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瘋狂

不願做流氓,但仍要瘋狂。
個人資料
犯錯的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2016-01-26 17:58:35) 下一個

中華文化中,三,是個極重要數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中國謀劃大事,常用“三到五年”的時限設定目標。

當前,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職已滿三年。相對一屆五年的任期,已過大半。

這三年,耳目一新,民心大振。這三年,極為不易,極不平凡。某種意義上說,隻有讀懂這三年,才能看清方向,看準趨勢,把握未來。

而讀懂這三年,需讀懂一黨;讀懂一黨,需讀懂一人;讀懂一人,需讀懂他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

他就是習近平。

短時間,讀懂三年。這將是一次,不虛此行的思想之旅。

————————

現在推薦《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所謂四大支柱,即:

1、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2、科學治理

抓住科學治理這一支柱,推動國家高效發展。

3、變革創新

抓住變革創新這一支柱,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4、人心工程

抓住人心工程這一支柱,凝聚民族複興力量。

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周新民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體係,視野開闊、高屋建瓴、深接地氣、富有創見、環環相扣、亮點紛呈,充分展現了治國理政高瞻遠矚的大思路、運籌帷幄的大智慧、銳意進取的大氣魄、胸懷天下的大抱負、心係蒼生的大情懷。

綜合分析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之所以成效卓然、令人振奮,受到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緊緊抓住了治國理政的關鍵問題、本質問題,從一開始就有力地築起了治國理政大廈的四根擎天大柱,堅定不移從四大支柱的內在邏輯關係上整體係統發力,從而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效果。

支柱一: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我國在高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要確保黨和國家在新的曆史階段繼續向前發展,必須在保證方向不偏離、大局不失控的前提下,解決好老問題,處理好新問題,應對好難以預料的問題發生。

麵對種種認識問題以及錯誤思潮和傾向,習近平總書記用鮮明的態度、果敢的決心、堅定的主張及時回答了在新時期、新階段、新征程上中國將往何處走、怎麽走等重大方向性問題,為執政開局解開了認知困擾、清除了思想障礙、廓清了治國管黨思路、拓展了前進發展格局、奠定了再創輝煌基礎,更為打贏具有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贏得了先機、創造了條件。

1

聚焦“三個自信”,

堅定方向,防止在根本性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

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走什麽樣道路的問題作為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緊抓不放,旗幟鮮明。

首先,在舉什麽旗走什麽路等方向性問題上展示出強大的政治定力。他鄭重提出全黨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

其次,在堅持黨的堅強領導上展示出強大的政治定力。在思想和機製上確保“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原則落地,確保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夢”,確保在黨的領導下全方位深化改革,確保在黨的領導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

再次,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中展示了強大政治定力。鮮明確立了治國理政的根本方向,即無論如何深化改革、無論怎樣強化創新,都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

突出從嚴治吏保障方向,

切實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打牢治國理政的組織基礎。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先治吏。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一係列科學治吏、從嚴治吏的新思想,進一步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的目標方向和整體思路。集中體現在堅持遵循吏治建設規律,緊密結合黨情國情,把幹部製度創新、組織部門建設、幹部成長發展三位一體統籌謀劃、整體推進上。

在明確用人更加注重品德、擔當、作風導向的同時,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期好幹部五條標準;“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幹部選拔堅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齡等“四不唯”原則,不僅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把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幹部選出來、用起來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念引領,而且為解決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出了一劑良藥,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3

抓住政治建軍支撐方向,

切實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永遠跟黨一條心。

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人民軍隊必須姓“黨”,必須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永遠忠於黨、永遠聽黨指揮、永遠跟黨一條心。同時,還高度重視軍事建設,嚴格要求人民軍隊必須緊緊扭住善謀打仗、能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按照打仗的標準推進軍事鬥爭準備,推動部隊一切工作向打仗聚焦、向打仗用勁。所有這些新時期治軍思想,有效強化了軍隊戰鬥意識,大大提高了部隊現實戰鬥力。

4

描繪中國夢想引領方向,

最大限度凝聚思想、凝聚共識、凝聚力量。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門的打開,在市場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一些腐朽消極的思想開始滋生,理想空心化、行為庸俗化、奮鬥功利化等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價值觀在中華大地有所抬頭。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清醒睿智、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中國夢”的奮鬥目標,不僅有機地把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個人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了一起,而且使“中國夢”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領域、更大的平台,成為凝聚人心、尋求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支柱二:科學治理

抓住科學治理這一支柱,推動國家高效發展。

治理的科學性決定了國家治理水平的層次和效能。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遠見卓識,第一次把治理好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宏大命題擺到了全黨麵前,立誌走出一條與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迥異、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之路,全麵驅動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

1

係統規劃國家治理體係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首先描繪了一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藍圖,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清晰勾畫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標、路線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 “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同時,圍繞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主持製定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問題的重大決定》和《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長遠和眼前、治本和治標、戰略和戰術有機結合在一起。

