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二戰前應對對美關係的成敗經驗

(2020-07-23 11:06:45) 下一個

關於中美關係,地球人都知道,今後的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將是一段不平靜的日子。冷戰是板上釘釘的了,從最近美國這麽衝動的架勢看,熱戰的可能性也大增了。

在飛機上看了部日本最新的關於二戰的電影“阿基米德的偉大戰爭 ( The Great War of Archimetes) “,講的是一位少年工程天才被山本五十六大將看上,來反對軍方對手優先建設戰列艦“大和號”的方案,從而能把資源集中於建設航母。少年利用戰列艦設計的瑕疵,成功地否定了對方的方案。這時,戰列艦的設計者,一位海軍上將找到少年,闡明了他要製造大和號的意圖:對於永遠也無法戰勝美國,成為世界最強者這一點,日本人民不會服氣,。隻有造一艘讓他們驕傲的無敵戰艦,然後被擊沉了,他們才能真正認命。很有意思的說法!

19世紀以後,世界霸權屬於盎格魯撒克遜集團,核心成員就是現在的美英加澳新“五眼聯盟”。對盎格魯撒克遜霸權的挑戰者計有法國,德國,俄國/蘇聯,日本和現在的中國。“五眼聯盟”的實力是強大的,光五國現在的領土麵積總和就達三千萬以上平方公裏,超過現俄國兩倍,經濟科技軍事實力舉世無雙。在中國以前的挑戰者中,法國徹底歇菜了,德日被閹了,它們都滿足於當個二流國家了,俄國還不服,中國還沒交手呢,怎麽服?

中國應該怎樣應對美國的挑戰?這事兒沒法做實驗,隻能進行曆史研究分析了。和中國目前形勢最有可比性的模型,就是二戰前的日本帝國了。日本和美國的衝突,並不是因為二戰前的幾年內突然形成的,這經曆了幾十年的孕育和發展!讓我們分析一下日本應對的成功以及失敗的經驗,也自己準備一下。最後不管是不是打,總得有個預案,不打不降不走總不是個辦法。

自1853年馬修·佩裏率美國軍艦“訪問”日本為日美關係掀開新的一頁後直到美西戰爭前,日美關係相對平緩。美西戰爭中的勝利者美國和中日甲午戰爭中的勝利者日本從19世紀末開始了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爭奪霸權的角逐。

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勢力大增,日美關係急轉直下,雙方都開始把對方當作假想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日美兩國在中國問題上的矛盾一度變得尖銳。1917年1月2日,日本代表石井和美國國務卿藍辛簽訂了關於中國問題的石井-藍辛協定。在協定中,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特別是在南滿的“特殊權利”,但同時提醒日本不得獨霸中國,必須保證中國的門戶開放和對各國工商業的機會均等。

1921年11月到次年2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了由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國參加的九國海軍裁軍會議和關於遠東問題的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宣布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各國“機會均等”的原則,日本交出所獲得的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華盛頓會議以美國勝利而告終,使日美兩國矛盾公開化,並加劇了美日爭奪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矛盾。1923年2月,日本在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 把美國列為了首號假想敵國。

“九一八”事變後日美矛盾進一步發展,1934年,日本宣布廢除海軍軍備條約,1936年1月又退出倫敦裁軍會議。日本脫離華盛頓、倫敦條約,嚴重地衝擊了凡爾賽-華盛頓體係,這意味著日本與美歐列強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 。1940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使得美國的戰略地位與戰略環境嚴重惡化。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年,美國在亞太地區采取了三項互有聯係的行動:加緊援助中國抗戰;加緊對日經濟製裁 ;開始與日本談判。這樣的軟硬兩手構成了當時美國遠東戰略的實際內容

1936年8月7日,廣田弘毅內閣提出日本的“國策基準”就決定“在外交和國防兩方麵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同時還要向南方海洋方麵擴張發展”,即把“南進”和“北進”兩方麵作為國策方針  。為了實現“國策基準”,日本先侵略中國,實施中間突破,卻陷於中國戰場無力自拔。日本急需從“南進”和“北進”上尋找新的突破口,在1938年和1939年先後對蘇聯用兵,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北進”戰略受到衝擊。


