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cool夏

這裏一年四季溫暖如春,沒有酷暑沒有嚴寒......
個人資料
暖冬cool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李娟的得獎作品《冬牧場》

(2021-08-04 21:27:00) 下一個

大半年了,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瓦爾登湖》讀了幾章,沒有讀下去就還給了圖書館,想著自己買一本,Barnes Noble書店沒有現貨,就作罷了。在某人文學作品"無用論"的枕邊風下,不斷從圖書館借來最新的雜誌,每日如螞蟻啃骨頭似地啃著,一本本雜誌啃下來,似乎知道地球各大陸大小國家正在發生什麽,似乎與時共進了,似乎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了,似乎不再孤陋寡聞了,可有一天突然就對桌邊的雜誌幾分厭倦,遂撿起了從圖書館借了一兩個月都還沒有開讀的英文翻譯書--Winter Pasture.

一兩個月前借雜誌時,發現圖書館進門的書架上醒目地擺著一本新書。之所以破例把它一同借回家,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新(我可能是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二是發現此書的作者是中文拚音Li Juan。那時根本不知道Li Juan是誰。這或許就是我和此書的緣分吧。。。

這是一本描寫牧民生活的書,是國內至今為止第一部敘述哈薩克牧民生活的紀實文學作品。作者李娟在2010年的冬天跟隨哈薩克族Cuma一家人去了位於烏倫古河以南的南疆,放牧生活了三四個月,然後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事無巨細地用文字記錄下來。 歸納總結一下,作者在書中主要寫了三大方麵:

(一) 冬牧場的大環境

作者李娟所踏上的是一個約三萬畝的牧場,黃沙白雪,一望無際,空曠寂寥。說起牧場,人們會以為"那裏‘奶水像河一樣流淌,雲雀在綿羊身上築巢孵’——充分又豐饒。而現實中更多的卻是荒涼和貧瘠,寂寞和無助"。那裏的人口密度是每1.5平方公裏住一個人。以這樣的人口密度是不太有可能有什麽像樣的基礎設施,所以黃沙遍野的牧場幾乎沒有什麽像樣的路,交通極其不方便,能進出的隻有兩種車,摩托車和吉普,因此牧民平常的生活供給很困難。 他們日常的用電靠太陽能,一旦遇上陰天、下雪天, 電的供應也很成問題。 水更是另一個大問題, 唯一的水源是積雪。牧民每天要出門去拾集雪塊,遇到附近沒有積雪,還要走很多路去采雪塊,再用袋子背回來, 一趟一趟。 這樣辛苦背來的水除了每天的喝水,做飯,小心翼翼地用, 自然不舍得用來洗頭洗澡洗衣服,所以要忍受幾個月不洗頭不洗澡不能洗衣服的日子。牧場的氣溫可以低至零下43F,有個別牛羊的乳腺也因此凍壞了。下雪時,雪花不是飄下來,鴿子蛋大小的雪像子彈一樣從空中射下來,風霜打在人身上、臉上如"連被抽了十幾巴掌"那般疼。2009年的冬天,牧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風雪,一半多以上的牛羊群活活凍死。然而這並未阻止Cuma一家2010年冬季再次帶領牛羊駱駝馬匹遷徙前往。

二). 牧民一家人的生活

作者跟隨的那戶人家,男主人Cuma近五十歲,他帶著妻子和19歲的二女兒Kama一起去冬牧場放牧。Kama四五年前為幫助父母放牧,不得已高中輟學。 Kama有個姐姐在伊犁上美術學校,還有一個十五歲的弟弟在縣城的學校寄宿上學。

在冬牧場,一家人住的是用牛羊糞便曬幹後壘的地窩子,燒的也是曬幹的羊糞。像曠野中打地洞過冬的動物一樣,Cuma家的"地窩子"(burrow)掘地6尺。他們壘上曬幹的羊糞做牆壁,架幾根木頭在頂部,再鋪上草,蓋上塑料紙,洞口再加個木板門。四五個人就窩在這一百多尺狹窄漏風的空間裏吃住起居,躲避風寒。地窩子的屋頂上住著一隻狗,隻要狗在屋頂跑動幾下,上麵的塵土沙子就刷刷地往下掉,掉到床上,掉到正在吃飯的碗裏。

牧民們一日基本上隻吃一餐,其他兩餐就是簡單的茶(大多數時候是奶茶)+ nan (印度餅?)。每隔三四天有肉吃,在冬牧場裏他們殺過一匹馬,宰過羊,肉的供應想來還比較充沛,但是蔬菜水果卻十分稀缺,兩顆大白菜要吃上兩個月。

牧民的生活是苦的,尤其是要出去放牧的Cuma, 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為讓羊多吃幾口草,常常放牧到天黑。常年堅辛的勞作、冬天的寒冷,夫妻倆都落下很多病,風濕性之類的毛病常常讓他們疼痛難忍。為止痛,阿司匹林和止痛藥當零食一樣吃,每次兩顆,一天吃四五次,有時候半夜痛的無法入睡,再爬起來加量。一日Cuma夜裏又起來一次吃了四顆止痛片,結果第二日醒來鼻血止不住地流。女兒Kama也因勞作和長期缺乏維他命,年紀輕輕手指就已經彎曲變形。

