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科學》雜誌撰文稱美政府無端冤枉華人科學家

(2015-12-02 18:59:21) 下一個
 
《科學》雜誌撰文稱美政府無端冤枉華人科學家
 
 
《科學》雜誌撰文稱美政府無端冤枉華人科學家
 

 

5月21日,天剛亮,物理學家郗小星醒來發現,約12名武裝的美國聯邦特工包圍了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郊區的家。當郗小星匆忙打開門時,他們拔出槍並宣布擁有對他的逮捕令。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一個上中學,另一個上大學)驚恐地看著特工給他戴上手銬,並將其押走。

 

當時為費城天普大學物理係臨時主任的郗小星是一名歸化入籍的美國公民。自1989年起,他便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並且是超導薄膜領域全球最傑出的專家之一。超導薄膜能在極低的溫度下沒有阻力地輸送電流。不過,郗小星目前麵臨著試圖將一項專利技術的成果轉移到中國的指控——這是一種由製造超導體二硼化鎂薄膜的奧斯丁超導技術有限公司(STI)生產的、被稱為“口袋式加熱器”的設備,並且他還麵臨著80年的牢獄之災和100萬美元的罰款。

 

據《科學》雜誌介紹,為開展“口袋式加熱器”研究,郗小星在2006年簽訂了一項保密協定。美國費城檢察官辦公室援引這一保密協定,以發送給中國聯係人的4封關於建立實驗室和涉及薄膜沉積裝置合作的郵件為由,指控他犯有4項通信欺詐。不過,9月11日,在審判日期確定前,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突然放棄這些指控,並表示“政府注意到了其他信息”。一名辦公室發言人拒絕就案件作進一步評論。

 

而郗小星的律師和熟悉該案件的科學家均認為,美國政府對此次所涉及的相關科學存在明顯誤解。他們表示,郗小星和中國同事討論的設備並不是“口袋式加熱器”,並且這些交流不會對美國利益造成威脅。“針對郗小星的整起案件是被完全誤解的。”提交了辯護證詞的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物理學家David Larbalestier說。

 

 

將中國視為主要外在威脅

 

對科學秘密的竊取幾乎和科學本身一樣古老。比如,幾個世紀前,年輕的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從英國走私來的技術,並為偷竊英國紡織機械設計圖的人提供豐厚嘉獎。處在帝國時期的中國也經常是受害者——西方列強竊取瓷器和茶葉加工方法。不過,一些人認為,過去幾十年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從敏感的軍事技術到利潤豐厚的農業秘密,一切東西如今都成為最重要的“掠奪”對象。

 

“隨著全球變得更加先進,技術也變得更有價值。”前任聯邦檢察官、華盛頓特區韋斯布羅德·馬泰斯和科普利律師事務所訴訟律師Peter Toren表示,發展中國家和這些國家的公司能通過竊取新技術節省上億美元的研發開支。

 

不過,發展中國家並非唯一的“作案者”。Toren介紹說,在上世紀90年代末,法國和以色列躋身全球最著名的工業間諜之列。不過,美國政府如今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外在威脅。Toren說,自1996年美國經濟間諜法案獲得通過以來,根據該法案發起的近一半訴訟涉及中國。

 

去年12月,美國政府放棄對兩名印第安納州禮來公司前任科學家的指控。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指稱,均已加入美國國籍並且是禮來公司資深生物學家的Guoqing Cao和Shuyu Li將癌症個體化治療以及針對治療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藥物研究傳給中國連雲港的一家公司。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兩名科學家先後被監禁,關在小客棧裏,並被24小時軟禁在家中。

 

然而,Cao的律師提交的案件材料稱,被指控的Cao偷取的商業秘密都在早些年發表的論文中出現過,並且涉及的信息不包括禮來公司擁有的藥物分子、配方或數據。據《科學》雜誌介紹,2014年12月,在法官同意釋放研究人員的數周後,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放棄全部指控。

