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堅強是一種有意義的品質嗎?ZT

(2016-08-31 19:53:29) 下一個

當我問資深大學教員和管理人員,這些年來大學生有些什麽變化時,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回答:“今天的學生比以前幾代人有更多的成就,但是情感上也更脆弱。”

似乎的確是這樣。今天的學生很棒,但他們都將彼此浸泡在認可與讚美的海洋裏,仿佛是要相濡以沫,共禦某種安全感的缺失。無論你怎麽看大學校園的抗議活動,對觸發警告(trigger warning)、安全空間(safe space)的渴望,看上去的確是源自一種情感的脆弱性。

如果跟中年人來往,你會時不時聽到一類故事,告訴你“蘭花一代”正在到來。他們說,曾幾何時,孩子是在嚴苛的環境裏長大的。他們在家裏必須完成繁重的體力勞動,還要在遊樂場裏跟人打架。然後他們會去工廠做苦工,或是在部隊裏懂得什麽叫強硬和堅毅。

但今時今日,“直升機父母”會對孩子百般嗬護,讓他們避開挫折和艱難。他們會督導每一次的遊樂場衝突,讓孩子永遠無法學會如何處理糾紛或麵對痛苦。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太過懷古傷今卻也不必。我們在過去的許多堅毅表現,實際上隻是冷酷。那時候,我們更傾向於把情感封存起來,披上厚厚的防護層——有的男人變得冰冷、寡言,有的女人變得敏感、花哨、不可一世。

而很多人通過酒精來讓自己稍稍恢複一點知覺。

也許該重新審視堅毅這回事了,至少應該跟剛強區分開來。在情感上的堅韌並非某種戒備姿態。這無關乎給自己穿上盔甲,讓人無法傷到你。

我們欽佩的那種堅韌的人並不堅硬;他們是熱切的。他們對一些事業、理想或關係有著虔誠的堅持。這種更高尚的渴望使他們能夠經受挫折、痛苦和背叛。

用武術人士的話說,這種人像水一樣強悍。水在重擊之下會被擊破,受到嚴重的影響。但它可以吸收這股力量,因為擊打是短期的,它的自然形態是長期的。

有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在被恐懼吞噬。他們在痛苦中感受和生活著。但是他們能挺過去,他們的熱切渴望仍在,他們會回到一種經過改變的完整性。

這樣想來,堅強、堅韌和強硬並非人天生就有的。你無法像擁有一件工具一樣,單單擁有其中的某一項。它們是在一個終極目標的感召下產生的方法。

約翰·R·劉易斯(John R. Lewis)可能不是天生強硬,但他以民權的名義強硬了起來。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可能不是天生堅定,但她以上帝的名義堅定了起來。我們身邊的人可能不是一直堅強的,但當他們要保護自己所愛的人時,當他們要追求自己的未來夢想時,他們就會那樣。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在追求自己的終極目標、自己的人生意義時,就會更堅強。如尼采所說,“一個知道為什麽活著的人,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簡單說,父母的過度嗬護並非導致情感脆弱的唯一原因。還可以是因為一些事導致一個人難以找到自己的終極目標。因為現代心理學的文化導致有關心理特征的談話和道德訴求分離了開來。因為現代大學的風氣是假借“審辯思維”之名,鼓勵學生保持冷漠和惡性的多疑。因為現代精英政治的身份準則促使人們去追逐成功的符號,盡管他們並不真正渴望那些符號。

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當我們還沒有不顧一切地讓自己投身於一個社會角色中,當我們沒有對某個人許下承諾,當我們感覺就像在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裏遊泳,我們就會變得脆弱。

如果你真想讓人強硬起來,那就讓他們對某個事業產生一種情懷,讓他們對某人傾心,讓他們去堅守某種世界觀,把今天暫時的痛苦置於一種更宏大的希冀的語境中。

情感脆弱看上去是一道心理題,但它的答案隻能是哲學的。隻有為了某種真理、使命或愛而不顧一切時,一個人才會真正強硬起來。一旦這麽做了,他們就能承受很多。

我們這個時代認為,老於世故就等於不抱幻想。但是那些有幻想的人,才是真正難對付的家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xinxinchi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值得一讀。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