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設備更新以舊換新能救經濟?

(2024-03-10 06:54:27) 下一個

中國經濟危機的解決方案,除了“新質生產力”, 就是用那些中國占壟斷優勢的電動汽車之類的去傾銷獲得壟斷利潤,對此,我在另文中有過分析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246/202402/23622.html;另一個就是掀起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運動, 主要對內。

2024年3月,中國政府提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旨在刺激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並促進綠色發展。

該政策主要聚焦七大領域:

工業:更新改造傳統產業設備,推廣綠色製造技術
農業:更新農業機械,發展智慧農業
建築:推廣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
交通:更新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新能源汽車
教育:更新教育教學設備,提升教育質量
文旅:更新文旅設施,發展新型文旅業態
醫療:更新醫療設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據估計,這場運動的具體政策將在5月份出台,預期在兩年內完成,將產生5萬億的市場需求。根據測算,這些政策可能導致國民經濟增長0.2-0.5%,按去年GDP17萬億美元算,那就是增量在1.5萬億美元,或10萬億人民幣的GDP增量。如果成功,可能為將中國拖出由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經濟危機作出貢獻。

有人嘲笑這是習近平的拍腦袋之舉,就好比一個老板同時擁有一個拖拉機廠和一個農場,拖拉機買不出了,就讓自己的農場把還可以用的拖拉機低價賣了,去買新的拖拉機以此提高自己的拖拉機廠的銷量。細細算算,可能還是虧得多。

但從一個國家而言,讓某一部分的人吃虧,加強更重要的產業,被認為是正確的戰略。斯大林30年代的工業化,就是靠剝削農民,為工業化籌集了資金。而這種工業化,幫助蘇聯打贏了戰爭,從而獲得了勝利的紅利,使得整個國家的經濟提高了一個台階,成為了超級大國。

以舊換新也有成功的,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曾實施過類似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以下是一些案例:

1. 美國

在2009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推出了“汽車以舊換新”計劃,消費者可以獲得最高4500美元的補貼,用於換購更節能的汽車。該計劃有效刺激了汽車銷量,並幫助美國汽車行業走出困境。

2. 日本

日本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推出了“家電以舊換新”計劃,鼓勵消費者淘汰舊家電,購買節能型產品。該計劃不僅促進了家電更新換代,還提升了日本的能源效率。

3. 德國

德國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高效節能建築改造計劃”,為居民提供補貼,用於改造房屋的能源係統。該計劃有效提高了德國建築的能源效率,並減少了碳排放。

4. 歐盟

歐盟在2015年推出了“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旨在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該計劃包括一係列措施,鼓勵企業和消費者進行以舊換新,並減少資源浪費。

但是,失敗的也很多,曆史上也有一些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失敗的例子。以下是一些案例:

1. 中國

在2009年,中國政府推出了“家電下鄉”政策,旨在刺激農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然而,由於政策設計存在缺陷,以及農村市場需求不足等原因,該政策並未取得預期效果。

2. 印度

印度政府在2012年推出了“汽車報廢政策”,要求所有超過15年的汽車必須強製報廢。然而,由於政策執行不力,以及汽車回收體係不完善等原因,該政策導致大量汽車被非法拆解,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3. 巴西

巴西政府在2013年推出了“以舊換新”計劃,鼓勵消費者淘汰舊家電,購買節能型產品。然而,由於補貼資金不足,以及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原因,該政策參與度不高,最終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因此,推出這個政策既不是什麽蠢豬行為,也不是雄才大略,是常規的經濟措施,成敗皆有可能。從以上成敗例子可以看出,成功的多是發達國家,失敗的多是發展中國家,這說明,政策實施需要考慮具體國情,並配套完善的措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經濟上的事,有些聽上去很荒唐,但細說一下還很有道理。比如以前的皇帝都要一登基就大興土木修皇陵,非常的勞民傷財。現在的經濟學家卻解釋說,這就是一種經濟促進措施,修皇陵可以促進就業,還可以帶動相關行業,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

我們不是經濟學家,姑且聽聽,也漲點見識。關於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我也隻能理解到這裏為止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這就是世界的荒誕之處,為什麽經濟每年都要有增長?1元變成2元是100%增長,10萬億增長1%都是巨額的了,但資源是有限,需求也是有限的,隻能玩這種花招。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經濟上的事,有些聽上去很荒唐,但細說一下還很有道理。比如以前的皇帝都要一登基就大興土木修皇陵,非常的勞民傷財。現在的經濟學家卻解釋說,這就是一種經濟促進措施,修皇陵可以促進就業,還可以帶動相關行業,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
給博主續上:“但是造出的東西沒有使用價值”。
聯想起兩個例子。
在愛爾蘭經常能看到一些石頭塔。
我問當地人,“那些塔是幹什麽用的?”
當地人告訴我,那些塔是 follies,什麽用也沒有。 在愛爾蘭大饑荒時,英國統治者讓人們去建造這些沒用的塔。把塔搭完了以後,就給搭塔的工人發糧食,用這種方法救災。
聽得我哭笑不得。
另一個例子。前一陣,美國國務次卿維多利亞●紐蘭辭職之前,還竭盡全力忽悠議員,企圖說服他們批準給烏克蘭600億美元軍事援助。
她的說法是:這600億美元全會留在美國。
這話怎麽說呢?
她的邏輯是:我們不是把600億美元現款送給烏克蘭。我們是花600億美元在美國兵工廠造武器,然後把造出的武器送給烏克蘭。你看,這600億美元不是全留在美國了嗎?買鋼買鐵買火藥,工廠開工,工人忙。
這600億美元造出的武器,是不是跟愛爾蘭的 follies 差不多?人折騰了半天,造出一大堆沒用處的東西(嚴格地說不是完全沒用處,還是能殺人),然後全白送給別人,自己什麽也沒剩下。可是,就因為這麽一折騰,經濟就上去了!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不應光是推動消費者更新,更應推動生產者在質量性能節能環保智能上麵的更新。不要新產品買來了,質量性能還不如老產品。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說一個新加坡企業升級的事,我在的行業,政府一直提倡升級,不是以舊換新,是給企業指導,引導企業升級,比如組織各種seminars, 把全球先進的理念和企業引進新加坡,提供無償培訓,祭出各種規章製度,獎勵升級企業,和準備升級企業,規範管理和競爭。在自由競爭的市場裏,不升級是抗不過去的。所以在新加坡以舊換新是自發的,積極的。舉個例子,新加坡每10年汽車就換一次,因為如果不換,就得重新買擁車證,花的錢和新車一樣,多數人都自動換了。新加坡醫院的儀器都是最先進的,你沒先進儀器,無法和別人競爭。我在中國做的CT片子,新加坡大夫說看不清,就是咱的儀器都磨損得沒法好好工作了。光硬性組織升級是不夠的,要有氛圍,讓企業人願意這麽做。
Lazyman8064 回複 悄悄話 換啥不如換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