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0後大學生尋求資助被收買泄密

(2016-04-17 04:09:48) 下一個

在3月3日至4月20日舉行的廣東省國家安全教育基地舉辦的國家安全教育展上,記者發現,隨著網絡情報竊密活動日益複雜,互聯網已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實施策反竊密的主要渠道,其中不乏90後被收買的案例。

  2012年,廣東某校專科生徐某考入該省一重點大學,因父母都在農村,家境不太寬裕,於是他在QQ群裏發了求助帖“尋求學費資助2000元”。不久,一網名為“Miss Q”的人回帖,詢問其姓名、手機號、就讀院校和專業,然後表示願意提供幫助。徐某喜出望外,把銀行卡號告訴對方,第二天,徐某就收到2000元匯款。徐某當時知道的是,“Miss Q”是“一家境外投資谘詢公司的研究員”,需要為客戶“搜集解放軍部隊裝備采購方麵的期刊資料”,希望徐某協助搜集,作為資助學費的回報。徐某痛快地答應了,但沒能在學校的圖書館找到相關資料,而“Miss Q”也未強求。

  同年5月,徐某主動聯係“Miss Q”,對方向他提供了一份“田野調研員”的兼職,月薪2000元。徐某所在的廣東某大城市有一個軍港碼頭和一家曆史悠久的造船廠,他的“調研”工作就是到軍港拍攝軍事設施和軍艦,到船廠觀察、記錄在造在修船艦的情況,並將有船艦方位標識的電子地圖做成文檔,提供給“Miss Q”。雙方約定的傳送方法是:通過手機短信約好時間,由徐某把加密文檔上傳至網絡硬盤,“Miss Q”立即從境外登錄下載。2013年5月,徐某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審查。

  在求職多次遭拒、心灰意冷之際,廣西南寧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小何收到了一名在“附近的人”的微信好友申請。小何加對方為好友後,對方自稱是一家網站的軍事女編輯。

  軍事愛好者小何很感興趣,他告訴女編輯,他就是部隊家屬,知道很多這方麵的知識。對方開始每天都和小何微信聯係。“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上次提供的拍攝圖片,被網站采用了!”女編輯有一天發來信息,還順勢套取了小何父親出發去執行航行任務的信息。小何在毫無防範意識的狀態下告知了父親的去向和一些軍事信息。女編輯立即感興趣地說自己最近正在做軍艦方麵的專題,想讓小何幫她收集素材。小何隨即給女編輯提供了一名退伍朋友的聯係方式。

  很快,這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小何他泄密了。當他向這名女編輯提出質疑的時候,女編輯馬上“拉黑”了他。當小何再打開微信,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了。小何最後在朋友和父親的陪同下,到國家安全部門說明了情況。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大幅降低了間諜策反的時間、金錢等成本,日益成為境外情報機關獲取我國機密的重要渠道。”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教研部教授於巧華表示。

  “大家都覺得間諜都是出現在諜戰片中,沒有把它想成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問題,在立法階段也給全社會提個醒,不要稀裏糊塗地被壞人利用,因為他們在互聯網上撒網式的拉攏本質是一個間諜活動。”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坦言,我國長期以來忽視了這方麵的教育,以至於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被收買了,也不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間諜活動,或者是危害國家的行為。

  於巧華表示,個別大學生安全意識不強、社會經驗不夠豐富,有的還需要尋找一些經濟來源以支持學業。境外間諜便用做兼職、發調查問卷之類的名目去吸引學生,以高額的酬金誘惑;剛開始提的要求一般都比較簡單,比如先讓學生去圖書館查查資料,或者搞調研,並無論任務完成情況如何都照樣支付豐厚的酬金,慢慢讓其產生依賴,然後再安排搜集、竊取情報的任務。實際上,這時候學生已經有把柄握在間諜手裏,如果想退出,對方就會采取威脅訛詐等手段逼迫學生繼續為他們效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莫紀宏認為,我國青年普遍缺少國家安全意識,長期沒有這方麵的教育說明我國的教育沒有跟上,應加強國家安全方麵的教育。“如今,青年學生對於國家安全都很模糊,難以分辨,所以要把國家安全納入國民教育,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倪峰表示,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應該學習國家安全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甄別不同信息的能力。在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接觸世界的機會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加強對青少年的國家安全教育,應從小學就開始抓起,充分調動學校和家庭的作用,定期開展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

  “要把國家安全好像是國家安全機關的事,轉換成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義務,都投身到國家安全工作中去。”莫紀宏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