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翠袖薄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那些激揚的青春 --- 觀影筆記之 Chariots of Fire(烈火戰車)

(2016-03-03 19:33:13) 下一個

那些激揚的青春

  • 觀影筆記之Chariots of Fire(烈火戰車)

 

在我的要求下,兒子最近練習鋼琴曲Chariots of Fire,這是同名電影 -- 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的主題曲。為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曲子,我又陪著兒子把電影看了一遍。隻能說,經典電影放多少年都不過時,好電影看多少遍都不厭倦。陪兒子看完之後,意猶未盡,於是,我又一個人重看了一遍,細細地感受影片中的青春與激情,友誼與競爭,國家榮譽與個人信仰的衝擊。

電影的情節其實很簡單,講述幾個劍橋大學的學生,懷著各自的夢想,備戰並參加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故事。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是一個虔誠的蘇格蘭天主教徒,堅信是上帝賜予他跑步的天賦,而他跑步是為了上帝的榮耀。哈羅德(Harold Abrahams)是英籍猶太人,他擅長跑步,渴望以跑步洗涮當時人們對猶太人的偏見。到了巴黎才發現,100米比賽在星期天舉行,而埃裏克要參加教會的主日崇拜,因此決定放棄比賽。當時他是英國贏取奧運百米金牌的最大希望,英國王室和奧委會成員都出麵勸說,可他堅持‘我不在星期日出賽’。哈羅德前幾項比賽都失利了,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在最後的百米決賽勝出。最後他終於戰勝了實力強大的美國選手,奪得了百米金牌。同來參賽的林賽勳爵(Lord Andrew Lindsay)讓出自己項目的400米名額給埃裏克,而他也不負眾望,取得了這一項目的冠軍。

電影取材於真人實事。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生於中國(1902116日),死於中國(1945221日),還有一個中國名字李愛銳。他出生於一個蘇格蘭傳教士家庭,5歲時返回英國上學。在巴黎奧運會,他不僅奪取了400米金牌,並打破了這一項目的世界紀錄,他還奪得了200米銅牌。他於1925年夏回到中國,作為一名傳教士,在教會中學教書,最終死於日本人的集中營。

哈羅德(Harold Abrahams),則是另一個真實的人物,出生於一個有運動傳統的猶太家庭。他的兩個哥哥都在體育方麵取得成就,並因此封爵,當然,作為兄弟中體育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也得封爵士。一門三爵,他們的父母一定得意非常。他在巴黎奧運會戰勝了強大的美國對手,1920年的奧運冠軍查理·潘多克(Charley Paddock),取得了百米冠軍。他同時還奪取了4X100米銀牌。19255月,哈羅德在跳遠時受傷,從此結束運動生涯。他後來成了一名體育記者,和BBC的體育解說。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百米第3名是亞瑟·潑銳特(Arthur Porritt),電影中的湯姆·華生(Tom Watson),後來成了新西蘭的總督(1967-1972),怪不得電影裏提到好幾次他來自新西蘭。巴黎奧運會的百米決賽是在192477日晚上7點舉行的,自此之後,他們兩人都會在每年的77日晚上7時共進晚餐,直到哈羅德離開人世。真浪漫啊!

一部電影的失敗可能有多種原因,可一部電影的成功隻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電影確實很好,無論是故事,情節,導演,演員,音樂以及製作,缺一不可。而Chariots of Fire在每一方麵都無可挑剔。甚至連片名也要吸引人,想想吧,你想看一部名為Olympic Runners(奧運會跑步運動員們)的電影,還是充滿激情的Chariots of Fire(烈火戰車)

製片人大衛·普特曼(David Puttnam)於1977年偶然發現了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的故事,於是他指定科林·萬蘭德(Colin Welland)來編劇。科林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在倫敦的報紙上登廣告尋找人們對1924年奧運會的記憶,去國家電影檔案館(National Film Archives)查詢當年的照片與影像,采訪每一個活著的相關人士。他隻錯過了一個人,就是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死於19781月的哈羅德(Harold Abrahams),但他參加了哈羅德(Harold Abrahams)的追悼會,並以此作為電影的開局,引出整篇故事。

導演休·哈德森(Hugh Hudson)則決定所有的主要角色都采用年輕的新麵孔,和製片人大衛·普特曼(David Puttnam)花了幾個月時間去尋找滿意的年輕演員,最後在皇家莎士比亞公司(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RSC))找到了蘇格蘭舞台劇演員伊安·查裏森(Ian Charleson)來扮演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和本·克勞斯(Ben Cross)來扮演哈羅德(Harold Abrahams)。

所有在劇中扮演跑步選手的演員,都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了3個月的封閉訓練。所以在片頭和片尾出現的沙灘跑步鏡頭成了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幕,那些白衣的少年,有著青春的身影,矯健的步伐,伴隨著電影的主題曲,向著我們跑來,又離我們而去。這一經典場景又重現於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也許這對英國人來說,這也是他們最驕傲的一幕,最美麗的記憶吧!