當時國際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1940年夏,德國閃擊西歐成功,荷法相繼敗降,英國也危在旦夕。1940年4 月15 日,外務大臣有田發表聲明,宣稱日本與東南亞諸國及南洋地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日本政府對這一地區的任何變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發表了所謂“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的演說。7月26日,第二屆近衛內閣拋出了《基本國策綱要》,製定了《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宣稱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針是認為“在歐洲戰爭中,舊勢力正屈服於新興國威力之下,僅剩英國一國在苟延殘喘中,世界局勢轉變頗激,日本當前之急務,必須促進其實現者,為脫離曆來受英美拘束之情勢,而以日滿華為基幹,以印度以東及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北的南洋區域為一圈,確立自給自足之態勢,連成此一目的之機會,除今日以外,絕難俟諸來日,良機不再”。

8月1日,外務大臣鬆岡洋右在就職後的第一次演說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此舉意圖,一是在經濟上,為日本的製造業提供巨大和可靠的市場以及穩定的原材料來源;二是在軍事上, 提出要把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變成日本的殖民地,進而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係 。至此,日本的“南進”政策最終確立,  1940年12月中旬在中國台灣省成立軍事研究部,負責“南方各地軍事情報及兵要地理之調查”,同月又命令華南方麵軍對其所屬部隊實施熱帶及登陸作戰訓練。次年3~4月,日本大本營又進行依次假想占領馬來亞之後繼續攻占新加坡的陸海空實際兵力聯合演習,對航空軍部進行海上遠距離飛行(包括夜間飛行)及其與海軍通訊聯絡訓練,並於1941年9月創設空降部隊。 

在資源上,美國對日本也進行了抑製。麵對日本步步緊逼的侵略態勢,美英兩國對日本采取了相應的經濟製裁措施。美國於1940年7月26日宣布對日本實行“道義禁運”、“出口許可證”、“經濟禁運”等措施,在日本進駐印度支那後又對日本實行廢鋼鐵出口許可證製度,英國也於10月18日重新開放了滇緬公路,開始輸運援華物資。1941年7月28日,美、英凍結了日本在美、英的資本,這是“自1931年日本開始侵略擴張以來兩國第一次對日本的侵略行徑采取的抵製措施,是兩國第一次的協調行動” 。但從這些製裁中美英仍不願意過分地刺激日本,特別是未對石油實行禁運。1940年7月26日~1941年1月15日,美國向日本簽署了700萬桶的石油輸出許可證,其中有300萬桶石油已經輸入日本,占1936~1939年出口平均率1/3的數量 。直到1941年8月1日, 美國才宣布對日實行石油禁運,9月美英兩國才停止了與日本的所有貿易。


日本資源極端貧乏,主要戰略資源大部分要依靠進口,而東南亞地區資源豐富,尤其“荷屬東印度是東亞的石油寶庫,年生產量約800萬噸,計為日本的20倍。日本當時每年需用石油約500萬噸,而其自給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 ,東南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領東南亞既可以切斷美英等國援華的兩條重要的路上交通線 :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又可以向西進入印度洋威脅印度,並與德軍在中東會師,向南則可以攻占澳大利亞,稱霸西太平洋。 

1941年3月~12月7日,美日兩國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馬拉鬆”式談判,這為日本發動戰爭贏得了時間 。在此期間,日本完成了南方作戰兵力的部署;提高了軍備生產能力,1941年日本年生產生鐵600萬噸、鋼550萬噸、飛機5000餘架、下水艦艇48艘(包括航母5艘、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完成了戰爭的最後準備。因此,認為日本奇襲珍珠港是倉促之舉的看法,並不正確。日本為了和美國攤牌,已經做了幾十年的準備。

以後的曆史,大家都看到了。雖然日本戰爭失敗了,但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還是值得吸取的。