牧民的精神世界又是孤獨的。人走在曠野,寂靜無聲,“感到什麽也無法填滿眼前的空曠與闊大時,就隻好唱起歌來,隻好用歌聲去放大自己的氣息,用歌聲去占據廣闊的安靜”。這種幾乎與世隔絕,單調,一成不變的生活,這種不見人不見炊煙的大漠原野,帶給人的不是雲卷雲舒,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既非淒涼也非激越",而是一種"說不出的悵然",一種無法排遣的孤苦。

在那裏,手機基本沒有信號,如果有也是很弱的信號,有時隻能打出去無法接收到。地窩子裏唯一的一台電視修好後成了他們夜晚主要的消遣娛樂,然而受信號和供電的限製,一天隻有晚飯後有一段短暫的時光可以看,畫麵還非常不清楚。

(三) 冬牧場的牲口

此行去冬牧場,同時出發時的有三戶兩家,總共大概有30頭駱駝,500匹羊,100多頭牛和馬。其中一戶人家最後去了別處放牧。另外兩家在作者待的牧場比鄰而居。

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隊伍跋涉三天,頂著嚴寒霜凍,遷徙到一塊可以繼續牧養之地。而這隻是四季裏的一個季節。實際上,牧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就是牧民的一年"。

遊記中最觸動我的有下麵幾幕:

----牧民們親手宰殺了他們看著長大、千辛萬苦帶到牧場、悉心照料、朝夕相處的羊和馬。。。但是或許這也無可非議的,牧民也要吃要活下去。

----牧民為了自己可以喝到牛奶,為了每日的茶水裏可以有香奶可以添加,每日清晨天還朦朦亮,就硬生生將母牛和小牛分道揚鑣,母牛向左走,小牛向右去。一天24小時,母牛和小牛隻有暮歸時才有十分鍾的相聚。日久天長,母牛的記憶深處依然記得自己的寶寶,可當它深情呼喚著插肩而過的小牛時,小牛竟然無動於衷--小牛已經不認識不記得媽媽了。

-----一頭母牛冬天產下小牛,欣喜地舔著剛剛出生的小牛犢。 牧民為了保證小牛犢能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存活下來,便把小牛犢抱進了地窩子裏。傷心的母牛抗議叫喚了兩天兩夜,不吃不喝不睡。第三天自己實在太餓了,匆匆出去吃了點草,回來繼續在地窩子門口叫喚抗議。當幾天後就可以奔跑的小牛被放置牧場,母牛又是四處追著貪玩的小牛,想讓它多吃幾口奶,這樣的舔犢之情讓人動容。(想起自己當年喂不肯好好吃飯的女兒,也是追著喂:))

我想作者之所以選擇跟從牧民去體驗這麽艱苦的生活是因為得知國家頒布了要從牧民手中收回牧場,重新安置牧民的政策,也就是說,這是牧民最後一年遊牧的機會,"從此牧民不再是這片大地的主人"。書中寫到,國家將以一畝七塊人民幣的價格補貼給牧民,補貼持續七年。以Cuma一家為例,三萬畝的牧場,Cuma一家大概持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說,Cuma一家能得到一年七萬塊人民幣的補貼(2010年前後的人民幣value)。國家或許是從保護生態環境,從改善牧民生活著眼。但是,沒有了牛羊的土地"將失去它們最重要的養料-- 大量牲畜糞便。而沒有了牲畜的反複踩踏,秋天的草籽也失去了使之深入土壤的力量。它們輕飄飄地浮在幹的沙地上,紮不下根去,漸漸爛朽,然後在春天的大風中被吹散。脆弱的生態係統越發脆弱。荒野徹底停留在廣闊無助的岑寂之中。。。。" 如果真是這樣,難道不是更悲哀嗎?

書中還提到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上的照顧。牧民的孩子上學是學雜費全免,包吃包住,除了一年45塊人民幣的校服錢要自己出。因此,什麽無中生有的新疆genocide,我更是不信了。

我一生走過的地方不多,或許今生都不會有機會踏上大西北那片神奇的土地。感謝李娟的這部作品,它就像一首遙遠的牧歌,從南疆傳來,帶著曠野的風,帶著異域的風情,讓我聆聽,讓我走近,讓我沉浸其中。

後記: 為了寫這篇文章,特意去搜了搜作者李娟和豆瓣網上的一些中文摘錄。非常感慨,這樣的文章和文字居然出自一個高中都沒有讀完的70後之手(李娟79年生,寫這部時大概32歲)。這部遊記還榮獲了"人民文學獎"。感謝這時代,給每一個人提供了平台(level the ground), 不論出身,不論師出有門無門,每個人都可以施展各自的才華。我想,是豐富的生活經曆賦予李娟以靈感,是新疆這塊沃土孕育了神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書中的英文摘抄:

In reality, year after year, everyone must submit to nature’s will, oscillating endlessly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In spring, the herders follow the melting of the snow northward, and come autumn, they are driven slowly back to the south. They are forever departing, forever saying goodbye. In spring, lambs are delivered; in summer, they are fattened; in autumn, they breed; in winter they are pregnant again.

In this homeland stretching over six hundred miles, in every secret winkle on the earth’s surface, every nook and cranny in which shelter can sought… youth, wealth, love, and hope., everything is swallowed up.

In the end, this wilderness will be left behind. The herders will no longer be its keeper. The cattle and sheep will no longer tread its every surface. The grass seeds that drift onto the earth in autumn will no longer feel the force of stomping hoovers that bury them deep into the soil. The masses of manure the fertilized their growth will no longer fall on them. This land will remain forever open, majestically alone in its vastness.  The wilderness will be left behind.

Chemical fertilizers will engorge luxuriant grasses with fats and juices.