還有劇中的主題曲,作曲家範吉利斯(Vangelis)用現代的電子音樂來配半個世紀前的場景,居然非常和諧,而且大受歡迎。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這支主題曲幾乎無處不在:2012年的新年煙花慶典,奧運聖火的傳遞途中,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和每一個頒獎典禮上。可見這部電影之深入人心,和這首主題曲的動人心弦。

這部出產於1981年的電影,當年轟動一時,並於第二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音樂4項大獎。

電影的片名出自英國著名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詩句,全詩在1916年被配上音樂,成了英國家喻戶曉的基督教聖歌 -- 耶路撒冷(Jerusalem),幾乎是英格蘭的“非官方國歌“。編劇科林·萬蘭德(Colin Welland)不希望電影叫什麽‘跑手們’,可一直也想不到合適的名字,直到一個周日晚上,他打開電視機,看到BBC上在放這支歌,聽到那句‘Bring me my chariots of fire! ’,於是他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完美的片名。這支歌還出現在電影中,影片結尾,哈羅德(Harold Abrahams)的追思儀式上,最後唱的就是這支歌。

電影總是由一個個片段組成的,印象深刻的片段,除了最後奪冠的情節外,還有哈羅德(Harold Abrahams)初入劍橋,和林賽勳爵(Lord Andrew Lindsay)沿著校園跑圈的場景。這是一項劍橋的校園傳統挑戰,Great Court Run,入學新生在開學宴會的當天嚐試在正午鍾樓敲鍾時,圍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巨庭(the Great Court) 跑完一圈。學生必須在鍾樓敲完全部鍾聲(大約43秒)的時間內跑完長達367米的庭院。這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場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年輕人,跑步的,加油的,看熱鬧的,群情激昂,青春的氣息撲麵而來。

同樣印象深刻的場景還有林賽勳爵(Lord Andrew Lindsay)在自家莊園裏練習跨欄的場景,年輕的勳爵身著白衣,在每一個跨欄上放一杯香檳,然後一一跨過,盡顯英倫貴族風範。還有在緊要關頭,把自己的參賽名額讓給希望更大的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為了國家的榮譽,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實在是貴族精神與體育精神並存,影片中品行最高貴的一位。

林賽勳爵(Lord Andrew Lindsay)的原型是布利勳爵(Lord Burghley),他是埃克塞特侯爵六世(6th Marquess of Exeter),1928年奧運會的400米欄冠軍,挑戰Great Court Run成功的第一人。因為劇中,哈羅德(Harold Abrahams)取代了他在Great Court Run的功績,而拒絕讓他的名字出現在影片中。看完電影之後,布利勳爵(Lord Burghley)對他當初的拒絕深表遺憾。同樣遺憾的還有亞瑟·潑銳特(Arthur Porritt,他也拒絕了當初讓自己名字隨影片不朽的機會。而劍橋當局,則為當初拒絕了電影在劍橋的取景和拍攝,而深為遺憾。在我們當初做決定時,並不能預知後果,否則,就不會有那麽多遺憾了。

影片以葬禮和沙灘跑步開始,以葬禮和沙灘跑步結束,前後呼應,渾如一體。最後,伴隨著電影的主題曲,那群青春的身影漸漸遠去,淡出,真是回腸蕩氣,讓人回味無窮。所有的青春都會逝去,所有的激情都會平息,而那些年輕的麵孔,矯健的身影,激昂的青春,飛揚的歲月,都定格在這部電影之中,青春不朽,激情常在。

*** *** ***

 

1. 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鋼琴曲 – 理查德·克萊德曼

 

 

2. 當年的電影海報

 

 

3. 耶路撒冷 -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JERUSALEM 耶路撒冷

 

And did those feet in ancient time 是否有遠古時代的足印

Walk upon England’s mountains green? 走向英格蘭的綠色山川間?

And was the holy lamb of god 能否見到上帝的神聖羔羊

On England’s pleasant pastures seen? 在英格蘭晴朗的牧場之上

 

And did the countenance divine 神聖的麵容是否還在閃光

Shine forth upon our clouded hills? 光照籠罩在雲霧彌漫的山脈上

And was jerusalem builded here 聖城和平城市是否建立在這裏

Among those dark satanic mills? 在黑暗撒旦的磨坊間

 

Bring me my bow of burning gold! 賜予我,燃燒金色的弓

Bring me my arrows of desire! 賜予我,充滿欲望的箭

Bring me my spear!oh’clouds unfold! 賜予我,我的長槍,我讓烏雲消散

Bring me my chariots of fire! 賜予我,烈火的戰車

 

I will not cease from mental fight; 我的精神鬥爭永不停息

Nor shall my sword sleep in my hand 也不會讓手中的劍停止戰鬥

Till we have built Jerusalem 直到我們把聖城和平城市

In England’s green and pleasant land 建立在英格蘭綠色怡人的土地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也許是繁體字的關係,上麵的翻譯被加了很多問號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你的所有影評,也謝謝你勾起我對William Blake 的向往-這裏是我的『耶路撒冷』版本-

耶路撒冷 - 威廉 布萊克
?
這些腳步是否在古老的過去
踏過英格蘭的群山碧綠 ?
上帝聖潔的羔羊 ?
是否曾顯現過,在英格蘭的芳草平原?

聖靈的麵龐,
是否輝映過我 烏雲籠罩的山巒?
耶路撒冷
是否曾建立在這些魔鬼般的,水車之畔?

拿來我那把,沸騰的金弓
拿來我那束,慾望之箭
拿來我的長戟,雲層劈開
拿給我戰車,烈火漫漫!

我不會停止我內心的激戰?
寶劍也不會在我的手中酣睡長眠
直到我們重建耶路撒冷?
在英格蘭綠地,芳草之園!
YYMOM 回複 悄悄話 太巧了,上周末才和兒子女兒看了這部電影。非常喜歡,畫麵唯美,音樂經典,故事也相當激勵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