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小說 未消失的吻(22)住房

(2016-05-21 06:00:49) 下一個

      張麗說:“老毛要求部隊: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都不能違背這個總體方針。老毛還說: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隻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 唐明若有所悟:“怪不得八路軍初期打過幾仗,以後就沒什麽動靜了。也就不難理解百團大戰是批判老彭的一大罪行。”

      王大媽感到糊塗:“不是說老蔣躲進峨眉山,抗日勝利後下山摘桃子嗎?” 張麗說:“所以說曆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這就是為什麽老毛有感謝日本侵略的肺腑之言。” 琳達說:“編寫的謊言,總會成為笑話。先不說這些了,你們想不想看看我的像冊。” 大家都連忙點頭。

      琳達找出像冊遞給大家,像冊裏琳達和家人都很健康,笑得陽光燦爛。她家的房子在唐明他們眼裏是那麽豪華,別墅裏有寬敞的客廳,精致的壁爐,典雅的沙發和懸浮的吊燈。房外的綠色的草坪中,盛開著豔麗的鮮花,兩輛小汽車停在門外……  “你們家太漂亮了,你們家很闊啊!你父母是當大官的吧?”王大媽由衷的讚歎。 “謝謝你,我父母都是工人,是借錢買房買車。” 琳達的話讓大家感到疑惑。大媽問“工人家庭也能住上別墅?還有人肯借給你錢?資本主義社會難道是天堂?”

      琳達聽到大家的質疑,聳了聳肩,表示不知道如何解釋。“在加拿大工人不等於窮人,很多工人掙的錢比官員掙的還多。銀行借錢給你也是為了賺錢。”“我要有那怕一間房就好了。” 張麗感歎道。 琳達問:“你沒有房子?” 張麗說:“我沒有房子,不過在集體宿舍有張床。” 琳達問:“你做什麽工作?” 張麗說:“我在大學當音樂老師。”“大學老師,沒有房子?我不相信。”琳達更加好奇。

      張麗也覺得有些難堪:“我慢慢講給你聽,可能你聽不懂。我們是工作單位分房子。”“分房子,什麽意思?花錢嗎?” 琳達問。 “分房不花錢。” 唐明插了一句。 琳達羨慕極了: “哇!還有這樣的好事。比加拿大好,我們借錢買房,如果失業了,沒錢還貸款,房子就要收走的。” 張麗撇了撇嘴: “好什麽好,沒有房子怎麽分呢?十年文革不搞生產,不建房,除了造反就是生孩子。文革後建房靠工作單位,工作單位要有錢,有地,有建房指標,領導還要能幹有門路才能建房。我的單位有地,前三年建了兩座5層樓房,一座給了投資方,一座自己分。” 琳達說:“有座房子分畢竟是件好事。”

      張麗說:“建房難,分房更難!領導們先內部分,連孫子都有份了。幾套房子孝敬上司。 剩下的房子分給群眾,大家象狗一樣搶骨頭。連教授們都顧不上顏麵,送禮求情,各顯神通。還是有的工人狠,搬著板凳坐在領導家一起過日子,臨走前搶圓了給領導一耳光。” 大媽驚叫起來:“那這房子就搧沒了!” 張麗說:“神鬼怕惡人,領導有短,必須要給。所以大家開始變了,要是誇你是個老實人,你會覺得是別人罵你!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雖然越來越好,可是道德卻是世風日下。”

      琳達問:“打人報警了嗎?” 張麗笑了:“誰敢報警啊。把派出所民警招來,房子就更沒的分了。” 唐明說:“你們學校還是窮。我有一哥們原來在總後大院給首長開車,轉業後幾年後,首長還是給了他一套房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張麗,你家裏沒有房嗎?” 張麗苦笑道:“曾經有房,現在沒房。以後再講給你聽。”琳達說:“那接著講你們的集體宿舍。”

      張麗說:“我們學校很多中青年教師都是幾個人擠在辦公樓的宿舍,誰要結婚就求別人搬出去,自己獨占宿舍。” 琳達問:“噢,是這樣,那有了孩子怎麽辦?” 唐明樂了,心想這個洋妞想得還挺周全。張麗:“真讓你問對了,沒辦法,隻能住在宿舍裏,甚至晚上住在辦公室裏,白天把床鋪收起來。我們的辦公樓裏可熱鬧了,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在樓道裏追跑,有幾個嬰兒此伏彼起的哭。一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在樓道裏做飯,有燒蜂窩煤的,有燒煤油爐的,什麽味道都有,滿樓道裏都是煙。”(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