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中誰寄錦書來 ——觀《北京遇上西雅圖》2有感

(2016-05-02 15:46:18) 下一個

        一直想看《北京遇上西雅圖》2,一方麵是喜歡湯唯,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去年夏秋之際,《北京遇上西雅圖》2的製作團隊曾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拍攝部分在北美的鏡頭,當時在本地引起轟動,許多人趕去現場和主演合影。我雖沒去趕上那個熱鬧,但收到不少朋友的朋友在現場拍攝的照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4月30日《北京遇上西雅圖》在北美首映,我總算是趕上了這一輪熱鬧。當天下午趕到電影院,整個放映大廳幾乎滿座,當然是清一色的中國麵孔。電影結束時,影院中甚至響起了掌聲,這是我在這幾年中比較少見到的,可見大家對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還都不錯。我個人也很喜歡,特將感想記錄如下:

        整個電影故事分兩條線展開,一個澳門賭場夾縫中求生的倔強女孩,一個洛杉磯職場將自己緊緊包裹的買房經紀,兩條本該毫無交集的平行線,一條線串起賭場內外舔血生涯中渴望傳奇,愛與溫暖的徒然,另一條線穿起海外尋夢人的愛與憂傷。在這樣一個即使是鄰舍也會毫無交集或點頭之交的世代,《北京遇上西雅圖》2的編劇卻用書信生生為我們編織了又一部愛情童話;而這部童話又緣起與於另一個與書,與信和漫長等待這些已被我們遺忘的種種有關的故事。這不是一個讀書,寫信,吟詩盛行的時代,事實上,這是一個書,信及詩都已遠去的年代;沒有多少人再會用太多的閑暇捧一本書,寫並郵寄一封信,或在靜靜地午後讀一首詩。我們已經遠離這些慢條斯理的浪漫點滴很久了,可再見時,埋藏在心底的觸動和感慨依舊。

        整個故事情節不疾不徐,如同一首中速的三步舞曲。女主對生活對愛情的奮不顧身,屢敗屢戰的傳奇,叫我看來,卻不如男主身邊發生的小故事來的更真實感人,也許是因為我們身在其中,更感同身受的緣故吧。三段海外華人的小故事,三種不同的人生,不論成敗,都如同多多少少帶著些酸澀的紅酒,個中滋味,唯飲者自知。

        最讓我感觸良多的,是已經是三代移民的在美華人家庭中的爺爺,他那封一筆漂亮的毛筆字寫就的文言書信,如果沒有人幫助翻譯成英文,竟連他的孫兒也無法在太空站閱讀。我希望隻是“NASA”因某種原因無法傳遞中文,而不是孫子不懂吧?而我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就算他們不在外太空,能讀懂文言書信的又有幾個?讀不懂我們的白話書信的會不會也不少?想起我在校就讀時的一位同學,應該也是第三代移民,有一天突然拿來一張紙給我看,上麵是一排排漂亮的鋼筆字寫就的中文聖經,是她過世的爺爺寫的,而她卻完全不知其意,隻是憑本能留下這一張張字紙,其中的悵然令人不忍細思。

        這種文化的斷層也並不是隻有華人才麵對,我認識完全對日餐敬而遠之完全不懂日語的日裔同事,也見過完全說不上來自己的家庭從哪裏來的小移民學生。文字與文化的傳承是全球化的當代大家共同麵對的話題,居留本土的人也一樣麵臨世界文化的衝擊和挑戰,在這樣的挑戰下個人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北2的編劇和導演依然堅持把毛筆書信和古詩詞搬上大熒幕並打動人心點讚,為堅守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美的所有個體點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