 

對科學合作關係的誤讀

 

在特工們使勁拍門並將他的生活完全顛覆之前,57歲的郗小星在天普大學管理著一個由10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3名博士後和2名非終身製教員組成的團隊,並且每年收到100多萬美元的經費資助。該團隊剛在兩個課題上獲得了被郗小星稱為“突破性的成果”,並計劃將其提交給《科學》和《自然》雜誌。為辯護提交了證詞的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物理學家Paul Chu介紹說,郗小星“是全球最出色的薄膜物理學家之一”。在被控告後,天普大學讓郗小星留薪停職。郗小星說,學校法律顧問還建議他不要出現在校園中。天普大學發言人Ray Betzner並未立即證實這是否屬實。

 

根據案件中提交的證詞,指控集中在郗小星同中國兩家研究機構的合作上。起訴書稱,郗小星“多次複製、出售、轉移、散布並且同這些機構分享”STI的“口袋式加熱器”,然後用他提供的幫助換來“有利可圖的、有聲望的職務”。郗小星的代理律師、華盛頓特區Arent Fox律所合夥人Peter Zeidenberg表示,郗小星從未從美國政府所強調的互動中獲取商業利益。

 

據《科學》雜誌介紹,Larbalestier認為,調查的前提便大錯特錯。“任何人能從二硼化鎂生產中賺取大筆金錢的整體想法就是錯的。”他介紹說,這種化合物作為一種超導材料仍處於研發當中,而商業化“還需要10年或20年的時間”。正如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ohn Rowell在證詞中所寫,STI的“口袋式加熱器”本身是對一項1993年在德國發明的現有技術的修改,“絕不是一種革命性的設備”。

 

其他人則表示,這起案件基於對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大規模投資科研後繁盛起來的科學合作關係和教學交流的誤讀。Chu介紹說,郗小星為中國同事建立世界一流實驗室提供的幫助,在中國高度發達的超導領域展開的國際合作中很常見。“涉及此類國際交流的90%科學家”符合對郗小星在中國活動的描述。

 

職業生涯受損

 

盡管指控被撤銷,但郗小星說,成為美國政府的靶子損害了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場磨難開始前,他受邀與別人合著一本超導體權威參考書的一個章節。郗小星表示,在消息突然傳開後,一些合著者威脅如果他留在項目中,他們就會退出。盡管他的團隊繼續開展研究,並由其他科學家接任他的首席研究員職位,但實驗室失去了基金資助項目續期的關鍵時機。郗小星說,他所在的係最終安排他通過電話會議同資深同事交談,但由於他被禁止同潛在證人對話,因此未能和學生取得聯係。

 

《科學》雜誌指出,一係列案件讓華裔美國科學家急於了解他們怎樣做才可能避免被盯上。由一群有影響力的華裔科學家組成的百人會已在全美舉行研討會,為科學家描述管理商業秘密竊取和關鍵技術出口控製的法律,並且解釋如何避免引來懷疑。Zeidenberg提醒說,涉及同中國或中國同事合作的科學家“需要假定他們的交流正受到審核”,並且“對於正在交流的內容有著清楚、準確的認識”。

 

“我們需要一係列有著明確定義的規則。” 國際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主席、杜克大學物理學家Albert Chang表示,“這些起訴在我們的圈子中引發了大量不安和焦慮。”人們在擔心,“這是否將發生在我身上?”百人會成員和其他人正敦促美國政府出台更加清晰的條例。

 

如今,郗小星已回到實驗室。10月20日,天普大學科技學院院長Michael Klein向物理係發送了一份備忘錄,歡迎他作為臨時係主任歸來。不過,郗小星對獲得研究資助、重獲同事信任和吸引合作者表示出擔心:“很明顯,我的聲譽因為此事受到損害。”“如果此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會想他至少可能做錯了一些事情。”郗小星說。這次痛苦的經曆讓他對最基本的互動都存在憂慮。“我因為一些正常的合作而受到指控。”他表示,“如果這些正常活動被視為犯罪行為,那麽整個環境的確頗為可怕。”