Engorge: cause to swell with blood, water, or another fluid.

"the river was engorged by a day-long deluge"

Besides, a sheep’s fate so seamlessly dovetails with the rest of nature—how they resemble plants! They sprout in spring, grow lush in summer, set seed in autumn, and harbor that seed in autumn, and harbor that seed all winter long, pregnant, waiting…  While chasing the flock through the wildlands, I often thought about how most of them were with child, how most were calm, content mothers. Suddenly I felt the winter’s significance running deep and far.

In a singsong voice

A paragon of decorum

Spinning around all day like a top

Chatterbox

Gurgle with laughter

Birds appeared ephemerally through spatters of claw marks. Though they belonged to the sky, I rarely spotted them overhead.

As mice leave prints on the ground, the birds leave squawks in the air. In the wilderness, when there is a sudden cacophony of birdcall, a person feels transported to a forest at dawn. But when you look around, there are no birds in sight. The only birds you see from time to time are the massive falcons that quietly land on top of the sand dunes.

Any of the other multitude of flora that sprinkled the wilderness.

Those hushed hearts in the most distant crevices on earth.

Not tinkering with nonsense

Center of gravity

Shirk on his chore

Rummage through the chest

It was the desert after all, but no matter how deprived or constrained you might be, you should not shortchange the dead. He wore the stars and the moon, walked in the wind and the rain, shuttled across this earthly loom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back. Then, one day, he died. He never had to move again, never had to migrate with the herd gain.

At some point, the western sky had cleared up into a stirring blue and white.

I noticed that on dark, moonless nights, the sky exploded with stars. But as long as there was a moon—even if it was only a sliver of a crescent moon, the Milky Way faded into darkness.

In a moment like that, a camera would have been a barbaric intrusion! My eyes captured the scene with more details and vibrancy than any less possibly could—the last of the nomads, the most quiet and remote way of life!

“Knowing” and “not knowing” grew out of one another. The world was opening from both sides. When I thought the world was a tiny seed, the world turned out to be an apple; When I thought the world was an apple, it turned out to be apple tree; when I thought the world was an apple tree, I looked up and saw the world around me—there was an apple orchard stretching forever in all directions….

Even if I did catch a glimpse of the fate of the nomads and the desert, and learned to understand the basics, I still struggled to articulate it with my unwieldy and anxious tongue. The more I try to make sense of the big picture, the more I’m tripped up by the details. What’s worse, the more I want to point out the most barbaric moments, the more I want to turn around and forgive human nature, especially forgive myself… I really am no use.

The desert was yellow, the snow white, the sky blue, the whole world was pale except for that single dark patch that animals and humans had called home, like a paperweight that pressed firmly down on the rolling land. On that black dot, the distance between sky and earth was farthest.

中文抄摘於豆瓣網,因為沒有讀過中文版的,摘抄有點多:

