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爵王先生

年齡一把,事業全無,頭發不多,毛病不少。
正文

高齡留學生(2)-- ‘遭遇’阿拉斯加

(2016-03-31 08:05:54) 下一個

第二章    ‘遭遇’阿拉斯加

   這躺首次出國旅行,能夠繞道那個心目中遙遠而神秘的阿拉斯加,是我原先萬萬沒有料到的。原來以為,從香港飛洛杉磯應該橫跨太平洋, 航程會更短些。初中幾何課不是學過,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嗎?而我們的飛機要先飛一個上弧線到靠近北極圈的阿拉斯加,然後再掉頭南下到洛杉磯,很久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幾年多次乘飛機去美國,每次無論乘坐哪個航空公司的航班,往返航線都是這麽要劃一個上弧線。從航空專業人士那裏一打聽,才知道我們的地球是個橢圓形,如果飛機沿赤道飛行,距離會更遠些,我才算明白了個中原委。

    2014年5月中旬,我們從美國邁阿密經由紐約回北京,飛機的飛行航線更短更快捷了。我們乘坐的中國國航波音777寬體客機從紐約起飛後,直接北上經由加拿大的魁北克進入北極地帶。然後飛機橫穿北極圈後一路南下,經過俄國的西北利亞,從哈爾濱進入我國到達北京。等於我們是從地球那一邊的美國南部北上,然後直接翻越地球頭頂後南下到中國。飛行時間是13小時25分鍾,比起我1992年8月從香港飛洛杉磯的旅程來,還是少了差不多3個小時。

 

阿拉斯加自然景色

    我這趟美國之旅,與想像中此生都‘不可企及’的阿拉斯加‘不期而遇’,帶給了我的那份額外驚喜,可想而知。這樣,我一生在地球上活動軌跡的地理範圍一下子擴大了很多,從原來的幾條扁平的平行線,一下子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圓弧線。從此以後,我就可以在朋友麵前吹噓,說‘鄙人也曾經到過北極地區’,以此來‘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在安克內奇機場等待轉機時,我留意打量了一下美國的這塊孤懸在北極圈的領土。它奪人心魄的自然風貌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機場海關大廳的玻璃窗眺望出去,我看到浩大空曠的機場上,停放著幾架飛機和各種車輛與機械裝置。遠處一片碧藍如洗的天空顯得那麽廣闊悠遠,大片深黑如黛的森林又像是隱藏著大量寶藏,讓人難以看透。機場上看不到幾個人,甚至可以說除了幾輛移動的車輛外,根本沒有看到一個人。這幅景象可以用六個字來歸納:空曠,寧靜,蔥綠。這六個字表述了我對美國國土的地理空間和環境特點的第一個聽覺和視覺感受。我在以後五年多的時間裏,旅居了美國二十多個州,我的觀察說明,這六個字不僅歸納了阿拉斯加,也歸納了美國(除內華達、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少數幾個有沙漠的州外)大部分地區的主要自然環境特點。

    在阿拉斯加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邁出了我在美國的第一步;我第一次觀察美國的目光對準的是阿拉斯加;真實美國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在阿拉斯加。這第一步、第一眼和第一印象,在我是刻骨銘心一生難忘的。神奇的阿拉斯加,有過這第一次後,我對它就有了特別的‘愛好’,以後不斷翻閱它的曆史,了解它的地理特點,留心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很多事情。

   阿拉斯加是美國麵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州,與本土中間整整隔著一個加拿大育空省,成了美國的一塊‘飛地’。阿拉斯加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很大,氣候呈現多樣性分布的特點。冬季寒冷夏季涼爽自不待言,氣溫隨地區不同而變化很大。這塊土地蘊藏著豐富的森林、漁業、礦產和旅遊等資源,也是美國重要的軍事和經濟戰略要地。

   阿拉斯加這塊寶地,原本屬於俄國。據稱,1732年8月21日,‘聖加布裏埃爾’號的船員在勘測員米哈伊爾?克沃茲捷夫和副領航員伊萬?費奧多羅夫領導下,成為了第一批到達阿拉斯加的俄羅斯人,自此這塊當時認為寒冷而‘貧瘠’的土地就成了俄國的領土。四季更替,物換星移,又經過了一百多年,俄國人認為海獺被獵殺殆盡的阿拉斯加,已經沒有什麽商業價值,主動向美國提出出售阿拉斯加,而美國也為了感謝俄國在南北戰爭中支持北方聯邦軍而同意購買。1867年,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美國以七百萬美元的價格購得這塊土地。當時,主持這樁交易的美國國務卿威廉?斯沃德(William Seward)遭到很多美國人的責罵。他們認為常年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毫無經濟價值,這樁買賣讓美國吃了大虧。

