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心不在

(2016-04-20 21:50:52) 下一個

        午間,飯後百步。

        走著走著,忽然意識到,自己心不在焉。人在走路,心卻在胡思亂想。這恐怕不是飯後百步的初衷吧?飯後百步者,走路消食也。不用心走路,豈不有違初衷麽?

        於是,端起架子,昂首挺胸,甩手闊步,一心一意地走起路來。沒想到,卻招來了一眾路人的側目訕笑,討了一個沒趣!

        回到辦公室,讀了一個帖子,談到人的自控力與習慣。其中講到,每日清晨起床,雖然睡眼惺忪,心不在焉,卻也不礙穿衣、刷牙、梳洗、早餐這一整套流程。日常生活中,這種習慣成自然而無需自控的例子,可說是不勝枚舉。

        有心栽花,無意插柳。世間事,大體如此吧。專心馭之,刻意為之,往往杳無所得;漫不經心,順其自然,反而驚喜過望。世人不解其故,謂之曰玄。

        人之格物窮理,大約有兩重境界:曰為學,曰為道。為學而求心知,為道而致真知。前者專心致誌,自控自律,漸有所悟;後者心無所係,道法自然,豁然開朗。由心知到真知,或遠或近,或長或短,在於個人之修行。二者之間,卻隔著一道門,玄家名之曰:開悟。

        殊不知,此等玄理,並非虛幻。平常之人,亦有悟心。真知的能力,人人皆有,隻是不自覺罷了。比如走路,縱使平常之人,終有一日,也會達到真知的境界:即不用思,不用想,已成習慣,已成自然,是真正知道了“走”。如果偏要用心想著該如何走,反而會走出令路人側目的效果來。

        有悟心之人,從事某種行當,久而久之,都會達到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習慣成自然,就是真知,就是開悟。比如演奏家,操起家夥就能來,而不需要心裏想著指法與曲譜。

        昔者右軍書蘭亭,醉意蒙矓,放浪形骸,其心並不在布局與謀篇。卻揮灑自如,一氣嗬成,得千古第一行書。隔天清醒,歎為神助。日後諸友懇求蘭亭複本,王羲之又曾反複臨摹,縱然十分上心,也難以臻至當時心不在的境界了。

        飯後百步,心不在焉,也許正合了道法自然的微言大義。

 3-18-20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