社會的人生最後20年,奶奶不離不棄。想到爺爺年輕時資助奶奶讀大學,奶奶這是在用心回報啊!淡泊名利的爺爺早早退出江湖也證明是因禍得福。以後的所有政治運動他都被遺忘,躲過了任何身體和人格上的侮辱。加上姑媽們和父親陸續工作後對家庭都有幫助,爺爺真的當上寓公了。比起多少家破人亡,爺爺在中國已算是"好人一生平安"了。四鄰的百姓對老先生也客氣,不時請他讀個報,題個字。記憶裏爺爺就愛坐在沙發上看報,孫輩們的環繞也替他排解了許多苦悶。記得爺爺曾經帶我去看了一部名為"沸騰的生活"的電影。這是來自社會主義的羅馬尼亞的片子。我覺得故事平淡無奇,講述一個造船廠的廠長努力攻克技術難題,帶領大家造出大型輪船的故事。看完爺爺覺得意猶未盡,又一個人去看了第二遍,之後陷入久久的沉思。我現在明白了: 作為一個男人,即使淡泊,也是盼望過有作為,有成就的人生的。爺爺是多麽無奈啊!我也記得奶奶教書備課時,一半勞累,一半壓抑,悄悄點燃一支煙的情景。我當時想,奶奶這些舊社會帶來的習氣真得改一改。

爺爺腦溢血,平日節儉的奶奶取出多年的積蓄為爺爺救治。在爺爺彌留之際,他的右派宣布平反,成為南京玄武區右派平反第一人。爺爺享年79歲。他走後,奶奶和我們生活了將近30年。她給兩個孫女反複說過的話是: 這輩子,除了爺爺,沒有其他的男人占據過她的心! 有一次我看"簡愛"看得感動流淚,奶奶不以為然:這個羅切斯特,又老又醜又窮,有哪點可愛,這個簡愛,真是簡單的愛!奶奶不知,簡愛對自尊和獨立的堅守和奶奶自己年輕時如出一轍啊!當白馬王子的爺爺也淪為羅切斯特時,奶奶不也是象簡愛一樣的忠貞不渝嗎?!我至今迷戀簡愛這一文學形象,因為她總讓我想起我的奶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ali88 回複 悄悄話 中國近現代史“多見人罪,少有正義“,深有同感。其實整個中國曆史何嚐不是如此。
電影"沸騰的生活"也看過,已經不記得任何情節了,但是記得很清楚主題歌的旋律。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理解奶奶對簡愛的感受,外國人的愛情即使再悲歡離合和國人的苦難深重相比,也差得很遠,真不算什麽了。
博主是南京人,南京一中當年的校長叫王飛,文革期間和外甥一起外逃,被抓回來公審,70年的事,不知您聽說過嗎?
austinw 回複 悄悄話 看到你寫到當年劉鎮華圍西安的事,想起我的遠親馮華堂將軍抗擊劉軍,收複臨潼櫟陽鎮的事情。我的父親也涉及其中。看來我們是老鄉了。
acme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細節確實出彩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依稀令人想到《陸犯焉識》的故事。
當我們為愛情的失落哭得梨花帶雨的時候,可能沒有人想到,當年的父母,以及再遠久一些的當年的祖父母曾經也同樣有為愛情的失落哭得梨花帶雨的鏡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可是這些故事卻驚人的相似,生生不已,循環往複。
謝謝這個有血有肉的祖輩故事!奶奶累得用抽煙來緩減壓力,爺爺第二次獨自一人看電影,這些細節特出彩。
閻立華 回複 悄悄話 悄然一支煙 燃盡歲月悠悠。有人有故事,寫得好,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家族太厲害,1924年的北大!奶奶是女中豪傑啊!唯一可惜的是爺爺去世早了些年,雖然79也算高齡,但比起奶奶,可能還是有點覺得自己不得誌,有點影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