  • 長達半年的冬季以及土地的貧瘠,使哈薩克人的祖先不得不選擇了“遊牧”這種艱辛動蕩的生產生活方式,年複一年恪守自然的規律在大地上穿梭。從阿爾泰深山一直到天山北部的開闊地帶,牧人們每年遷徙距離逾千裏。搬遷次數最多的,一年之中平均每四天就得搬一次家。 
  • 地窩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個深兩米左右的大坑。沙漠地帶嘛,坑壁四周不壘上羊糞塊的話,容易塌方。然後在這個羊糞坑上架幾根檁木,鋪上幹草,壓上羊糞渣,便成了“屋頂”。最後修一條傾斜的通道伸向這個封閉的洞穴。當然了,通道兩壁還得砌上糞塊擋一擋流沙。... ... 
  • 直到正午時分,我們轉過一處高地,視野豁然開闊,眼下一馬平川。大地是淺色的,無邊無際。而天空是深色的,像金屬一樣沉重、光潔、堅硬。天地之間空無一物……像是世界對麵的一個世界,世界盡頭的幕布上的世界,無法進入的世界。
  • 傳說中最好的牧場是這樣的:那裏“奶水像河一樣流淌,雲雀在綿羊身上築巢孵卵”——充分的和平與豐饒。而現實中更多的卻是荒涼和貧瘠,寂寞和無助。現實中,大家還是得年複一年地服從自然的意誌,南北折返不已。春天,牧人們追逐著漸次融化的雪線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驅逐著漸次南下。不停地出發,不停地告別。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綿延千裏的家園,這些大地最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最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 
  • 荒野終將被放棄。牧人不再是這片大地的主人,牛羊不再走遍這片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本來就貧瘠單薄的植被,將失去它們最重要的養料——大量牲畜糞便。而沒有了牲畜的反複踩踏,秋天的草籽也失去了使之深入土壤的力量。它們輕飄飄地浮在幹涸的沙地上,紮不下根去,漸漸爛朽,然後在春天的大風中被吹散。脆弱的生態係統越發脆弱。荒野徹底停留在廣闊無助的岑寂之中……荒野終將被放棄。
  • 而在北方,在烏倫古河兩岸,為滿足牧人定居後的需求,大量的荒地將被開墾成農田,饑渴地吮吸唯一的河流。河流漸漸斷流,下遊湖泊萎縮,從淡水湖轉變成鹽水湖,魚類麵臨滅頂之災。為了讓停止南遷後的畜群渡過漫長寒冬,人們無法遵循貧瘠土地隻能種兩年停一年的輪耕法則,在有限的土地上大量投入化肥,催生肥大多汁的草料。還有地下水的抽取,還有生活垃圾的汙染……這些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 當我又一次爬上一個高處,多麽希望能突然看到遠處的人居和炊煙啊!可什麽也沒有,連一個騎馬而來的影子都沒有。天空永遠嚴絲合縫地扣在大地上,深藍,單調,一成不變。黃昏斜陽橫掃,草地異常放光。那時最美的草是一種纖細的白草,一根一根筆直地立在暮色中,通體明亮。它們的黑暗全給了它們的陰影。它們的陰影長長地拖往東方,像魚汛時節的魚群一樣整齊有序地行進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 居麻又說地窩子這個好東西是後來才有的,以前的哈薩克牧民冬天也住氈房。他說他年輕的時候,氈房中央堆一個火塘生一堆火,大家圍坐烤火,臉是熱的,背後卻寒氣嗖嗖。氈房之外,四麵八方,全是冬天。真是不能想象……那時,窮困的哈薩克小孩,身上就裹張羊皮過冬,連衣褲都沒有。 
  • 羊的命運又如此圓滿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羊多像植物啊,在春天裏生發,夏天裏繁茂,在秋天留下種子,又以整個冬天收藏著這枚種子,孕育、等待……趕著羊群走在荒野裏,想到它們大多數都有孕在身,想到這些都是平靜充實的母親,便覺得這個冬天真是意義深遠。 
  • 那麽羊聽到了嗎?羊諒解了嗎?這是一個被宰殺者看著長大的生命。宰殺它的人,曾親手把它從春牧場上的胎盤旁拾起,小心裝進準備已久的氈袋,再小心係在馬鞍後帶回家……宰殺它的人,曾漫山遍野帶著它四處尋找最茂盛多汁的青草,當它迷路時,冒著雨把它找回來……曾一次又一次給它抹滅虱的藥水,處理發炎的傷口……在寒冷的季節,領它去往開闊暖和的南方曠野……這些羊都記得嗎?宰殺它的人,又有什麽仇恨和惡意呢?大約生命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吧:終究各歸其途,隻要安心就好。 我喜歡的哈薩克作家葉爾西姐姐說:你不因有罪而死,我們不為挨餓而生。
  • 每當我獨自走在暮色四合的荒野裏,看著輕飄飄的圓月越來越堅硬,成為銀白色鋒利的月亮。而這銀白色的月亮越來越凝重、深沉,又大又圓,光芒暗淡•••••一天就這麽過去了。長夜緩慢有力地推上來,地球轉過身去,黑暗的水注滿世界的水杯••••••我不能形容黃昏的力量。 
  • 知道的越來越多時,會發現不知道的也正在越來越多。這“知道”和“不知道”一起滋長。這世界從兩邊向我打開。當我以為世界是籽核時,其實世界是蘋果;當我以為世界是蘋果時,其實世界是蘋果樹;我以為世界是蘋果樹,但舉目四望——四麵八方是無邊無際的蘋果樹森林…… 越是向大處摸索,卻越是總為細小之物跌倒。 
  • 雪停後的天空,明朗燦爛的無從形容,似乎天上真的全都空了,真的把雪全都交給了大地。從此天空不再沉重了,不再那麽辛苦了。的羊永遠也搞不清狀況,隻知跟著瞎走,隻有走在邊緣的羊才能看清周遭形勢。盡管如此,邊緣的羊還是一個勁兒地往羊群深處擠。大家都願意盲從,好像世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讓自己消失在“多數”之中。
  • 大約因為,一進入荒野,當你微弱得隻剩呼吸時,感到什麽也無法填滿眼前的空曠與闊大時,就隻好唱起歌來,隻好用歌聲去放大自己的氣息,用歌聲去占據廣闊的安靜。”
  • 我站了一會兒,明明天高地敞,胸口卻有些悶。想到下方大地深處的骨骸,想到他們也曾活生生地信馬經過同一片荒野,那是他們還不曾閉了眼睛,枯了骨肉,萎了手掌和麵容……又想到這世上尚能認得他們,心中懷念他們的人,現如今怕也是一一入土了,埋在另外的遙遠之處……再想到所有的容顏和姓氏都將渙散,想到每一個人的消亡與植物飛鳥的的消亡一樣不著痕跡……而他確曾活生生地經過這片大地! 這世間為什麽總是這麽寧靜呢?大約因為死亡累積得太多,因為死的事遠遠多於生的事吧。 他們靜了下來,懷念他們的心也漸漸歸於寧靜。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不是歲月的靜,而是人的靜啊。人終究是孤獨又無法泯滅希望的……
  • 所謂“冬窩子”,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地方,而是遊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區。從烏倫古河以南廣闊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邊緣,冬窩子無處不在。那些地方地勢開闊,風大,較之北部地區氣候相對暖和穩定,降雪量也小,羊能夠用蹄子扒開薄薄的積雪尋食下麵的枯草,而適當的降雪量又不會影響牧民們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飲用水。
  • 一個人牽著駝隊,孤獨、微弱地走在沙漠中,整麵大地空空蕩蕩,天似穹廬,唯一的雲停在天空正中央。那是一團台階狀的梯雲。前後無人,四顧茫茫……那感覺既非淒涼也非激越,說不出的悵然,又沉靜。千百年來,有多少牧人以同樣的心情孤獨地經過同一片大地啊。

 

國內的堂弟正巧這個夏天去敦煌,拍了一些照片在朋友圈,借幾張過來看看蒙古包和大漠黃沙。

 

 

 