5月21日,天剛亮,物理學家郗小星醒來發現,約12名武裝的美國聯邦特工包圍了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郊區的家。當郗小星匆忙打開門時,他們拔出槍並宣布擁有對他的逮捕令。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一個上中學,另一個上大學)驚恐地看著特工給他戴上手銬,並將其押走。

 

當時為費城天普大學物理係臨時主任的郗小星是一名歸化入籍的美國公民。自1989年起,他便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並且是超導薄膜領域全球最傑出的專家之一。超導薄膜能在極低的溫度下沒有阻力地輸送電流。不過,郗小星目前麵臨著試圖將一項專利技術的成果轉移到中國的指控——這是一種由製造超導體二硼化鎂薄膜的奧斯丁超導技術有限公司(STI)生產的、被稱為“口袋式加熱器”的設備,並且他還麵臨著80年的牢獄之災和100萬美元的罰款。

 

據《科學》雜誌介紹,為開展“口袋式加熱器”研究,郗小星在2006年簽訂了一項保密協定。美國費城檢察官辦公室援引這一保密協定,以發送給中國聯係人的4封關於建立實驗室和涉及薄膜沉積裝置合作的郵件為由,指控他犯有4項通信欺詐。不過,9月11日,在審判日期確定前,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突然放棄這些指控,並表示“政府注意到了其他信息”。一名辦公室發言人拒絕就案件作進一步評論。

 

而郗小星的律師和熟悉該案件的科學家均認為,美國政府對此次所涉及的相關科學存在明顯誤解。他們表示,郗小星和中國同事討論的設備並不是“口袋式加熱器”,並且這些交流不會對美國利益造成威脅。“針對郗小星的整起案件是被完全誤解的。”提交了辯護證詞的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物理學家David Larbalestier說。

 

 

將中國視為主要外在威脅

 

對科學秘密的竊取幾乎和科學本身一樣古老。比如,幾個世紀前,年輕的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從英國走私來的技術,並為偷竊英國紡織機械設計圖的人提供豐厚嘉獎。處在帝國時期的中國也經常是受害者——西方列強竊取瓷器和茶葉加工方法。不過,一些人認為,過去幾十年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從敏感的軍事技術到利潤豐厚的農業秘密,一切東西如今都成為最重要的“掠奪”對象。

 

“隨著全球變得更加先進,技術也變得更有價值。”前任聯邦檢察官、華盛頓特區韋斯布羅德·馬泰斯和科普利律師事務所訴訟律師Peter Toren表示,發展中國家和這些國家的公司能通過竊取新技術節省上億美元的研發開支。

 

不過,發展中國家並非唯一的“作案者”。Toren介紹說,在上世紀90年代末,法國和以色列躋身全球最著名的工業間諜之列。不過,美國政府如今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外在威脅。Toren說,自1996年美國經濟間諜法案獲得通過以來,根據該法案發起的近一半訴訟涉及中國。

 

去年12月,美國政府放棄對兩名印第安納州禮來公司前任科學家的指控。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指稱,均已加入美國國籍並且是禮來公司資深生物學家的Guoqing Cao和Shuyu Li將癌症個體化治療以及針對治療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藥物研究傳給中國連雲港的一家公司。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兩名科學家先後被監禁,關在小客棧裏,並被24小時軟禁在家中。

 

然而,Cao的律師提交的案件材料稱,被指控的Cao偷取的商業秘密都在早些年發表的論文中出現過,並且涉及的信息不包括禮來公司擁有的藥物分子、配方或數據。據《科學》雜誌介紹,2014年12月,在法官同意釋放研究人員的數周後,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放棄全部指控。

 

對科學合作關係的誤讀

 

