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桂林三天遊為桂林做了一點小貢獻。旅遊,我還是那句,自由行比跟團舒服多了,起碼不受到導遊節製,例如這次桂林行最後一程購物,導遊叫我們為桂林做點貢獻,他說我帶你們去購物中心看看,你們可以不買,但會有人一對一跟在你屁股後麵一直陪著你。在這種不太情願之下我們也隻能被迫為景區做點小小貢獻了。
我們這次桂林行遇到一個好人、狂人,我們這次桂林遊最後一程是購物,導遊把我們帶到木龍湖的外賓玉器展廳,據導遊介紹,這個展廳疫情前是專門招待外賓的展廳,疫情後才開始接受國內訪客。導遊帶我們進入展廳後,工作人員把我們(十五個人)帶到一個小房,小房是用來給遊客講解珠寶玉石內容的地方,首先是一個女孩講解珍珠內容,講完後女孩用手機叫講玉器的人來,由於時間關係講玉器的兩位教授已下班了,臨時叫了一個玉器工場助理(他自我介紹)進來,這個小夥子很狂,一進來就問講珍珠的女孩你說完沒有說完了出去,語氣態度非常狂。
此小夥子年紀大約廿多歲,人看起來很老實,他一開口就說我是臨時代替來給你們講解玉石的,我也知道你們已經買過玉器了,不指望你們再買了,隻是隨便講解一下就算了。他說什麽叫硬玉和軟玉,他說玉是不分真假的,隻分A貨B貨C貨。這時一個上了年紀的女團友年紀五六十歲左右走到他前麵,舉起手上的玉鐲問小夥子我這個玉鐲是屬於那種貨?小夥子不加思考衝口而出你這不是玉是石粉加工形成的。
小夥子也太不????人情世故了,一點麵子都不留給別人,他這種實話實說弄得那位女團友非常尷尬,左看右看她手上的玉鐲麵上表情非常難看,也難怪她會有這種反差,高高興興帶著以為是真玉一下子就變成石粉貨,如果換作是我我也接受不了更何況她是個女的,她的手鐲如果是祖傳下來的傳家寶或老公送的,今後繼續帶著如果被人識破怎見人?所以說,玉這東西自己喜歡就好千萬別叫人檢測,如果測出是次貨假貨,要是老公或男朋友送的如何收場。
講解完後小夥子就帶我們進展廳,這時我在展櫃看上了一個和田玉(墨玉)足金金鑲王的玉墜,價格是6800人民幣,服務員剛把玉墜拿上櫃麵這時小夥子也在服務員旁邊,他二話沒說1500給你他這話一說,站在旁邊的服務員和我們團的十多個人都覺得驚訝,6800元變1500?服務員說是6800元,小夥子說就1500元剩下的入我數,夠狂吧。6800變1500不買是傻子。服務員拿了這個金鑲玉玉墜後說我帶你們到一個小房,據她說這個小房是專門接待領導人的,很少人有資格進這小房來。
她把我倆帶到小房後開始把玉墜穿繩,這時小夥子也進來了,他問我這玉墜是自己帶還是送老婆或送別人我說我送我女兒他問女兒多大我說卅二了目前還沒有男朋友呢小夥子一聽說不要買這個、我介紹另一個給你,說完立刻走出小房到展廳拿來另一個緬甸翡翠玉墜進來說這個好。也是,墨玉的確不太適合女孩,男人帶墨玉女人比較適合帶翡翠。我一看價錢太貴了28600元我說不要,他說照原來那個價1500元,夠狂吧?服務員開始穿繩了,我覺得繩子不好看同時看見櫃裏有一條吊珠的,我問服務員我要珠子那條可以嗎?服務員說那條要加300塊錢,小夥子又搭話了不用加錢算我的,我隨便找些碎料就有了夠狂吧?
這時服務員正在換繩,小夥子又出了小房,沒多久小夥子拿了一個盒子進來說這盒子東西送給你們他把盒子放在玻璃櫃台麵,我們一看盒麵上價錢316000元,我們還不知道盒子裏麵裝的是什麽,我老婆就衝囗而出太貴重了我們不能接受,難怪我老婆有這種反應,先不論盒子裏裝著的是什麽東西,隻看上麵寫著的價錢就很難接受,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下子送一件這麽貴重物品給我們,的確很難接受。後來他說那就這樣吧兩件收28610元,夠狂吧?最後我們就用了28610買了這三件東西(一個A貨翡翠玉墜(有證書)和一盒和田玉(墨玉)足金甲骨文十二生肖金鑲玉(也有證書))和一條珠鏈。他說這套十二生肖是用一塊和田玉製作出來的,不能拆開送人,隻能當作傳家寶,本命年就拿岀來帶帶,這三件東西櫃麵價是(316000+28600+300=344900),最後隻收我們28610元。
我對玉一無所知,但我個人認為辨別玉器這類東西,要看在那裏買,街邊、普通玉器店,正式珠寶店,還是展廳,展廳還有兩種,一種對國人開放的展廳,另一種是國家認證專門對待外賓的展廳,在這幾種玉器場所那一種最可靠。各位分析一下。當然,時來運轉時在街邊也有可能買到寶。在外賓展廳賣假貨次貨,外賓買了貨後拿去檢測,如果是假貨次品,國家麵子何在?麵子值多少錢?我們普通人可以不要麵子,國家信譽可要講的。
最後我想一問,互不相識第一次見麵,這小夥子為什麽對我們這麽好?我們是否撿到寶了?這兩件東西都有證書應該不是假貨吧?騙我們?騙我們什麽?假貨還好說,如果是真的呢?他圖什麽?這小夥子對其他人是否也一樣?還是我這次在老家拜了一下天後宮娘娘。服務員說這個展廳的玉器都是他家的,據說是他父親叫他出來煆煉煆煉。我回英國後和他聯係過,我有個親戚在香港做古玩兼玉器的,想介紹給他們認識,他後來回話:謝謝叔叔,我家現在做的是大陸生意,我爸說做好國內市場了解熟悉了再說,不要好高騖遠,有機會我去香港的話我再聯係您約一下認識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