那一日公司門口拍的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1)
評論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y56' 的評論 : 謝謝聞香的到來,不知道網上有沒有,你可以搜搜。周末快樂!
yy56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精彩的介紹,準備找來看看。

問好!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漠長河' 的評論 : 大漠來了,暖姐高興啊! 讀李娟的《冬牧場》一日突然腦海裏想起大漠的詩句
"我經曆過高原的極寒,所以文字散發著溫暖,我飽嚐過心靈的孤苦,所以目光浸透了悲憐":)) 想想就覺得新疆這個地方很神奇,刀郎,王琪和李娟都是高中都沒有讀完的人,都生活在新疆,都成名了。從讀英文翻譯版,覺得李娟的後半部(很靠近尾聲)寫得蠻鬆散,但是或許人們就是喜歡這種白描似寫法。文學作品還是要以"新穎"取勝,至少題材要新。
是要少上網,少看手機,也為了眼睛"永遠年輕":)) 這首歌要送給大漠呢,祝大漠好人好夢! 謝謝大漠喜歡,周末了,好好休息,周末快樂!
大漠長河 回複 悄悄話 為了幫你減少上網時間,本來不想留言的,但還是忍不住為你這篇書評點個讚,謝謝分享這樣一部難得的作品。從你的介紹和書摘,感覺李娟能把真實而近乎殘酷的牧民生活寫得深刻而又富有詩意,直擊心靈。有機會得找來中文版讀讀。另外那首好人好夢唱得真好,聽完就覺得有些上頭,又聽了幾遍:)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舒嘯' 的評論 : 謝謝舒兄謬讚,這本書更多的是一扇窗口讓我們了解牧民生活。舒兄周末快樂!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暖冬的文采斐然的精彩書評,翔實深刻、引人入勝。記下這本書了。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沈香好! 謝謝沈香來閱讀,來誇讚,最近比較忙也比較懶,欠了很多:)沈香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彩煙遊士' 的評論 : 遊士好! 謝謝遊士好心,網上免費可以下載的,我隻是喜歡紙質的書,對眼睛比較好。是的,難得能靜心的。遊士周末快樂!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問候暖冬!謝謝介紹李娟的得獎作品!寫得非常好,有機會也找來讀圖片好美!暖冬周末愉快!
彩煙遊士 回複 悄悄話 《瓦爾登湖》我有一本,借給暖冬讀吧!;)

暖冬飽覽群書,令人敬佩!現在這世道,我都很難靜下心來看書了;)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7grizzly' 的評論 : Thanks, my friend, for your quote as an answer. I won't compete with anyone, but myself:))
Migration will bring forth problems that one may never face before. People may feel lost in the process. In the example you listed above, it looks like too much individualism left them directionless:))
Thanks again, my friend. Nice chatting with you.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 To him, I am not competitive against the new generation.
In return, you can say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 This essay collections were actually translated by two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must be hard. I always felt amazed by the few guys who convert Murakami's work.

