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哥

葉色至深,落地滋根......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拍爛的鷹巢

(2017-05-29 15:18:11) 下一個

拍爛的鷹巢

       最近,灣區攝友炒熱一個打鳥窩點。那是Milpitas Curtner Elementary校門前,一對成年白頭鷹在其中一棵紅杉樹上落腳築巢,孵蛋育子。發燒友們幾乎天天有人去拍照,個個都舉著大炮,“哢嚓哢嚓”連拍不斷。幾個攝影群差不多每天都有追蹤報道,“親子照”精彩紛呈,點讚評論熱鬧非凡。前日周六一早,我也湊熱鬧與攝友們相約而至。先見雌鷹站在樹尖上望風放哨,後聽下麵巢穴中小鷹時而鳴叫“喊餓”,時而鴉雀無聲。我們猜測,雄鷹不在,應該是出去打食尚未滿載而歸。這場景令人聯想起那句歌詞“你守在嬰兒的搖籃邊,我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接著,我們對“娘倆”分別拍了一陣後,坐下來邊聊天邊等鷹爸爸回來。當然,聊天的話題也離不開家長裏短。但我的思緒一直圍繞在鷹一家的單純,人一家的複雜對比之中……
白頭鷹,因頭上長著白色羽毛而被命名。他們的衣食住行,生長繁衍,完全靠自然規律。雄雌依生理需求,簡單相識,彼此默認,築巢安家,交配下蛋,孵化育子。然後一個警戒看護,一個辛勞捕食,可謂天經地義,配合默契,悉心育雛,無怨無悔。但令人好奇的是,什麽天道驅使,讓其如此循規蹈矩,毫不偷懶?又無償喂養且甘心情願?理性上講,這又是何必呢?含辛茹苦把幼崽養大,小鷹會一躍而飛,幾乎再懶得回頭。從此,兩代毫無瓜葛,親情關係也一刀兩斷。他們生存繁衍,始於自然驅使,自然形成,自然發展,再回歸自然,周而複始。

       人是高級生物,享受所謂人為的親情,素有“夫妻恩愛,白頭偕老”,“隔輩肉,親不夠”,“四代同堂,天倫之樂”。但許多僅僅是願望而已。豈不常有人講“哪有碟子不碰碗的”?且不說美國近半夫妻因種種原因離異,人所共知的“婆媳關係”多被稱為血性天敵,往往會鬧得人馬仰翻,勢不兩立。凡此等等,是否是人為悲劇?白頭鷹才可名符其實“白頭偕老”,因為它們頭上的白羽毛天然促成,生出來後就慣常貫穿到老,一白到死。成家育子,它們更是任勞任怨,從不反悔,絕無半途而廢打退堂鼓的,可謂是人類楷模。人,往往追求精神食糧,男女走到一起跟鷹的雄雌相遇截然不同。鷹是遵循自然,人卻要講條件,特別要講身外條件,包括經濟,政治,家庭背景等等。條件成為一種男女交往的無形枷鎖。走到一起後,因原始基礎多建立於身外條件之上,就很容易鬧思想矛盾。繼續難以維持的,就分道揚鑣,無法象鷹一樣“白頭偕老”。倆人結婚,也未必象鷹一樣為了繁衍,繁衍了也未必真管,真管也未必管對,管錯就等於變相給孩子帶來更大傷害,傷害至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然後老少皆傷。那對管孩子而言,家長何不回歸自然,象白頭鷹一樣,讓其一旦翅膀夠硬就自然放飛呢?人為因素頗大的悲哀,莫過於政治取向的不同而反目成仇。一個好端端的家庭為此分崩離棄,也大有人在。但政治以及經濟和家庭背景條件對白頭鷹而言,毫無意義。那是人類聰明絕頂,逆向思維的附屬產物。人在盡力擺脫動物本能,走向所謂文明高雅的同時,是否有些東西已開始智障人類,令是非難斷,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呐?與其如此,何不象鷹一樣返祖歸宗?

       校前栽樹,象征教書育人,特不易;樹上築巢,僅為孵蛋喂雛,很單純。然而攝友們所熱衷的不是那家雀小鳥,卻是絕對的大鷹。那鷹雛一旦翅膀長硬,即可鵬程萬裏。希望本地的芊芊學子,借此白頭鷹在校門前紅杉樹上築巢之運,也能學有所成,將來如樹成材,似鷹翱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pletea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