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讀書人

旅遊散記,生活隨筆,分享心得,結交朋友
正文

父親節裏的感慨

(2016-06-19 12:50:19) 下一個

今天是父親節。在美國,節日的大小與商業的參與度有很大關係:商業的參與度越大,節日就越大。盡管一百多年前,就有人要求立個“父親節,”但真的變成正式的節日,要等到72年尼克鬆總統的時候;當初背後真正的推手,並不是那些感激父親的人,而是商業團體,尤其是領帶、賀卡的製造和銷售商;今天主要的商業團體是餐館、衣服零售、和工具製造和銷售商。

聽著挺俗的,貶低了人的真情;卻是曆史和現實。提議幾十年間被多次否決,主要的反對意見也是抵製把人們的真誠的感情商業化,因為普通人在鋪天蓋地的商業宣傳麵前,是很脆弱的。有很多母親,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一大早就等著孩子打電話、寄賀卡;很多女孩子,在每年的2月14日,就暗暗地盼著情人送鮮花、說甜言蜜語。如果電話、賀卡、鮮花、蜜語沒來,尤其是看到微信裏的各種照片、聽到別人不經意的提起,那份對比,那種受傷,比沒有這個節日厲害得多,好像專門在一年裏選一天來證明你是多麽不合格的一位父親或母親、多麽不浪漫的一個情人。

怎樣在這樣的節日裏不受傷?不要等著任何的感恩或祝福。魯迅先生在一百年前,就看到,中國舊式的家族親子關係和倫理,不免崩潰。“迷信破了,便沒有哭竹,臥冰;醫學發達了,也不必嚐穢,割股。” 父親對孩子的養育,不是什麽恩,是愛和責任。父親對孩子的培養,是發展生命,並不給父親任何的權利。但這種觀念的改變,需要幾代人,才能轉變和適應;所以魯迅的那一代,“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孩子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好父親!覺醒、開明。

這個時代的好父親,尤其在美國,也許最好是打開錢包,閉上嘴巴,因為我們自己可能就是那黑暗的閘門;再好一點,就是以一種不屈的生命和意誌,發揮最大的潛力,做最好的公民。像保羅在《使徒行傳》裏說的:“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

但顯然不止如此。

我翻看過去一年與兒子的合影,感到他帶給我的幸福遠遠超過我的付出,他施予我的遠遠超過他接受的。如果沒有他的提議,很多旅行都不會成行;沒有他的陪同,很多旅途會變得枯燥無味;如果他不打棒球,我不會在烈日下幹坐幾小時,而真得看進去了,比賽是如此緊張激烈、扣人心弦。世界的美好,都明明地顯示在那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之中,而正是他的參與,讓我看到和感到了生命中最美的景象和情感。這是他對我最大的施恩。

Father's Day,顧名思義,不是對天下所有父親的,而是對你的父親,或你自己,而慶祝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化十化十 回複 悄悄話 在互相感恩中彼此成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