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殘酷青春的箴語

(2019-01-20 19:27:43) 下一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台灣導演楊德昌1991年的作品。本片獲1991年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判團大獎及影評人大獎,法國三大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獎,台灣第2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二十多年過去了,楊德昌也去世了,但這部片子的聲譽越來越高,甚至有人把它譽為華語片第一位。而最近美國一家公司將該片轉成數碼全長版,當它出現在華人電影網站多瑙時,我花了快四個小時看完了這部片子。

這是一部根據台北發生的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60年代初,楊德昌就讀的學校夜間部初二的男生茅武因女友移情,在牯嶺街刺死了他的女友,當時震驚台灣社會,也給楊德昌留下深刻印象——那一年楊德昌14歲……

後來,楊德昌同學在美國學電腦,攻碩士。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改行拍上了電影。1991年,楊同學把牯嶺街的一些故事搬上了銀幕。或許是因為這個故事混雜著導演本人過去中學階段的真實成長經驗與時代抑鬱體驗,故在影片中交織呈現出比從前作品更複雜的情感關係。在楊德昌的創作生涯中,很少有如此龐大的製作架構。尤其是對年代寫實性微小細節的雕琢,都處處流露著創作者對自身成長經驗的虔敬感情。而且這部作品在保持他一貫的內省風格同時,同從前作品相當不一樣地彌漫著一股特殊的有著些許溫暖意味的情感,雖然這種情感表現得很克製…

大陸的薑文拍過一部著名的青春片“陽光燦爛的日子”,而這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英文名叫“Brighter summer day", 漢譯非常類似,講的故事也很類似:青春。但牯片把青春表現得更為殘酷,也更為深刻!

簡單介紹下故事情節:在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的男生小四是個置身學校幫派對立之外的好學生,父親是奉公守法的公務員,母親在小學代課,1949年從大陸遷來台北。家裏共有5個孩子,張震是家裏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小四與家世不幸的女同學小明十分投緣,暗生情愫,但大家都知道小明是逃亡的黑老大哈尼的女朋友。小明父親早逝,母親多病,寄人籬下,她很早熟,屬於典型的”綠茶婊“,周旋於不同男生之間。

小明的男友哈尼回到台北,過於自信自己的勢力,哈尼單刀赴會“眷村幫”,結果被對方的老大小山東推到了汽車輪下喪生。小四參與了圍剿“眷村幫”替哈尼複仇的行動,小山東被殺。小四父親涉嫌政治案件被迫寫交待材料並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經質;母親受牽連被免掉了教職。小四因為衝撞校方被勒令退學,準備努力學習考日間部的插班生。

一次小四帶小明到他的好朋友,高幹馬司令的兒子小馬家玩。小明見小馬有權有勢,就賣身投靠,順便讓媽媽到馬家當傭人。這件事讓小四難以承受,他與小馬吵翻。在牯嶺街的舊書市上,小四帶刀本來想伏擊小馬,看見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跡,而小明卻斷然拒絕了。失去控製的小四接連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當場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審被判死刑,由於此是國民黨當局遷台後第一宗少年殺人案,各界紛爭後,台灣高等法院更審為15年徒刑。

這部電影與我本人的經曆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台灣的60年代,很像大陸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我正處中學時代。青春的荷爾蒙,改變了我們的身體,也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教育,熏陶我們彷佛是古代的士大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以為隻要努力,就可以實現一切,不用去諂媚。愛情也如孔雀東南飛描述的那樣,從一而終,忠貞不二。

而我們麵臨的社會,是個等級森嚴,人身依附的關係社會,不諂媚隻有死路一條。愛情也是充滿功利和爾虞我詐,女為利己者容。想象中的社會和現實中的社會如此不同,青春就成了個羅馬鬥獸場,殘酷無比,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男孩青春期參與幫派,打鬥似乎是世界共性的問題,但我確實注意到現在中國的中學不如以前那麽明顯,而在海外的中學生中,愛讀書的民族如中國,印度,猶太人就比其他種族陷入幫派的情況要少。牯片在描寫幫派鬥爭方麵非常寫實,對幫派頭子所具有的那種天生的領導力也有了非常鮮活到位的描述。

情殺是自古第一殺人動機,在青春期則表現得更為明顯了。電影中有兩個女孩,小翠和小明。她們雖然很年輕,但對這個社會的認識的並不單純了。小四天真的地方,是以為通過自己,能保護她們,改變她們,從而讓她們過上更為道德的生活。這樣的活 ,首先激怒了小四隻不過拿來作backup 的小翠,然後激怒了小四真心相愛的小明。“你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而我和這個世界是一樣的”,這句讓小明送命的話,代表了女人的核心價值觀。她的意思應該是說,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男人提供保護,提供生活基礎,女人貢獻她們的感情和身體,這沒什麽錯,天經地義。你什麽都沒有,就憑幾句甜言蜜語,就想獨占我的身體和感情,還話中有話,暗示我是個蕩婦壞女人。你算老幾,輪奸也輪不到你!

小馬則是一個和小四完全不同的人。他是個官二代,在黑道裏也吃得開。台灣和大陸是一樣的,黑道必須在白道的夾縫裏生存。小馬和小四是好朋友,在很多方麵都罩著小四,甚至把自己玩過的女孩送給小四玩。所以小四也不是啥好人,和魯迅說的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小馬對小明並沒啥好感,曾因小明走火扇了她一耳光,還告誡小四不要為了女人壞了大事,女人嗎, 就那麽會事,有點劉備的那句“兄弟是手足,妻子是衣裳”的意思。小明送上門,他也笑納,確實可能沒意識到小四那麽在意。小馬代表了男性中對男女關係看透了的一類,但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總是如魚得水。

這部電影確實堪稱經典,看一遍確實不夠。過一段時間再看,可能又能寫一篇觀後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