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沙尼亞印象

(2018-10-27 11:37:57) 下一個

我對愛沙尼亞的印象,隻來自於電影“1944”和得獎片“Tangerine", 總之是個悲慘的苦逼民族,被夾在德俄兩強之間,苟且殘生。而真實的愛沙尼亞曆史,比我想象的還要慘!

在此曾舉辦過十萬人的音樂會

還記得蘇聯舉辦過奧運會嗎,塔林是個點,有個奧運村

塔林港曾是俄蘇的著名軍港,現在是愛沙尼亞的重要商港

愛沙尼亞地區的史前先民是屬於芬蘭-烏戈爾人的愛沙尼亞族人。至1227年,愛沙尼亞漸被丹麥和日耳曼人的利窩尼亞騎士團(持劍騎士團)征服,基督教因而進入。自此以後,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其中包括丹麥、瑞典、波蘭,最終被俄國兼並。

18世紀被俄羅斯沙皇國吞並,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再次被蘇聯吞並。1991年,愛沙尼亞再次恢複獨立。

塔林新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1918年2月25日,愛沙尼亞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漢森男爵(Baron Dellingshansen)領導下發動暴動,請求德國軍隊進入愛沙尼亞。根據1918年3月3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俄)與德意誌帝國簽訂的布列斯特和約,蘇俄將芬蘭、愛斯特蘭(愛沙尼亞)、裏夫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地區割讓給德國,蘇俄紅軍和俄國赤衛隊從這些領土上撤出。之後德國曾在被蘇俄割讓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地區建立一個從屬於德意誌帝國的波羅的聯合公國,以梅克倫堡的阿道夫·弗裏德裏希公爵為元首。

1918年11月,德國爆發11月革命,隨後於11月11日宣布投降。蘇俄借機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試圖收回割讓給德國的領土。在這種情況下,愛沙尼亞於1918年11月28日宣布獨立,國內的德裔居民組建了誌願軍團,和新組建的愛沙尼亞軍隊一道抵抗蘇俄紅軍和赤衛隊的進攻。1919年2月1日,曾經率兵參加芬蘭內戰的德國將軍戈爾茨(Rüdiger von der Goltz)率領由德國軍人組成的“自由軍團”(Freikorps)前往愛沙尼亞援戰,最終令蘇俄政府在1920年2月2日與愛沙尼亞簽署《塔爾圖和約》,蘇俄“無保留地承認愛沙尼亞國的獨立,並自動地永遠放棄俄國……對愛沙尼亞人民和領土所持有的主權權利”。

蘇聯時代的紀念碑,現在成了愛沙尼亞的恥辱碑

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條約的秘密附件中,兩國劃分了在波蘭和波羅的海的勢力範圍:“如果對於……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和立陶宛所屬的土地進行領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立陶宛的北部邊界應成為德國和蘇聯勢力範圍的邊界……如果對於屬於波蘭的土地進行領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德國和蘇聯的勢力範圍大體上應為納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桑河為界”。

根據這一秘密附件,蘇聯於9月25日與愛沙尼亞開始談判,9月28日與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在戰爭期間占領某些港口和軍事設施、並在有關地區駐軍的權利。1940年6月16日,蘇聯向愛沙尼亞提出所謂“保證實施互助條約和防止反蘇挑釁行為”的要求,隨後出兵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員,廢除憲法,建立了共產黨政府。1941年6月14日,愛沙尼亞被蘇聯吞並,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為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的占領和吞並沒有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承認,美國還凍結了愛沙尼亞國家銀行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3個星期後即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愛沙尼亞人視德國軍隊為“解放者”,並與其展開合作,在黨衛軍中還成立了一個愛沙尼亞師。1944年9月德軍從愛沙尼亞撤退時,蘇聯再度佔領愛沙尼亞,原愛沙尼亞共和國總理約裏·烏爾洛特斯宣布成為總統(原總統康斯坦丁·帕茨已於1940年被蘇聯逮捕),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組建了流亡政府,該政府一直延續到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愛沙尼亞損失了22萬人,相當於戰前人口的1/5。有8萬人流亡到西方。

由於愛沙尼亞人與德國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遭到蘇聯的強烈報複。蘇聯紅軍轟炸了塔林和納爾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蘇聯重新占領愛沙尼亞後還進行了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反抗蘇聯占領的愛沙尼亞遊擊隊“森林兄弟”一直戰鬥到1948年(立陶宛、西烏克蘭的類似遊擊隊戰鬥至1950年代),最後一名遊擊隊員在1978年才被逮捕。為了報複愛沙尼亞人參與蘇德戰爭,蘇聯還調整了該加盟共和國的邊界,把一部分領土轉給了俄羅斯。從1949年5月起,蘇聯開始向西伯利亞流放愛沙尼亞人,並遷入俄羅斯人,以改變該共和國的人口構成。至1952年,愛沙尼亞人在該共和國內的比例已從1941年的90%下降至48%。

寒酸的總統府和政府辦公區

斯大林去世後,蘇聯對愛沙尼亞的控製有所放鬆。從1950年代後期開始,愛沙尼亞人被允許與外國聯係,1960年開通了塔林至赫爾辛基的輪渡。在愛沙尼亞可以接收到芬蘭的電視節目,但電視要經過特殊改造。戈爾巴喬夫時代,對愛沙尼亞的控製進一步放鬆,該國開始出現持不同政見的政治團體及政黨,例如愛沙尼亞人民陣線、綠黨、愛沙尼亞民族獨立黨等。1988年11月16日,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通過了關於共和國享有獨立於蘇聯的主權的聲明,1989年1月通過了將愛沙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的法令,同年2月24日恢複了第一共和國時期的藍黑白三色國旗,8月和11月通過了新的選舉法。1989年8月23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發起了「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紀念三國同在二戰中被蘇聯非法佔領,追求恢復獨立。

感謝葉利欽

獨立後,愛沙尼亞的發展非常迅猛,不但把原蘇聯共和國遠遠甩在後麵,也遠遠超越東歐國家,而幾乎成了北歐的一名,雖然其地理位置不屬於北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愛沙尼亞與芬蘭的特殊關係,很多芬蘭人都選擇在物價較低廉的愛沙尼亞工作和生活,芬蘭很多公司也遷到愛沙尼亞,這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港台企業遷到大陸類似,有個富親戚總是好事。

國內有些人說起民主總拿非洲說事,其實愛沙尼亞就是民主化後超級成功的一個例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hidong1983 回複 悄悄話 遊記無論文筆還是攝影,都是一流的????
小二哥李白 回複 悄悄話 不錯的介紹。。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