Back to Cuma. His story reminded me of a guy from Russia. He said that back in the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 many choices were made for the elites (e.g., jobs, houses, or maybe even spouses to some degree). After they migrated to the West, where individualism is the culture, they couldn't make their own choices, couldn't do as well anymore, and sank into depression.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7grizzly' 的評論 : Thanks, my friend. for your reading and comment. You wrote more conclusively than I did:))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that their traditions are challenged as the world is changing fast.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 compare Chinese version with English one here for a few paragraphs. The other day, I said jokingly to him that I wish that in ten years someone may come to me, asking me to translate Chinese works (I know I am not ready now, but you ARE). He scoffed at the idea, saying that it is not "forward-looking" (缺乏前瞻性:))To him, I am not competitive against the new generation.
This essay collections were actually translated by two translators, one Englishman and one Chinese (how could they align stylishly?). Maybe in ten years, we can work together:)) Just kidding. In ten years, I will be definitely retired, but you might be still young:)). But who knows that with the financial freedom, you may retire earlier than I do:))
Just a joke. Thanks again for your visit. Have a great weekend!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a great read. From your vivid report I could try to empathize with
Cuma. He must have been following his ancestral way of life. It was hard living
but it had kept the tribe so far. The world's changing and he had felt it in
many ways and the awareness made him feel trapped. He was too old to break the
mold thrust on him since the day he was born. He had even lost the will to fight
a way out. But the feeling of desolation and helplessness was just as real as
the anxiety from the changes without.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中之城' 的評論 : 心城好! 查了查Out of Gobi好像是2019年的作品,這個作者還寫Money Game,有意思,有空我也來關心一下這位Weijian Shan,估計作者是在北美的華人。謝謝心城這段話語,作者李娟在文中也寫了自己無法融入他們(哈薩克牧民)的生活中,他們的世界我們真是知之甚少。期待心城的書評! 謝謝心城,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小溪姐姐好! 你和菲兒都提到花生,可能太早了或是沒怎麽注意,我聽說花生時,她好像已經生病了,也不記得讀過花生的文章。看來李娟很受大家歡迎,我是第一次知道,早上剛剛還在YouTube裏聽了一篇她寫外婆的,沒有覺得特別好:))一定是我沒有進入。謝謝小溪姐的推薦,我待會找來讀讀。我想,李娟打動人的是她獨特新穎的經曆,'新'很重要,unique很重要,加上她文字的風格。謝謝小溪姐的信息,祝姐姐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上的熏衣草' 的評論 : 歡迎新朋友薰衣草! 看來不少人喜歡李娟的作品呢,我真是要找來原作讀一讀。謝謝你的input,祝夏安!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弄弄好! 弄弄說的是,看來我得趕緊還了,讓更多人了解新疆這塊土地。謝謝弄弄留言,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一凡好! 謝謝一凡誇讚,書裏寫到寬廣無垠的牧場真是天似穹廬,籠罩四野的。是這本書打開我們的眼界。謝謝一凡,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杜鵑好,《我的阿勒泰》比《冬牧場》早,剛剛查了查,《阿》好像是寫到2009, 《冬》寫得是2010年。我沒有讀完一本她的書,讀的是翻譯的英文,但是《冬牧場》後麵的幾節有點鬆散的。我最近讀了不少你的散文,真是寫得好,幾乎每一篇都是樣品精品,結構啊語言啊,最後結尾都是畫龍點睛之筆。小說才看了幾篇。看看周末能不能集中精力寫一寫。杜鵑周末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gerlily66' 的評論 : Lily好! 我讀的過程中也想到電視劇《山海情》,國家扶貧的力度大,相信這十年裏他們的生活一定有所改觀,加上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上是有優惠的。不過中國窮人還很多,是的,人隻有想解決溫飽問題才能談別的。 Lily之前還讀過李娟的作品,我是第一次知道:))謝謝Lily的留言,周末快樂!
心中之城 回複 悄悄話 讚暖冬的好文筆!這篇書評寫得很感人!“我一生走過的地方不多,或許今生都不會有機會踏上大西北那片神奇的土地。感謝李娟的這部作品,它就像一首遙遠的牧歌,從南疆傳來,帶著曠野的風,帶著異域的風情,讓我聆聽,讓我走近,讓我沉浸其中” 暖冬的這段話讓我也沉浸其中了。“youth, wealth, love, and hope., everything is swallowed up.” 牧民的精神世界是我們所想像不到的。也許孤獨也是一種信仰。去年有朋友推薦我一本書 《Out of the Gobi》書沒找到就先看了手頭上作者寫的另一本書《Money Games》。看了暖冬的書評,才體會到了作者的堅韌,頑強,樂觀是來自原來在大漠戈壁經曆。謝謝分享好書評!周末愉快!:)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昨晚讀了暖冬這篇樸實深情的書評,的確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早晨再細細讀過一遍真是很喜歡。突然又想起當年剛開博城裏議論花生博主抄襲李娟的熱題。於是在網上搜到了李娟的新浪博客,還順便讀到她的一篇《童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bfedf0102x1yt.html,好像有點意識流的寫法。李娟是有靈性的寫手,是受上帝眷顧,有寫作天賦的人,她能和哈薩克牧民生活三四個月,親身經曆後寫出這篇感人至深的紀實文學(那是誰也抄不走的),相信她會有更多的好作品麵世。
雲上的熏衣草 回複 悄悄話 李娟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已經讀了很多年。她的阿勒泰的角落,遙遠的向日葵地,我的阿勒泰,都是反複閱讀。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這書多少能讓西人了解一下新疆少數民族的生活,挺好的:)
寒一凡 回複 悄悄話 蒙古包和大漠黃沙的照片很壯觀啊。暖冬的書評生動感人,寥寥數筆,給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天蒼蒼野茫茫的窗,讓人有了更多的去了解那裏的欲望。讚!
杜鵑盛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暖冬謬讚了。我有一本李娟的書,《我的阿勒泰》,特別喜歡她的文字和文風。我估計咱倆的或許是同一本書。裏麵還有很多插圖。你讀的比我細致多了,我一般午後,隨意讀一段,好像還沒有讀完:)