日本在開戰前的幾十年就開始準備了,並根據形勢的變化,作了盡可能的加強。當日美戰爭爆發當時,日本還是處於有利地位的。

當時日本海軍的實力明顯高於美國和英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總和。日本有十艘航空母艦,美國隻有兩艘,英國一艘。日本的主站飛機性能明顯強於英美,航程能達到1300海裏,以至於菲律賓的美軍毫無防備地受到了轟炸,因為他們根本想不到日本飛機能飛那麽遠。

珍珠港之戰其實不算什麽,日本其它方麵的成果更加耀眼。它與發動珍珠港突襲同時,迅速進攻太平洋區內美國、英國、荷蘭的東南亞屬地,包括馬來西亞、香港、荷屬東印度(現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等地,又進攻分別由澳洲和葡萄牙支配的新幾內亞及葡屬東帝汶,並在東南亞扶殖多個傀儡政權,十萬以上同盟國軍人被日軍俘虜,泰國亦在日本壓力之下加入了軸心國陣營。這段時間裡,日本勢力向西達至英屬印度、以東至新幾內亞群島,形成「絕對國防圈」,並控製了圈內的資源,能掩護日本的海上戰略資源運輸。日本在半年內實現了這個目的,實力還是很強悍的,這並不能完全歸因於運氣。日本為此作了長達幾十年的準備,戰術也反複演練,並與當地的獨立勢力建立了聯係。從印度到東南亞的獨立國家,現在還是很感謝日本幫助了他們的獨立。

在奪取了絕對國防圈的控製權後,日軍又向具有戰略意義的地點發動了進攻。日本奪取了關島,維克島,甚至美洲阿留聲群島的一些島嶼。在印度洋,日本殲滅了英國艦隊,控製了安達曼群島。現屬中國的南海西沙和南沙主要島嶼,當時都有日軍駐守和建設了設施,當時的台灣和海南島都在日本直接控製之下。日本還向美國本土和澳大利亞發動過空襲。

日本最後敗了,肯定是失誤占了主流。竊以為,日本最大的失誤有三。一,日本戰線拉得太長了。本來日本控製東南亞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東印度的石油,但日本得隴望蜀,胃口越來越大,最後把自己撐死了。二是,日本缺乏全局觀念,沒有和盟國德國緊密配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德國隨即對美宣戰,但日本沒有投桃報李對蘇作戰。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主要經過海參崴運輸,而海參崴當時直接在日本的北方島嶼封鎖之下,日本竟沒有加以切斷。在蘇德戰爭最關鍵的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都是調用了遠東兵力才奪取了勝利。麵對美國強大的實力,隻有寄希望於德國取勝,日本才可能與德國合力抑製住美國。三,對占領國沒有采取仁政,以最大限度地爭取他們對日本的支持。

有人設想,如果重新再來一次太平洋戰爭,日本前麵都可以照樣。當攻下南洋後,隻保住石油運輸線,停止對印度,北美方向的攻擊,海空軍收縮處於守勢。同時,對蘇聯宣戰,封鎖蘇聯太平洋港口。和蔣介石媾和,給予各占領國獨立的地位。組織日本陸軍主力,加上中國和滿州軍隊,從蒙古一線進攻,切斷俄國太平洋鐵路,伺機攻占蘇聯遠東地區。

這樣,假設蘇聯在1943年戰敗亡國,英國還在,則英美就不敢登陸諾曼底到歐洲大陸作戰了,美國雖然有錢,但對付擁有了歐亞大陸的德國還是很吃力的。德日可以通過奪取的蘇聯遠東,威脅美國的阿拉斯加。這時候,盎格魯撒克遜集團和軸心國集團才可能正式媾和,重新確定權益分配方案。