在特工們使勁拍門並將他的生活完全顛覆之前,57歲的郗小星在天普大學管理著一個由10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3名博士後和2名非終身製教員組成的團隊,並且每年收到100多萬美元的經費資助。該團隊剛在兩個課題上獲得了被郗小星稱為“突破性的成果”,並計劃將其提交給《科學》和《自然》雜誌。為辯護提交了證詞的得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物理學家Paul Chu介紹說,郗小星“是全球最出色的薄膜物理學家之一”。在被控告後,天普大學讓郗小星留薪停職。郗小星說,學校法律顧問還建議他不要出現在校園中。天普大學發言人Ray Betzner並未立即證實這是否屬實。

 

根據案件中提交的證詞,指控集中在郗小星同中國兩家研究機構的合作上。起訴書稱,郗小星“多次複製、出售、轉移、散布並且同這些機構分享”STI的“口袋式加熱器”,然後用他提供的幫助換來“有利可圖的、有聲望的職務”。郗小星的代理律師、華盛頓特區Arent Fox律所合夥人Peter Zeidenberg表示,郗小星從未從美國政府所強調的互動中獲取商業利益。

 

據《科學》雜誌介紹,Larbalestier認為,調查的前提便大錯特錯。“任何人能從二硼化鎂生產中賺取大筆金錢的整體想法就是錯的。”他介紹說,這種化合物作為一種超導材料仍處於研發當中,而商業化“還需要10年或20年的時間”。正如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John Rowell在證詞中所寫,STI的“口袋式加熱器”本身是對一項1993年在德國發明的現有技術的修改,“絕不是一種革命性的設備”。

 

其他人則表示,這起案件基於對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大規模投資科研後繁盛起來的科學合作關係和教學交流的誤讀。Chu介紹說,郗小星為中國同事建立世界一流實驗室提供的幫助,在中國高度發達的超導領域展開的國際合作中很常見。“涉及此類國際交流的90%科學家”符合對郗小星在中國活動的描述。

 

職業生涯受損

 

盡管指控被撤銷,但郗小星說,成為美國政府的靶子損害了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場磨難開始前,他受邀與別人合著一本超導體權威參考書的一個章節。郗小星表示,在消息突然傳開後,一些合著者威脅如果他留在項目中,他們就會退出。盡管他的團隊繼續開展研究,並由其他科學家接任他的首席研究員職位,但實驗室失去了基金資助項目續期的關鍵時機。郗小星說,他所在的係最終安排他通過電話會議同資深同事交談,但由於他被禁止同潛在證人對話,因此未能和學生取得聯係。

 

《科學》雜誌指出,一係列案件讓華裔美國科學家急於了解他們怎樣做才可能避免被盯上。由一群有影響力的華裔科學家組成的百人會已在全美舉行研討會,為科學家描述管理商業秘密竊取和關鍵技術出口控製的法律,並且解釋如何避免引來懷疑。Zeidenberg提醒說,涉及同中國或中國同事合作的科學家“需要假定他們的交流正受到審核”,並且“對於正在交流的內容有著清楚、準確的認識”。

 

“我們需要一係列有著明確定義的規則。” 國際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主席、杜克大學物理學家Albert Chang表示,“這些起訴在我們的圈子中引發了大量不安和焦慮。”人們在擔心,“這是否將發生在我身上?”百人會成員和其他人正敦促美國政府出台更加清晰的條例。

 

如今,郗小星已回到實驗室。10月20日,天普大學科技學院院長Michael Klein向物理係發送了一份備忘錄,歡迎他作為臨時係主任歸來。不過,郗小星對獲得研究資助、重獲同事信任和吸引合作者表示出擔心:“很明顯,我的聲譽因為此事受到損害。”“如果此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我會想他至少可能做錯了一些事情。”郗小星說。這次痛苦的經曆讓他對最基本的互動都存在憂慮。“我因為一些正常的合作而受到指控。”他表示,“如果這些正常活動被視為犯罪行為,那麽整個環境的確頗為可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