2

著力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力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國家治理體係的完善程度及治理能力的強弱,是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關鍵。首次將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中國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把執政骨幹隊伍的能力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國家治理能力有根基、有靈魂、有底蘊。

3

多措並舉推動國家治理體係現代化實踐。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社會各個方麵協同並進,習近平在治國理政中非常注重社會發展的全麵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首先,強調依法治國。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當作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其次,重視社會管理。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和人口戶籍製度改革,改善勞動力供給;加速推進高校招生製度改革,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向農村和落後貧困地區傾斜;積極改善土地供給,著力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支柱三:變革創新

抓住變革創新這一支柱,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曆史證明,不斷的變革和持續的創新,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兩個重要引擎。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解放思想,向不合時宜的舊思維、舊思想、舊理念宣戰,果斷地將創新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和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1

特別注重通過理念變革夯實創新基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領域引發了觀念變革,科學理性地指出,經濟發展不僅僅是追求GDP數字的提高,更是要追求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等理念。

與此同時,習近平在樹立新型政績觀上快速發力,倡導“功成不必在我”的執政新境界,推動建立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幹部考評機製。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並被習近平在2016年新年首次調研中明確為“指揮棒”。

2

致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改革突破。

在推進新一輪改革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發揮經濟領域改革的引領作用。他深刻指出,經濟體製改革對其他方麵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製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領域體製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在這一思想理念指引下,中國首先選擇立足從國資國企、財稅體製、行政管理體製和涉外經濟體製四大關鍵領域入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突出經濟領域改革引領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通過發揮經濟等重點領域改革的先導和牽引作用,為全麵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提供動力,並促進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深化。

3

堅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事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總結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還告誡黨員領導幹部,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一條就是要堅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正是這種對群眾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確保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采取的一係列改革舉措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

4

及時把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國家發展新階段的特點和使命,及時把創新驅動戰略上升到“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把“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進一步全麵係統地闡述了推進科技創新的目標、思路和重點,提出了五個“著力”要求。他還尤其重視學習與軟科學研究這兩個根基工程和國家智庫建設。無論從推動理念轉變、科技興國,還是力推人才培養、建設學習型社會和重視智庫建設,無不顯示出習近平為中國社會持續發展培育新的內生動力、為“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強國夢的實現挖掘動力源泉的深層思考和長遠考量。

支柱四:人心工程

抓住人心工程這一支柱,凝聚民族複興力量。

國家、民族的複興不僅要靠科學文明的製度、心係人民的政黨、卓越一流的治理,還要靠公平正義的秩序。建立公平正義的秩序,對內而言,就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把民心放在優先考量的位置、把民意充分體現在治國理政理念中;對外而言,就是在懷抱正義、胸懷世界、融入世界發展大潮中借勢發力,確保主流思想占據主導地位,匯聚國內外積極向上的強大能量。

1

實施民生工程凝聚億萬人心。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作為執政理念,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執政目標,堅持把民生工程上升到凝聚億萬人心的高度全麵推進。在百姓住房上,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新體係加速構建;在百姓就業上,把經濟發展蛋糕做大、把就業蛋糕做大的“雙大”思路得到了有效落地;在百姓養老上,堅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理念。隨著這些體現以人為本的“大民生”觀的落實,使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得到有效傳遞,讓億萬人民看到了共享發展成果的希望,增強了民眾對改革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2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展現博大情懷。

強調中國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把合作共贏作為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不僅致力於中國自身的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主持中央工作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麵對複雜的國際大環境,積極完善發展外交戰略:避免對抗、尋求合作、積極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既強調要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及多邊合作等各領域工作密切結合,通盤謀劃、統籌協調,又強調要和衷共濟、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3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正向能量。

把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國家哲學”,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靈魂。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製度保障,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如同空氣一樣無所不在,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在核心價值觀塑造上,重視文藝作品的力量和文化領域的引領作用,將家庭建設視為重要載體。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社會民眾正確處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麵關係的能力正在不斷提高,以公心處理相互關係、以公平處理各種矛盾、以公正處理各類問題的社會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4

以正麵輿論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牢牢控製思想輿論陣地,讓主流思想占主導、讓雜音噪音沒市場,主動營造團結向上的思想輿論環境。同時,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時刻把控重大輿論導向,推動製定意識形態重大戰略和政策,正確處置信息安全重大突發事件,使國家意識形態的掌控權始終在黨和人民手中。

如果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之道比作一座大廈,以上四大支柱是保證大廈穩固的根本。戰略定力是解決國家發展的方向問題,科學治理是解決國家發展的中樞問題,變革創新是解決國家發展的活力問題,人心工程是解決國家發展的根基問題。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之道具有科學的理論根基、嚴密的邏輯支撐、深厚的實踐基礎和不竭的生命源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