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加菲貓

喜歡逍遙自在的碼字,興趣廣泛,常常有感而發,並不拘泥於什麽主題。
個人資料
費城加菲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貓言雜談:淺論中國古人眼中的上帝

(2017-03-12 16:52:25) 下一個

中國人從古到今從來都不是無神論者。在中國古文獻中就有“上帝”的記載。漢代的經學家馬融,鄭玄,顏師古等人在《十三經注疏》中有這樣的解釋:

上帝者,天之別名;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文祖,天也,天為文,萬物之祖;上帝者,天也;天,亦帝也。

可見,在古代中國人眼中,“上帝”和“天”隻是不同叫法而已,都是對至高神,創造天地萬物的造物主的稱呼。上古文獻中的“上帝”後來逐漸演化成了“天”,其實,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天帝”信仰。

中國古人所敬畏的“天”和西方人敬畏的“上帝”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基督徒稱呼上帝為“天父”(heavenly father),有意思的是, 中國古人也同樣稱天為“父”。《易•說卦》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呼母。” 《尚書•泰誓上》說:“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

在中國古人的觀念裏,上帝不僅是萬物之祖,而且對於世俗政權的興替具有絕對的支配權。《尚書堯典》記載說,當堯把帝位蟬讓給舜時,舜立即把這件重大事件報告上帝,以表明繼位的合法性。《尚書》中記載舜“肆類於上帝”,即向上帝獻祭。

中國古人敬畏上帝,因此對祭祀和禱告極為重視。古代中國人常常在山上或在祭壇上向上帝獻上禱告。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因此才給他起名叫丘,字仲尼。孔子自己也是一個認真禱告的人。有一次孔子病了,他的弟子子路問,是否可以為他禱告,孔子說,他自己已經禱告了很久了:“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他們禱告的對象無疑就是“天”。

中國古籍對古人禱告的方式、用語記載不多,但是,中國人是一直相信“天人感應”,“心誠則靈”的。中國人認為,天與人是相通的,天能幹預人事,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老百姓家中供奉的牌位也一直是“天地君親師”,“天”總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天”在中國古人眼裏也是有位格的(personality),而不是一個抽象的自然力量。

《大明會典》 中記載了很多祈禱文。例如: “於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意思同《聖經•創世紀》一章非常相似。翻譯成現代漢語如下:

 “起初,天地未創造之前,到處是混沌不明,天空沒有金木水火土等星的運作,也沒有太陽月亮出現。這時候,整個世界一片死寂,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任何有形 的東西。然而,一旦神皇(上帝)出來統管,就開始有了黑暗和光明的分別。他創造了天地萬物和人類,使萬物世世代代不斷地延續下去。”

所以,上帝始終存在於中國人觀念世界裏,至高、超然。從中國古人的信仰曆程來看,越往上溯,對於真神的信仰越真誠。在老子時代,這種對獨一神的崇拜就已經淡漠了,因此,老子感歎,“大道隱沒了!”就是對上天的信仰失落了。

雖然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差萬別,但是仍然存在某種共同之處。尤其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靈性和道德觀存在驚人的一致性。當人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和有限,而人內心的道德法則也叫做“良心”,這是全人類共通的。

《聖經•羅馬書》裏記著:“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由此可以相信,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也就是中國古人所信奉的上帝。如果存在普遍啟示和特殊啟示,那麽中國古人一定也接受了這種來自上帝的普遍啟示。本貓以為,這是絲毫不足為怪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