Tigerlily66 回複 悄悄話 暖冬的書評寫得詳細平實感人,很讚。這種物質條件的艱苦,讓我想起去年看的電視劇山海情。如果溫飽都解決不了,所有的能量都為了一口飯,確實不太可能顧及很多精神層麵的東西。李娟的散文我以前讀過一點、記得有篇叫尋常的,讀了很喜歡,還推薦給周圍的朋友。暖冬周末愉快!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王妃好! 是的,這些地方一般我們不太能親自涉足,這樣的作品能給我們一個窗口透視邊遠地方人們的生活。謝謝王妃!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林兄好! 最近比較忙,也是想盡量少上網,對眼睛不好,錯過林兄的幾篇博客呢。謝謝林兄的肯定,現在讀書是疫情下的一種打法時間。謝謝林兄留言,八月好!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眸影搖紅' 的評論 : 搖紅好! 搖紅在大山生活過,能得到你的肯定,很高興。我們這代人雖然也有過物質缺乏的時候,但是比起牧民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呢。再看看全球各地,還是有很多窮人連飯也吃不飽的。謝謝搖紅!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mo_sharon' 的評論 : 墨墨好! 墨墨讀詩寫詩一樣一樣,詩寫得那麽好,要向你學習呢! 謝謝墨墨!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鬆鬆好! 牧民確實辛苦,他們除了有肉吃,估計是大塊吃肉那種,其他的物質條件很匱乏。不知現在改善些沒有? 謝謝鬆鬆!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夏圓' 的評論 : 師傅好! 師傅的高度誇讚讓徒兒倍感鼓舞,師傅就是貼心! 是的,師傅也是善心人。我們這些人都不太敢殺生,不能想象去宰殺自己一手養大的動物。記得當年自己養過雞,女兒到今天為止都不吃雞肉的。不過,小時候,我在農村也是看人殺豬,親手養大的豬,大概人們想當然豬養大了就是吃的,都麻木。再次感謝師傅的妙語,師傅八月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覺曉好! 謝謝你給我留了兩個言,一定是意猶未盡吧:) 是的,李娟高中沒畢業就跟著母親賣雜貨,打零工等等。相信她一定是有天賦的,當然這樣不同常人的生活也給了她很多創作的素材和第一手資料。她的寫法是白描似,我讀到後麵都感覺應該要有所取舍才好:)) 不過很多人可能就是喜歡這樣的直白,這樣沒有太多人工痕跡的自然流露。中文就不讀,豆瓣上摘選就可以讓我回味了。謝謝覺曉留言和對李娟的了解和分享!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波城冬日' 的評論 : 波波好! 波波還讀過李娟的散文,你們都是博覽群書,也是因著對文字的喜歡。謝謝波波的留言,祝你的大作銷售成功!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好! 謝謝你特意回來寫這麽多感想,你們很多年前就知道李娟這樣的作者,我是不太看國內的書籍,應該不管網上還是印刷的中文小說/書籍看得都很少,覺得時間不夠用,眼睛也不太好。我是寫過Hillbilly Elegy,但是《無依之地》我連電影都還沒有看過呢:) 估計這三本寫得都是比較低端人口的問題。我讀的是英文版,後麵找來豆瓣上摘錄補了補一點點原作,有很多人喜歡李娟的文字的。再次感謝菲兒對作品的引申! 八月快樂!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書寫得好的我也喜歡讀,風土人情都有了,特別是如今封城出不了門的時候。謝謝美文分享!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曉青誇讚! 祝好!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杜鵑盛開' 的評論 : 杜鵑好! 杜鵑都知道這個作家,看來你們讀的書真多。從文字角度,我honestly覺得你的比她好。你的功底深。謝謝杜鵑!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生活著' 的評論 : 生活好! 生活這點說的好,還真是不一樣的體驗,也因為獨特,才讓她的書嶄露頭角,得獎的,我想。作者也是吃了苦去體驗了才能寫得出來。謝謝生活留言!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好! 這是寫哈薩克牧民的第一本書,如果遊牧結束了,她這本書就更珍貴了。謝謝海風!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秋水天長' 的評論 : 秋水好! 我相信有美的地方,富饒,茂盛,所以才有這樣《看草原》之類的歌,但是估計現在人類的破壞,過度從大自然索取,已經讓草原/地球不堪重負了。《鴻雁》這首歌我也喜歡。從書上看,這些民族歌唱得好,也是因為太空曠寂寥,隻有用歌聲去填補這種寂靜,一代代傳下來後,整個民族都能歌善舞了。
秋水很感性,寫得留言很打動人心,謝謝秋水啊,我們都要快快樂樂生活!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京妞好! 是啊,牧民苦的,書中的19歲女孩其實很聰明的,隻是沒有條件把書讀完。人從某種角度說,為了生計生存,有時候也蠻殘忍的。謝謝京妞臨帖,八月好!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nce-always' 的評論 : Oncemm好! 今天後來心情不好,想想自己真沒用的。不過再比比牧民的苦,我們的苦又算得了什麽呢?我其實書讀得少的,這本也是碰巧有眼緣,她的書真可謂是一個獨特的窗口。我讀的是英文翻譯的,當時讀的感覺是覺得文章的後半部太鬆散,不夠緊湊,還感慨說作者年紀太輕:) 我想更多的是她的獨特性,白描似事無巨細地寫法也是很多人喜歡的。謝謝Oncemm閱讀,八月快樂!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聲音' 的評論 : 小小好!今天很忙,心情也不好,工作上的事,也隻有想開了。就希望我們都能早點有financial freedom。
小小說的是,讀這本書我很進入,一個多星期就讀完了。想想牧民的苦,我們的這些人真是沒什麽可抱怨的,不知道他們現在的近況如何,有沒有改善? 想想中國雖然這些年富裕了,富人很多,但是窮人更多,西北那一帶窮得可憐的。國內的生態也是個問題。謝謝小小的共鳴,誇讚和鼓勵,就不多寫了。祝小小八月安康!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書評寫得非常好。
看到你還經常去圖書館借書,感到很慚愧,我有兩、三年沒有去圖書館了。
眸影搖紅 回複 悄悄話 哇!書評寫的如此引人入勝,看上去樸實無華,卻擲地有聲!來自大山深處的我,能理解那種貧瘠和艱辛,還有牧民們那深入骨髓的淳厚,勤勞,韌性,與無奈。。。謝謝分享!
momo_sharon 回複 悄悄話 已經很多年沒有好好讀過書了,暖冬讀書好仔細,書評寫得這麽好,要向你學習。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暖暖的精彩書評,這本書對草原生活的真實描述讓人感到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真是太不容易了。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點點好! 這三張照片是國內堂弟拍的,拍的正是時候,這樣的氈房冬天牧民住還是太冷了,書中寫到,胸前可以圍著暖爐,但是後背是冷風嗖嗖的吹。這本書也是為我打開了一個窗口。謝謝點點,最近比較忙,等有空去拜訪你!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梅華好! 今天上班很忙,公司手機信號也不好,回複晚了。謝謝梅華的共鳴,牧民真是不容易。但願十年後的今天他們的生活有改善了。謝謝梅華臨帖!
夏圓 回複 悄悄話 極具水準的歸納總結。最觸動你的幾幕,也深深觸動了我。精心摘錄的片段震撼人心,照片氣勢磅礴。。
謝謝徒兒用心“烹調”的精神美餐!
我慶幸自己命中不是牧人,不然的話,如何麵對宰殺的牲口的場麵?心碎。。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忍不住,我想起來了,讀到過一篇,她寫母親在新疆(?)承包一塊地種莊稼,玉米?最後收成欠。底層人民的艱辛在筆端。難得文字裏沒有控訴的腔調,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寫作品質。因為閱讀時,會令我想到有些經曆政治動亂年代後,包括章怡和寫的,免不了個人情緒太流入於文字。
暖冬應該讀原著,翻譯總不一樣。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先讚暖冬認真的書評。我第一次讀李娟的文章還是《讀者》雜誌上的散文。她的文字質樸幹淨溫暖,得到過獎。
老實坦白,這篇我沒有細讀,要做家事去。留著下次拜讀。哈哈,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喜歡李娟的散文,也喜歡暖冬的書評,還又英文版的,膜拜!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暖冬的書評讓我想起了你原來介紹的《Hillbilly Elegy》,和趙婷《無依之地》的原著。我很多年前就聽人提起過李娟,那個時候花生還在寫博。

