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加菲貓

喜歡逍遙自在的碼字,興趣廣泛,常常有感而發,並不拘泥於什麽主題。
個人資料
費城加菲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故事分享:家有貓女初長成(2)

(2017-03-17 16:26:13) 下一個

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所以布置了作業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曆史,地理和文化,並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這應該是女兒在美國小學要求完成的第一篇讀書報告。

過了幾天,女兒完成了這篇作業《中國:我的祖國》。沒想到,打印出來的竟是一本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萬裏長城,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有文字,有圖片,熱熱鬧鬧。當看到女兒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並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本貓有點茫然,真的有點不知所措。因為,這是本貓大學畢業後才使用的論文寫作方式。對於這篇讀書報告,本貓沒有進行評判,也不知道應該怎樣讚揚。

不久,女兒的另一個作業又來了。這次是《人類文化之我見》!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邊際可循,那這次真可謂是不著邊際了。這樣天大的題目,在中國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嗎?女兒又是幾個晚上坐在計算機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她那專心致誌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樣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 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女兒,很快就把文章做出來了,這次打印出來的有10頁,又是自己設計的封麵,還有手畫的插圖,文章後麵又列著那一本一本的參考書。 她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麽是文化?其實特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樣子,似乎她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

後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麵有泰勒女士的批語:“我布置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沒有評價,既未說對,也沒說不對。我問女兒這老師的批語是什麽意思,女兒說,老師沒為我們驕傲,但是她為我們震驚。 “是不是”? 女兒反問我。我無言以對。心中隻是在想:泰勒老師希望他們進入的是什麽境界呢?  

女兒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係統查找她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孩子麵對她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裏去和怎樣去尋找答案了。  

女兒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審視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老師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老師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美國的老師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卻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麵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老師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嚐試。  

教育不僅深刻地作用著一個人的一生,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一個民族的命運。國家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的關鍵就是教育。中華民族,我們這樣一個正在全麵謀劃自己未來前程的民族,是否應該認真審視我們為孩子們提供的教育環境?我們中國人是否認真反省過我們的教育?我們中國的教育有缺陷嗎?如果有,在哪裏?  

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多少代人都順從著它的意誌,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我不知道這種文化是否有過自身的輝煌,但是麵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現代社會,麵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

我們中國孩子們麵對的作業,更多的可能是課本後麵的練習題。小學生的作業,基本就是默寫生字和做那些枯燥的習題。由於應試教育的需要,在這種枯燥的習題中,孩子們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模仿前人,複製前人,而不是思考前人,質疑前人。因此也就難以通過這些習題來進行創造能力的培養,從而更談不上讓學生從小積蓄起超越前人的力量。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