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加拿大一年之際最美的季節。不用去遠處,開車在路上,稍稍抬一抬頭,望一望窗外,就是一張五顏六色的畫布;如果稍有空閑,隨便把車停在一個小區路邊,拿上手機,走一走,拍一拍,便會發現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張美麗的明信片。頭頂著藍天白雲,呼吸著楓葉,南瓜,早晨起來走進辦公室,心情都是透亮的。
當然,把咖啡杯在電腦旁放好,打開電腦電源的那一刹那,這一天的緊鑼密鼓就又開張了。
這一年來單位重要機構調整,加上高層領導的大幅度變動,使整個大樓的節奏都象上了發條。這不,今天辦公室又有一位重要領導要調到別的部門,頭天晚上就吩咐我給她訂一個大的Blue Bin回收箱用來最後清理她的辦公室。走進辦公室沒看到Blue Bin擺在門口,雖然時間還早,但這不符合Facilities部門一向的習慣。我犯了下嘀咕,想起昨晚打電話訂Blue Bin時,接電話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女聲,英語貌似說得很快,但口音很重,反反複複問了我一百個問題確認,才掛電話。我於是一打開電腦,就趕緊檢查郵件,確認Blue Bin的事。不錯!一眼就看到了來自Facilities的標準確認郵件。點擊打開,信息欄用了足足的三行字詳細解釋時間,地點,要求,我撲哧一下笑了出來,因為看到,
“… … Please we need blue recycle bins with whales on it. Any size works. This is needed on the 27th of Oct in the morning. Please leave them in the reception. … …”
不僅把Blue Bin寫成複數,還把輪子Wheels寫成鯨魚Whales,。想象著幾隻大鯨魚裝在藍色回收箱被拖進辦公室的畫麵,我邊笑邊給她立刻回email,”Just want to clarify I only need one blue bin with wheels. Our office is not big enough for whales. :)”
旁邊來自印度的Amy 見我笑,問我怎麽了,我跟她一學,她含在嗓子裏的咖啡差點沒噴出來,笑得鼻涕眼淚都出來了。
辦公室的人陸陸續續地都來了,我和Amy也默契地收起了笑容,沒有跟第三個人再提起這件事,因為實在不想這件事傳出去讓那個接電話的女生尷尬。Blue Bin也很快被送來了。
晚上下班坐地鐵,早晨發生的whales 這件事突然在腦子裏又冒出來,這次我一點都沒有笑,而是在想,坐在電話那頭的女人該是長什麽樣子。聽起來她應該是剛來到這個飄滿楓葉的國家,找到這個接電話的工作,興奮之餘應該一定很緊張吧。
想想我們每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國度安家立戶,開始第一份工作,期間都同樣經曆了多少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才磕磕絆絆地走到今天。
有一位女友的老公在國內做高層技術管理,出入有專車。憑著過硬的簡曆,到了這裏很快就幸運地找到了第一份工作。雖說和國內的地位沒法比,但一進公司就是Team Lead。他又興奮又緊張,報到的前兩天,還請了我們幾位熟悉的朋友到家吃火鍋。誰知道上班沒兩星期就被fired回家了。
過了一段時間在超市碰到女友,她邊遺憾邊當笑話地跟我們描述她老公的這段工作經曆。由於英語口語不好,她老公開始上班後每天鬧笑話。讓下屬去拿這個,說成那個,每次都要反複好幾次才搞明白。他有一次發郵件給全Team,希望大家在中午之前把辦公室的stuff收拾幹淨,可卻寫成了I want you to remove all the staff from the office by noon! 鬧了一個大笑話。公司領導對他一次次遷就,終於忍受不了員工們接二連三的抱怨,隻好請他收拾stuff走人了。
我慶幸自己在國內有比較好的英語背景,很快找到了這份辦公室工作。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每天都支著耳朵,小心翼翼,遇到不懂的詞趕快查Google,還好沒有製造太大的笑話。不過有一些詞發音不太準確,也每每被別人pardon。
記得清楚的就是有一次接了一個電話找老板,我認真地記下message, 等老板開完會後走進她辦公室,告訴剛才有人called她。那個call帶了一個卷舌er在後麵,說了三遍,老板都皺眉頭聽不懂,最後終於明白了,“Oh, you mean someone c-a-l-l-e-d me?” 她把called的發音拉得長長的,我感到臉象被火灼傷了一樣。
”Do you know pronunciation is also an image thing?”老板笑著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這使我後來再也沒讀錯過那個單詞,也對在國內模仿美式英語發音過程中不自覺產生的這些卷舌音格外加以注意。後來發現不少國內來的朋友都愛犯這個錯誤,其中不乏很多外語專業畢業的。
看文學城裏有不少評論印度人在職場為什麽比中國人混得好的文章。其實情商智商比較來比較去,我覺得中國員工最吃虧的還是英語問題。印度人雖然有很濃的口音,但他們的口音在英語世界裏相當於一種比較典型的“方言“,就好比在國內說普通話聽到的廣東口音,福建口音和上海口音一樣,不會影響大家的交流。可中國人的英語不僅僅是口音的問題,詞匯量,文化,發音,造句的習慣都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改進。即使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真正學英語的時間也就那麽幾年,不僅有限的上課時間老師不會百分百在說英語,下了課又回到母語環境,看的電視,接觸的人都是在講中文,不管多麽用功,背了多少字典,聽了多少美國之音,成人後幾年內學的一門外語,收獲到的真的很有限。
不過我們也不要被英語上的disadvantage奪走了信心。記得在國內外資企業工作的時候曾經接待過來自芬蘭的一位技術專家。他用英語跟我們交流,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蹦,由於技術上很過硬,通過英語翻譯絲毫不影響跟這邊工程師的交流。整個項目進度很順利。在竣工慶祝會上,我跟他談到說英語的問題,他說,“I don’t feel bad I don’t speak good English. I was born in Finland. If you speak Finnish with me, I can tell you I am an expert!” 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
用兒子在加拿大從小就接受到的教育,Everybody is unique。能正確認識自己,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並不斷改進自己的短處,才能活得更真實,更坦然,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