有人把李娟的散文和和散文家沈從文比,他們都來自邊疆,都生活在底層,都缺乏現代文人標配的學曆,而我覺得他們最相似的共同點是作品特別的生活,接地氣。她說:“到目前為止,我的寫作隻與我個人生活有關”。李娟的作品大多紀實,一手資料,直麵社會、民生等問題,也是個牧民生活和書中事件的參與者,和《《無依之地》了一樣。文字也是真實,細膩,生動,好像還喜歡用排比句。

片片很震撼,小小說得好,“暖冬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曾有過的新視野,國內發展不平衡,希望這樣真實的故事能引起高層的重視,加大投入開發與建設!” 謝謝暖冬帶著我們大家一起讀好書,寫好評!發現英文翻譯得也挺好的,但感覺讀中文更接地氣。:0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謝謝分享!
杜鵑盛開 回複 悄悄話 看來我們想象裏的草原與現實差距還是很大。我也非常喜歡李娟的文字。謝謝暖冬分享!
我生活著 回複 悄悄話 遊牧民的生活真苦,是該結束這種生活了。本書的作者有機會跟隨牧民深入了解遊牧生活也是一輩子難得的寶貴經驗。書評寫得真好,引領大家見識了不一樣的體驗。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詳實的書評。這位李娟,簡直像人類學家了,這樣的記錄太珍貴了。
秋水天長 回複 悄悄話 一直以為牧場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遍地野花香呢。西北大牧場大環境如此艱難。牧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又是這麽的貧乏,讓我想起了《鴻雁》這首歌來,有種草原的悲壯,震撼人心。羊的一生就是牧民的一年,心酸。再看到暖冬描述的觸動人心的幾幕,潸然淚下,動容。。。
暖冬的文筆細膩優美,真情感人,帶我聆聽南疆傳來的遙遠牧歌~~~
整齊蒙古包,大漠黃沙上的那一輪明月,蒼涼中又有了些溫情,感動!再看到暖冬公司門口的那片片流雲,大漠孤煙到雲淡風清的感覺,很感恩!謝謝暖冬精彩分享,預祝周末愉快!:)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好感人的讀書劄記。 牧民的生活真艱苦。 看到母牛和小牛的分離,心很痛。 也想到牧民和孩子的分離。
Once-always 回複 悄悄話 暖mm你真的是博覽群書,牧民的生活題材,我也讀得很少,謝謝你簡單明了的介紹。看來文字和學曆並無關聯,有心有情就能寫出好文章。我沒去過這些地方,估計以後去的可能性也很小,牧民們在我們眼裏一直是那種狂野的形象,希望他們不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失去太多。你這幾張照片有一種震撼的美,很很應文呢。
小聲音 回複 悄悄話 暖冬,昨晚臨睡前看到你這篇書評,很感慨,見你關閉了留言:))
感謝你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曾有過的新視野,大草原的實際生活並不像歌曲裏唱的那麽美好,我們大學群一同學,一直向往著去美麗的大草原,去過以後再也不發聲了,說那裏是難以想象的貧窮和艱苦。
謝謝分享你堂弟拍的pp,蒼涼的大漠黃沙,幸有蒙古包的點綴才感到有些人氣。
暖冬書評寫的好,故事打動人心,國內發展不平衡,希望這樣真實的故事能引起高層的重視,加大投入開發與建設!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白色的蒙古包和高高的沙山,把人瞬間帶進了遼闊的大西北。暖冬書評詳盡,生動,為沒有看過此書的人打開了一扇洞悉的窗口。謝謝分享精彩!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看著他們親手養育的,,,親手宰殺,,,他們也需要生活下去!是啊,人生征途很現實,很殘酷啊,常常是逼不得已!謝謝好文佳作分享了,祝快樂吉祥,健康如意!!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媽,最近都沒怎麽去看你,問候亮媽,謝謝你的來訪和閱讀!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菲兒和麥子: 對不起,不小心按了關閉評論的鍵,謝謝你們的惦記和臨帖!

麥姐 2021-08-05 05:43:3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1,謝謝暖冬精彩書評,沒看過李娟的書,先從你這兒學習下。
菲兒天地 2021-08-05 05:00:46
回複 悄悄話 讚暖冬的李娟書評,怎麽不開門?:)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暖冬這篇讀後感內容豐富,文筆流暢,故事令人感慨。為你點讚!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沙發
[1]
[2]
[3]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