曆史無法悔棋,但曆史是可以不斷重複的。學習曆史的目的不是為了去騙人,從中學習到什麽。但願祖國完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0)
評論
xuemei-ky 回複 悄悄話 諾門罕戰役是自日俄戰爭以來兩國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戰爭。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他戰役,該戰役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過去在很多中國書籍中常稱日本的「北進」及「南進」爭論,有一定程度上被諾門罕戰役影響。 「北進」是日本針對蘇聯的戰略部署,而「南進」則是日本為確保東南亞石油等資源的通道,而針對美國的戰略部署。諾門罕戰役的失利,一改日俄戰爭以來日本對俄國形成的固有觀念,使得日本決策者不得不重新評估蘇聯軍事實力以及擱置「北進」計劃,轉而掉頭實行「南進」計劃,最終引發了太平洋戰爭。

對獲勝的蘇聯方麵來說,諾門罕戰役的勝利解除了來自遠東方麵的威脅。 1939年9月17日,在諾門罕停火協議之後兩天,蘇聯入侵波蘭,和納粹德國瓜分了波蘭。遠東的安定也使得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得以地將遠東部隊調往西線,使得蘇聯在這個戰爭中避免了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

諾門罕戰役的勝利,也使蘇聯進一步鞏固了對蒙古國的控製,並為以後的「雅爾達協議」確定蒙古國保持現狀和蒙古國的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
飯盛男 回複 悄悄話 各種世界組織為了調和各種矛盾而建立存続。固然有超過調和能力的矛盾発生、但是、咱們不能直奔主題阿。就如死是王道、不能一出生就去死吧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飯盛男:“2戦後、為了防止世界戦爭再爆発、成立了関貿世界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等 ”

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打起來,主要原因是美蘇都持有毀滅對方N次的洲際核導彈,所以都不敢大打一場,隻好通過傀儡代理人打局部戰爭,中國當時在韓戰死傷無數,為蘇聯和金家王朝作嫁衣裳,也隻是美蘇冷戰的小插曲而已。

所以啦,在座各位能活到今天應該好好滴感謝核武器!
NJM 回複 悄悄話 +++1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周8皮 “帝國內部的陸海之爭,海軍得勝。戰略重心轉向了東南亞,澳大利亞方向。”

看過日本人自己拍的電影《山本五十六》,山本本人是有大局觀的,認為美國實力比日本高太多,不主張和美國交戰,後來是被日本內部主戰派逼上梁山,所以想奇襲珍珠港,速戰速決打垮美國意誌。

但是二戰時美英分別破解了日本和德國的軍隊電報密碼,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美國就已經知道了,當時羅斯福總統故意假裝不知道,但悄悄的把航母等重要軍艦駛離珍珠港,讓日本炸了幾首不重要的軍艦。羅斯福一直想參戰,但是當時美國國內民意和國會是不想參與二戰,所以羅斯福用珍珠港死亡兩千多人的苦肉計迫使美國國會同意參戰。

山本五十六座機被美軍戰機擊落,也是美軍破解日本海軍密碼,對山本的座機路線圖了解的清清楚楚。
飯盛男 回複 悄悄話 日本的右派説太平洋戦爭是日本的自衛戦爭。美國把日本逼到墻角了日本沒選擇餘地雲々
2戦後、為了防止世界戦爭再爆発、成立了関貿世界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等
如果従這些角度來看問題、會有別的感受的
周8皮 回複 悄悄話 日軍沒有進攻蘇聯,一個是樓下不少人說的諾門坎被蘇聯人教訓了。二是帝國內部的陸海之爭,海軍得勝。戰略重心轉向了東南亞,澳大利亞方向。
現在去看記述戰前日本的各種紀錄片,小說,影視作品(歐美和日本人自己的,不包括大陸)。會發現西朝鮮和昭和日本無數魔幻相似點:語言純潔運動(禁止使用來自歐美的外來語,片假名),對美七成論,九段漸減作戰,最高領袖戰無不勝,英美都是怕死“少爺兵”,打痛英美鬼畜“以勝促談”。。。
Norstar 回複 悄悄話 為了反美,連日本鬼子都成你丫謳歌的對象了? 你丫不僅是個豬頭,還是個無恥漢奸。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回xuemei-ky:在諾曼坎打過,被蘇俄打殘了。

