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交大120周年校慶-西安交大立校60周年:西遷最初歲月之校園風光篇 (眾多珍貴圖片)zt

(2016-01-27 06:21:34) 下一個
2016-01-26 

引言


     

        1955年5月,正值小麥灌漿時節,彭康校長約請交通大學朱物華、程孝剛、周誌宏、鍾兆琳、朱麟五等幾位有影響的老教授、係主任奔赴西安,共同察看和商議校址問題。

 

       幾經踏勘,他們在西安和平門外東南近郊的一片農田裏選定了校址。後經考證,新校址座落在唐代都城長安長樂坊遺址上,與對麵著名的唐代興慶宮遺址和龍池遺址隔路相望,占地84公頃。

 

      1956年8月,在蘇莊副校長的率領下,交通大學的上千名師生員工和家屬浩浩蕩蕩乘專列由上海徐家匯車站出發開往西安。此時,交通大學在西安共有學生3906人,教職工815人,家屬1200餘人,一所6000人的新交大即將展現在古城人民麵前。

 

 


 

 

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麵對一大片麥浪滾滾的農田,一個宏偉的藍圖在他們的心中勾畫。

 

規劃中的西安交大(1955年)

 

建築工人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施工,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10萬平方米的建築任務,從而保證了第一批遷校師生教學和生活用房的需要。(1955年)

 

即將完工的一村教授樓(1957年)

 

建設中的教職工宿舍,樓旁的道路為經五路(今鹹寧西路)。從汽車和馬車過後揚起的灰塵可以想象,那時的西安是"天晴揚灰路,下雨水泥路"。據說家屬區夜裏還時常有狼出沒。

 

遷校伊始的學校北門。(1957年)  從張貼的標語上看,當時的"反右"運動正如火如荼的進行

 

建設中的校園(1956年),學生需要穿過雜草叢深的工地去教室上課

 

   貫穿南北的道路(今梧桐東道)(1956年)

 

行政樓(1958年)(今理科樓)

 

新建的體育館和大操場(1959年)

 

體育館內學生上體操課(60年代初)。擺拍的痕跡很重哦?

 

新落成的圖書館

 


學生校園生活,應該算是新圖書館的宣傳片

 


優美的校園環境  

 

 雖然是擺拍,可以看出來那時的交大學生還是很有氣質的

 


1960年—1966年的校門。那時的公路車馬混行


 新建的東一、東二教學樓

 

東一樓

 

 教工摩托車訓練班在培訓中(1956年),背景為交大學生宿舍

 


東一樓大躍進展覽會(1958年)

 

食堂的大師傅們(1959年)。他們大都是從南方來的,能做得一手淮揚好菜

 

俱樂部舉行教工乒乓球比賽(1959年),印象最深的是觀球者,大家頭部整齊地隨著球路擺動,很是有趣。

 

遷校初期行政樓402作為臨時閱覽室向學生職工開放

 

校園閱報亭(1958年)

 

學生宿舍

 

 60年代的學生校園生活
 

 學生在一村家屬區進行宣傳

 

 蘇聯代表團參觀交大幼兒園。那時但凡有"國際友人"來訪,總要提前通知大家搞衛生,穿自己最好的衣裳以迎接"貴賓"

 


交大師生在新城廣場參加建國10周年慶祝活動,西安交通大學的招牌第一次展示在陝西人麵前

 

 能容納5000人的草棚大禮堂,用南方運來的毛竹搭建而成,是遷校初期學校重要的活動場所,堪稱力學應用的典範。(1960年)

 萬人大會

大操場是學校重大活動的主要場所(60年代初),作報告的是時任副校長的陳大燮

 


交大師生參加興慶宮公園挖湖勞動(1958年)

 

 做為交大的後花園,興慶宮公園在很長一段時間向交大師生免費開放

 

 中心樓(1959年)

 

       蒙古留學生在學校北區教學樓前留影(今西安理工大學)(1959年)

 

校運會開幕式上的重頭戲,就是摩托隊的表演(1959年)

 


交大幼兒園( 1959年)


建設中的交大附中(1959年)

 

交大附小(60年代)

 

位於學校西南的打靶場(今址憲梓堂、管理學院),1964年新生民兵訓練

 

圖書館門前的臨時遊泳池(1965年)

 

 60年代的交大校園雪景。對比現在除了道路兩旁沒有停靠的車輛似乎沒什麽變化。

 

  學校的健身器材(1966年)

 

“文革”時期學校活動(1966年),據說是迎接"紅寶書"進學校,場麵宏大。

 


1967年建設的毛澤東塑像廣場,1969年拆除

 

“文革”期間的學校北區大門(今西安理工大學)(1966年)


70年代的學校北門,三麵紅旗體現了"文革"時代特征。



 校園景色(60年代)

 

 70年代的學校東門

 

70年代的校園風光

 



露天遊泳池(70年代)

 


70年代中期興建的燈光球場是學校舉行活動的主要場所

 


70年代的大操場

 

70年代校園鳥瞰

 


70年代的交大一村

 

 交大東門前的道路(今興慶路)路旁的建築為一村1舍(70年代)

 

一村教工食堂的花牆,看了您一定很親切吧

 

校園閱報欄(1976年)

 

80年代的校園

 

     圖書館前荷花池(80年代)

 


櫻花道(80年代)

 


梧桐道(80年代)

 

 

80年代的圖書館

 

80年代的中心樓

 

改革開放初期的學生舞會

 


大學生觀看中國女排奪冠實況(1981年)

 

 

交通大學90周年校慶前建成的飲水思源廣場(1986年)

 


  為90周年校慶而搭建的臨時校門(1986年),它為賈濯非教授剛來校時的處女作。

 

交通大學航拍圖(1989年)

 

80年代興建的家屬區點式樓

 

一二村航拍圖,以鹹寧路為界,路北為陝西機械學院(今西安理工大學)(1989年)

 


交大家屬區鳥瞰(2009年),一、二、三村盡收眼底

 

二村改造基建工地(2014年)(葉利生 攝影)

 

一座新二村拔地而起(2016年)(葉利生 攝影)

 

 交大一村新貌

 

今日校園鳥瞰(李一鳴 攝影)

 


今日學校北門,賈濯非教授所設計

 


校梧桐東道

 


四大發明廣場

 


今日中心樓

 


 騰飛廣場

 


騰飛廣場噴水池

 


今日運動場

 


校園鳥瞰(2010年)

 

 

後記


 

       一晃60年過去了,當年的創業者如今都已退休,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已長眠於自己為之奮鬥過的黃土地。可是他們帶來的事業發展了。如今的西安交大,已從當年的荒地上立起,成為今天鳥語花香的美麗校園,成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成為國家重要科研基地,成為國際著名高等學府。正是因為這些老一輩創業者用自己的犧牲和奮鬥,換來了是一所輝煌的新交大,永遠展現著她青春靚麗的色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子夏懸鶉 回複 悄悄話 老鄉:少了冬天到處可以看到的大白菜堆,帶馬糞袋的運貨馬車,很遺憾,我也沒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