    美國人真的吃虧了嗎?當年阿拉斯加每平方公裏的買價不到美金四塊八毛錢,還不夠現在吃一份麥當勞套餐,真是便宜到了極點。那麽,現在那塊土地到底升值了多少呢?說出來會讓人大吃一驚。根據美國‘LandWatch’網站2012年6月9日的資料,位於阿拉斯加育空-科尤庫克郡曼勒溫泉(Manley Hot Springs)的一塊土地,一平方公裏要價71萬多美元,是145年前買價的差不多13萬倍。看來,在這樁買賣中吃了大虧的是俄國而不是美國。從以後發生的一係列相關事件可以證明,時間愈久,這一點就看得愈清楚,。            

    俄羅斯從公元9世紀的‘基輔羅斯’公國發端時,還隻是歐洲的一個很小的內陸國家。此後,由於奉行向外大力擴張的侵略政策,它的國土麵積不斷擴大,現在達到了一千七百多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領土麵積最大的國家。說來也真是可歎!俄羅斯長期以來不斷覬覦、算計和侵占別國大量領土,一路‘順風順水’,但是在阿拉斯加買賣案上,俄國人卻‘栽’在更有眼光的美國人手頭。真是‘山不轉水轉’啊!

    為什麽要這樣評價來俄國人呢?我們現在來設想,假如當初俄國人不出售這塊土地,資源豐富的阿拉斯加,除了海獺還有其他多種動植物、魚類、石油和森林可供俄國人開發。經濟上的損失姑且不談,因為這樁土地買賣而產生的地理邊界的變更,俄國與美國在政治軍事上格局的改變,讓俄國坐失了本來可能優越得多的戰略地位。試想,假如阿拉斯加仍然是俄國領土,它針對美國部署的白楊洲際導彈以及核潛艇,就可以正大光明地一下子放在美國的家門口。如果那樣,1962年前蘇聯還用得著像做賊一樣運導彈到古巴嗎? 如果那樣,2013年到2014年,美國和它的歐洲盟友還敢在什麽敘利亞問題上,在烏克蘭的克裏米亞問題上對俄國橫加指責和實施製裁嗎?1991年的前蘇聯龐大帝國的解體,是否還會發生?現在世界的政治版圖和曆史進程,是否會重新改寫?這些設問留給了我們很多想像空間。 

    這樁阿拉斯加賣地案,讓這邊廂的俄國人嚐到了丟失國土的痛苦滋味,到現在還有許多俄國人對此耿耿於懷。2014年3月21日,俄國總統普京簽署法案,正式吞並了原來屬於烏克蘭的克裏米亞。俄國國內和並入俄羅斯後的克裏米亞俄羅斯族居民都歡天喜地地慶祝這次事件。許多俄羅斯網民,還在這種高漲起來的民族主義情緒鼓舞下,‘宜將剩勇追窮寇’,跑到美國白宮的請願網站簽名,要求美國歸還阿拉斯加。顯而易見,一百多年以後,在許多俄國人的心中的阿拉斯加‘之痛’還遠遠沒有完全撫平。而那邊廂的美國人也確實應該感激當年的國務卿斯沃德,應該為他徹底洗刷掉‘斯沃德蠢事’(Seward Folly)的惡名。

    不過,這些‘睡醒過來’的俄羅斯人,盡管讓他們去反悔吧,他們最多也就能是在媒體上‘鬧騰’一番而已,現在要再拿回阿拉斯加,並不是那麽容易了。阿拉斯加不是克裏米亞,美國也不是烏克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倒是留給我們一個深刻教訓,‘崽賣爺田’是一定會在曆史上遺臭萬年的。

   對阿拉斯加說了這麽多,是因為它使我的第一次國際旅行如此豐富如此精彩。說旅行經由到阿拉斯加是一次‘遭遇’,我是想說我在哪裏有很多‘意外’或‘始料未及’的見聞。實際上,1992年後我第一次在美國逗留五年多的時間中,到處都遇到很多‘意外’或‘始料未及’,到處都有各種‘遭遇’,這些‘意外’和‘遭遇’為我的留學生涯留下了很多精彩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男爵王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三通' 的評論 : 已經更正了,謝謝你的細心,幫我發現了這個問題。
古三通 回複 悄悄話 給你改幾個字:“這躺首次出國旅行” --> 這趟首次出國旅行
“爺賣仔田” ---> 仔賣爺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