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Khan Academy

(2016-02-19 13:18:04) 下一個

有媽媽和我探討Khan Academy,也就是國內翻譯成可汗學院的在線教育網站。正題開始,咱們講講這個網上的學院。

 

前幾天有好事的朋友看見丁丁守在電腦前廢寢忘食、眉飛色舞地在Khan Academy上做數學題,走過去跟他說他以後會比媽媽有成就。晚飯時他忽然問我什麽是"成就"。
"就是achievement".
"那,什麽是achievement?"
我想了想,"就是the best you can have through your effort." 我試圖解釋給他,是經過自己努力能達到的最好的結果。
"那你的achievement是什麽?"
"我的?你呀!你是我最大的成就啊!I am so proud of you!"
丁丁對我以他為驕傲這事兒有點兒不好意思。


Khan Academy,國內翻譯成可汗學院,是個免費的教學網站,創辦者Khan是出生在美國的二代移民,擁有多個麻省理工的學位以及哈佛的MBA學位。為了讓全球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夠使用這個資源,他堅持非營利模式,隻接受讚助、捐款,用以維持網站運營。最開始網站隻提供數學課程,現在很多美國的學校在上課的時候都讓學生觀看它的在線課程。隨著合作者的增加,網站擴充了自然科學、計算機、財務、天文學(就是丁丁最愛的課程之一)等多樣學科,內容非常豐富。許多名人都對Khan的工作大加褒獎,奧巴馬總統、比爾蓋茨都為他背書,稱可汗學院革命性地改變了學習模式。來自全球的捐助和誌願者們把網站課程翻譯成多種語言。對於生活在中國的小朋友來說,不但積分獎勵和闖關式的課程結構讓學習變得非常有趣,還是學習英語的好工具。

借這個機會,既然家裏有個熱衷在線學習的小孩兒,
親媽我也表達一下對這個事兒的個人看法哈。這個互聯網技術帶給生活的變化真是很大,不說工作,中國人誰沒給馬雲送過錢啊!海外華人?隻要是大陸背景的,要想彼此聯絡也是要借助馬化騰的微信啊!要不,您連我這狗屁小文兒都看不見啊!但是,這些改變遠遠不是全部哈。在線教學對傳統教育的衝擊是不可估量的,在我看來,其意義是極大地打破了某些群體對知識的壟斷。這些對知識的壟斷不止包括機構(比如重點中學、大學等)對公眾,嚴格意義上說尤其是成人對孩子。後一點不太好理解?咱大人沒打算壟斷知識?聽我慢慢道來。

我小的時候兒,除了課外書、課後興趣小組、少年宮,
也就沒什麽獲取知識的渠道了。丁丁的姥姥姥爺都是中科院的高知,但也壓根兒在這方麵也沒給過我什麽實質性的幫助。除了我爸給我訂過幾年<兒童科學畫報>,我媽每逢放假都從單位的圖書館給我往回借同一本兒居裏夫人的傳記(你們就知道她對我的課餘生活有多不上心了,她根本不記得她借過這本書,或者她那個研究所的圖書館隻有這一本書可供外借?),他們根本沒花時間管我(也許他們是真沒時間)。四十年前咱們適合小孩兒的課外書真是少的可憐啊!所以,當時學習的資源還是掌握在學校、老師、家長(我爸我媽手裏還是有些知識的)手裏,給孩子什麽,孩子就,事實上是"就得"學什麽。

沒跑題哈。或者說沒跑遠哈。這就溜達回來了。

在線教育使得知識變得更加accessible,也就是容易獲得。對於成年人來說,考個證兒啊,自學個文憑啥的當然方便多了。但成年人沒有在線教育也能去上個夜校什麽的,自己就能決定。從丁丁身上我可是看到這個東西對孩子的意義。他找到獲得信息的入口之後,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興趣主動學習,把在我們看來理所應當由成人“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個事變成了自己主導的活動。這個驅動力大的,遠遠不是我們父母能夠通過說教甚至鼓勵所能夠達到的。上回書說到,我們家對丁丁的“教育”是隻回答問題,進行概念延伸,但不主動係統灌輸。事實上,我眼睜睜地看著熊孩子自己找書、google、到各種網絡上把知識碎片串起來,雖然還遠達不到融會貫通,但就他感興趣的一些方向,那個知識量遠遠不是父母能給的,甚至不是父母能夠引導的。從這點上說,雖然我們從沒有試圖對他“壟斷”過什麽知識,但客觀上成年人在某些領域知識上的局限對他的主動學習是會形成阻礙的,而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洪水般地把這些阻礙衝的粉碎,一夜間天塹變通途啊!

這裏給希望開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媽媽們提個醒兒,要狠下心來減少對孩子的幹預。我知道這個在國內比較難,課時長,課後班兒緊,留給孩子自主的時間不多。怎麽安排對家長來說確實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接下來說說在線教育的弊端。個人看法哈,給熱心的媽媽們潑點兒冷水。

首當其衝的是屏幕對視力的傷害。這個不多說了哈。液晶、LED都是直射光源,相當於一個個小太陽。手持設備對視力的傷害更大,方便是方便了,但屏幕跟孩子的眼睛連基本的距離都保持不了。再有,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孩子需要社會化的集體活動和互動。在線教育和咱們中國的灌輸式授課差不多,效率很高,但孩子缺少多方位的類比和啟發,而這些需求都是課堂教育所不應該被替代的原因。我個人更傾向於把在線教育作為孩子發展愛好的一個補充,而不是督促孩子進修、補課的工具。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中的小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