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嚇死寶寶啦!

風雲變幻,洞察是非,掌握先機
正文

新聞標題:澳洲醫生回應李冰冰求醫失敗:澳洲無特權 需了解係統(圖)

(2015-12-26 18:11:24) 下一個

轉載,七十幾歲的老人,寫這麽多,辛苦了!晚輩漲姿勢了!

2015-12-26 13:05:51 by 平麵幾何

我來美國灣區二十多年,進入美國第二個月,即買了kaiser的保險。因住址變遷,看過五處分院的急診或住院。講講自己的看病經曆,給有誠意住在美國的人作參考。先講缺奌:美國的醫療體係確有問題,不方便(相對於國內可以隨到隨看),價錢貴。尤其是保險費支付的原因,醫生隻給你做,他所認為需要的檢查,不肯多做。你在國內想做什麽檢查都可以。因為國內是你自己付費,你查的項目多,醫生還有回扣好拿。所以我在回國時,也做些自己認為需要的自費檢查。有一次我妻子查出膽有些大,轉到專科門診說要開刀切除,我看到邊上有幾個實習生,就產生“小人之心”。對開刀的必要性懷疑。那個印度醫生最後還是說了句,當然由你自己決定。我就再去家庭醫生處(也是kaiser的內科醫生,同院不同樓)她說她也不能確定是否開刀,但醫院有一個部門,裏麵的醫生獨立於各專科,可以幫你作判斷,於是又去了那個科,該醫生認為是不一定必開刀,依據是膽雖腫大,但無結石。這以後就再沒痛過,一直至今,所以多個心眼是必要,我並沒有針對印度醫生,隻是說,若不是急病,開刀要慎重,一個醫生的意見,不一定完全正確。多年來我有過三次在急診室被紮出血來的經曆,都是在同一個分院,被同一族的男護士紮出來的,其中一次競然順著手臂滴到地上。但該院的醫生還可以,聯係了該分院的及我自己的心髒專科醫生征詢意見。當天我自己的專科醫生在家休息,她說要趕來醫院親自檢查(因處理意見略有不同)我謝絕了,因為自己覺得尚可。我做心髒造影檢查時,送去舊金山分院,因為那裏有心髒外科醫生,若造影中出問題,可隨時作手術急救。 它的優點是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在同一醫院,一般約家庭醫生,在二天內可約到。專科約的時間略長。有急切需要,可以要求該專科的有空餘任一醫生,不一定要自己的專科醫生,或去急診室,急診室的任務是隻做對你目前症狀的處理,保你目前無事,重的轉病房,輕的觀察到眼前無事,到白天轉門診,並通知你家庭醫生情況,並要求一周內作預約。晚上若有一般病,電話24小時、七天可與值班護士(高級)通電話,回答問題,指導暫時處理方法。天亮後看門診,如無預約,可去urgent(不同於急診)。即可看到病。急診天天24小時有。如回國內遇有急診情況,醫藥費可回美報銷。它對自費買保險者,還有終身享受一次的計劃,第一年付當年報險的20%費用,每年加20%,第四年付80%的當年保險費。對老年人來說,最好在近65歲時,使用這一計劃,因為年齡越大,保險越貴。因為65歲起,有madicare了。另外家庭醫生是任你挑選,你可選醫院,隻是也有熱門醫生,會名額客滿。各人情況不同,僅供參考(隻對誠意在美看病者而言,本人是年過七十老人,希望對同樣情況的人有幫助,並非廣告,該院病人眾多,可自行了解印證)另外,每個診室都有電話直通翻譯公司,講中文也可,且翻譯費醫院支付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