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帶娃踏青 當心蕁麻疹

(2016-04-05 19:06:36) 下一個

25%~30%的普通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蕁麻疹,嬰幼兒更易多次複發

隨著天氣的回暖,春暖花開,草長鶯飛,許多家長帶著孩子踏青欣賞春光。然而,遊玩歸來,家長可能發現,孩子的小臉、小手、脖頸處冒出一片片紅痘痘。最近皮膚科門急診接到的嬰幼兒患者逐漸增多,超過一半所患為蕁麻疹,且往往和過敏有關,不少小朋友是多次複發。醫生指出,對付蕁麻疹,治療和護理都要跟得上。春遊時,有過敏史的孩子最好戴口罩,少去樹蔭下、水塘旁等容易滋生蚊蟲的場所。到草坪上野餐,遇到旁邊有狗狗奔跑,最好遠離飛揚的狗毛。

過敏和感染

小兒中招兩大病因

蕁麻疹俗稱“風團”,是皮膚科門急診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約25%~30%的普通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嬰幼兒由於皮膚薄嫩,“風團”的紅斑、水腫反應更明顯,瘙癢感也更重。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複雜,藥物、食物以及人造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昆蟲叮咬、冷熱和機械刺激等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及內分泌改變、內科疾病以及遺傳因素等都可能是誘因。

與小兒蕁麻疹有關的病因主要有兩大類,就是過敏及感染。各類植物尤其是春天常見的花粉、動物毛發、皮屑及蟲咬等過敏因素,容易引起小兒蕁麻疹。特別是2~7歲的孩子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玩耍,往往易被蟲咬。踏青時,與花粉、粉塵、蟎接觸,也會引發過敏。春暖花開,草坪上跑著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寵物。與貓狗等寵物的皮毛等接觸,同樣可讓蕁麻疹上身。

預防蕁麻疹

孩子要“管住嘴”

很多時候,蕁麻疹是吃出來的。最常見的小兒過敏原當屬食物。不同年齡階段,引起蕁麻疹的飲食種類不同。如嬰兒以母乳、牛奶、奶製品喂養為主,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奶製品的添加劑有關。

隨著年齡增大,嬰幼兒開始增加輔食,其中雞蛋、肉鬆、魚鬆、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喜歡吃零食,零食種類較多,因此食物過敏的機會增多,諸如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草莓、蘋果、李子、柑橘、各種冷飲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此,對於有過敏史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注意幫孩子篩選食物,“管住嘴”。

藥物也是引起小兒蕁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見的藥物有青黴素類、磺胺類、四環素類、退燒藥及鎮靜安眠藥等,無論內服還是靜脈或肌肉注射,均可誘發蕁麻疹。

此外,春天氣溫回暖,空氣潮濕,微生物生長旺盛,容易引發感染,繼而誘發蕁麻疹。主要感染源包括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的感染等。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腸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

複發超六周 急性轉慢性

蕁麻疹有急、慢性之分,而小兒蕁麻疹多為急性蕁麻疹,通常發病突然,皮膚異常刺癢,隨著癢感和搔抓迅速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紅色或蒼白色風疹塊。有的為環狀,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約10分鍾到幾小時內很快消退,不留任何痕跡,皮疹發生部位不定。多數患兒除皮膚奇癢外,沒其他不適感,少數患兒內髒受影響,會出現發燒、頭疼、氣憋、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嚴重時可有麵色蒼白、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

小兒蕁麻疹發作大多數是短暫性的,且與免疫有關,通常免疫力增強後可恢複正常,但也有的會持續反複發作,隨著孩子年齡增大,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病情持續複發超過六周,便可能由急性蕁麻疹轉變為慢性蕁麻疹。

這類“急轉慢”反複發作的患兒,家長要予以重視,積極就醫。通過小兒血清過敏原測試來查明過敏原,或者鑒別引發感染的“元凶”,積極避免過敏原或消除感染,並配合抗過敏治療。常用的抗過敏藥物主要是口服抗組胺藥,外用抗過敏止癢藥膏,嚴重者遵醫囑可短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減少複發 家庭護理很重要

還要強調的是,控製小兒蕁麻疹,不能單指望醫生,家庭護理也非常重要。席麗豔提醒,不能讓孩子用手抓撓患處,以免越抓越癢,更要避免抓破患處引發感染。

平時注重營養均衡,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鮮類的食物。家長要注意,帶孩子踏青時要注意防蟲防蟎,可以給孩子戴口罩,避免接觸花粉類物質。盡量少去樹底、草叢等陰暗處活動,或者在裸露皮膚上塗驅蚊水。平時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