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親節,不要僅僅在朋友圈秀孝心

(2017-05-16 18:32:51) 下一個

母親節在朋友圈秀孝心,是一種社會心理的集中表達和宣泄過程,不必拔高,也不必嘲笑之。

“母親節”本來是一個舶來品,源自美國。在100多年前的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命名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在這一天,母親們通常會收到子女的禮物和祝福。每年母親節的日子,無論是中國的微信朋友圈,還是國外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都成為網友們競相表達和展示對母親的祝福和曬禮物的場所。

昨天就正好是今年度的母親節。對於一個微信朋友圈用戶來說,昨天的朋友圈被母親節祝福和曬禮物刷了屏。似乎一夜之間,微信朋友們個個都成了“孝子”“孝女”。

之所以微信朋友圈有著如此密集和泛濫的秀孝心現象,與中國社會特殊的文化和社會心理有關。在我看來,既然有母親節這樣的普世節日;有鼓勵盡孝的社會文化心理剛需;有微信朋友圈這樣的社交媒體;有商業組織熱點營銷的推波助瀾;有那麽多空巢青年空巢父母,這五個要素具備,朋友圈秀孝心密集泛濫地刷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過程,這是一種社會心理的集中表達和宣泄過程,不必拔高,也不必嘲笑之。

現代生活方式使大多數子女與父母其實是異地而居的,要關心和照顧母親需要付出時間、精力和不菲的成本;考慮到現時代對大多數漂泊在外的成年子女而言,可能背負著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壓力。這就難免使他們在鼓勵盡孝的社會文化規範和現實生活的捉襟見肘之間衝突,從內心而言,願意盡孝;但在現實的壓力下,又往往掛一漏萬,難以兼顧。

特別對許多作為空巢老人的母親來說,與成年子女的聯係也就隻剩下一年的幾個日子,春節、生日、母親節。母親節的一次問候,一份禮物管小半年,下一次是幾個月後的生日,或者大半年後的春節。空巢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小半年一次的問候,他們還需要子女時常的關心和溝通。如果沒有辦法陪著年邁母親,至少隔三岔五地通個電話,聊個視頻,讓老人也能了解和感覺自己參與到成年子女的生活中,也是好的。

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所鼓勵的孝道,還是普世的對母親的感恩和回報,都要求一個成年子女對母親的關懷和陪伴應該是一種生活的常態,是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不僅僅是母親節,是朋友圈。

當然,現實中一些人,其實早已經做到了,我們應當感到欣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