諾曼坎的時候,德蘇還沒有交戰,德蘇打得燦烈的時候是日本從滿蒙出兵蘇聯的最佳時機。

回man008 :當時日本上層研討過出兵蘇聯,但發現日本絕對沒有能力跨過蘇聯遠東到歐洲區域的能力。

日本當時不需要打到歐洲,隻要能把蘇聯部分軍力拖在遠東地區就可以了,這樣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黑海沿線就不至於太被動,說到底還是日本島國人沒有大局觀。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回xuemei-ky:在諾曼坎打過,被蘇俄打殘了。

諾曼坎的時候,德蘇還沒有交戰,德蘇打得燦烈的時候是日本從滿蒙出兵蘇聯的最佳時機。

回man008 :當時日本上層研討過出兵蘇聯,但發現日本絕對沒有能力跨過蘇聯遠東到歐洲區域的能力。

日本當時不需要打到歐洲,隻要能把蘇聯部分軍力拖在遠東地區就可以了,這樣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黑海沿線就不至於太被動,說到底還是日本島國人沒有大局觀。
randomspot 回複 悄悄話 曆史回顧的不錯。八年抗戰, 最終把日本拖死。 要是中國早早就投降了, 加入了軸心國團隊, 曆史很可能就改寫了。 猶太人被種族滅絕了。 北美偏安一方;歐洲成了德國一國; 亞洲就是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了-- 成為亞洲-歐洲(德國)-美洲三大勢力圈。
想家的人1963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日本在占領東北和華北後,也有日本的地質學家來勘探過,由於種種原因,宣布東北和華北沒有石油,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以至於把整個日本陪了進去。試想如果日本人在中國找到石油,其南進戰略可能完全重寫。
BananaeEggs 回複 悄悄話 日軍在奪得南洋石油資後,向日本本土開駛的運油船,悉數被盟軍空軍炸沈於途中,葬在海底。日本最大的失誤,在於珍珠港偷襲成功後,美國西海岸門戶大開,日軍若登陸加州,可一直打到芝加哥,然後再逼美國簽停戰條約。島國的日本人,目光短淺,隻看到東亞共榮圈,哪是地大物博的美國對手。耍痞子無賴的中國共產黨,早就該垮台了,美國若能替天行道,世界甚幸!華夏甚幸!
man008 回複 悄悄話 在諾曼坎打過,被蘇俄打殘了。


嘎德 發表評論於 2020-07-23 11:50:35
我也覺得奇怪,當年德蘇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日本從滿洲一線攻擊蘇聯是很佳的時機,日本人島國出生眼界還是太窄,看不到大局。
--------------------------------------
看過一名日本高官戰後寫的回憶錄,當時日本上層研討過出兵蘇聯,但發現日本絕對沒有能力跨過蘇聯遠東到歐洲區域的能力。
xuemei-ky 回複 悄悄話 在諾曼坎打過,被蘇俄打殘了。


嘎德 發表評論於 2020-07-23 11:50:35
我也覺得奇怪,當年德蘇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日本從滿洲一線攻擊蘇聯是很佳的時機,日本人島國出生眼界還是太窄,看不到大局。
mpc8240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德日是二流,土共最多算三流。
你是個被閹過的不入流。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勸誡毫無用處, 因為你沒有看到當今中國與當年日本的根本不同。

當年日本與美國是獵豹與雄獅的關係, 獵豹要做東亞領主,而雄獅不許, 而起戰爭。

當今中美完全不是這樣的關係。

灣區金頭腦 回複 悄悄話 不是它不想收縮,而是美國不會讓日本有好日子過。蔣介石抱上美國大腿,根本不會與日本媾和。除非軸心國同時打贏斯大林格勒和中途島,否則日本肯定不敢打蘇聯
灣區金頭腦 回複 悄悄話 杜立德1942年空襲東京,日本一氣之下打中途島結果慘敗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我也覺得奇怪,當年德蘇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日本從滿洲一線攻擊蘇聯是很佳的時機,日本人島國出生眼界還是太窄,看不到大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