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玄歌未絕 ——讀《巨流河》

(2024-04-01 18:35:26) 下一個

我愛唱歌,卻沒有歌唱家的歌喉,

我愛文學,卻未能寫出長篇大段的文字,

想飛卻沒有翅膀,此生的遺憾。

錢穆說:“餘愛吟詩,但不能詩,吟他人詩,如出自己肺腑。”

為什麽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讀古人的詩,原來我們都是不能詩之人。

如同讀齊邦媛的《巨流河》,願此生能如此豐富,如此閱讀,如此經曆,自己雖生命平庸,讀她人之人生,亦如出自己肺腑。

 

齊邦媛的前半生,在大陸,一麵是對詩歌的如醉如癡,一麵是在轟炸下逃難,一麵是中國古詩的悠遠醇厚,一麵是英文詩歌迥異又相似的意境,意境與戰亂間“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

齊邦媛的後半生,在台灣,教學,編中小學和大學課本,留學,講學,交流,設立文學研究院。她大概寫著寫著也忘了,每一段經曆都說那是自己人生最好的幾年。

 

她說:強調創造力與抒情的Romantic是對崇高(Sublime)的理想永不妥協的追求,其回歸自然的呼求是強調自然力引導個人心靈對真,善,美的追尋與沉思。

她說:由東方觀點看西方,再由西方觀點看中國豐美的文學,往返之間,天地極寬。

她說:到了五十歲,才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小的書房,安放一顆沉溺閱讀,忘情思考的心。

她說:這一生,讀了許多當讀的書,做了一些當作的事,沒有白活。

 

我想:人生當如此,隻忠心於至高至美至真的東西,隻為此而感動,而身心靈俱入。

我想:人真正所該憂愁的,恰是無法再以天生的敏感去身臨其境,去感知和共情的麻木不仁。

我想:台灣,那確是中華文化另一種形式一脈相承的美好的保存。

 

????歌未絕,追夢的人才能此生無憾。

渡不過的巨流河,如史鐵生所說,或許是上帝設下的永恒的局限,好讓人在超越自我極限的無限路上去理解生的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