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

人生如旅,藝術如夢。駐足回望途經過眼雲煙,談笑分享彈指一揮間。
正文

參觀華盛頓方知USA為什麽被譯為“美國”?

(2015-10-17 10:43:50) 下一個

   美國為什麽被翻譯為美國”? 與哈姆雷特之問相比,這個問題實在不是問題。 隻要去其首都華盛頓實地參觀,便能輕易找到答案。

                                         

 

  一個多世紀前,王國維赴東瀛留學,將日本的西學轉手介紹到中國,如介紹西方的“美學”學科。在18世紀德國大學的哲學係,為相對於理性思維的邏輯學科而將源於古希臘詞源的“感性”“直覺”增設了一門aesthetics學科,主要是研究人類的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活動的學科,但因為在日本被翻譯為“美學”,故而王國維也將“美學”這一學科按照日本人的譯法介紹到中國。

  有意思的是,日本人把美國翻譯為“米國”,可中國學者則沒有照搬,而是冠一個極盡讚美的國名“美國”。

  我過去一直就在納悶:都是搞翻譯的,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乘著今年夏天前往華盛頓市中心舉辦個人畫展的機會,細細品味華盛頓風光,這才真正深刻體會到還是咱中國學者翻譯的有道理啊!

 

  說美國是“米國”,這實在是千古奇冤的冤假錯案,就因為你日本人愛吃大米,就給一個根本不流行吃大米的國家送上一頂大“米”的帽子啊?

  美國人並不特愛吃大米是有案可查、鐵板釘釘的。 筆者曾駕車到威斯康辛州見到一個城市名為密爾沃基Milwaukee,讀音實則為:米——哇基!就是說明當地人其實不常見大米,當他們看到大米時竟發出錯愕的驚歎!

  而美國之所以被中國學者翻譯為“美國”——乃全在於該國以首都華盛頓為代表無比熱愛美術,其對美術作品的熱衷和推介幾乎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登峰造極、“喪心病狂”的地步!
 

   

  從華盛頓市區西部的林肯紀念碑到東部的國會山,中間有十分開闊的綠地“國家大草坪”,在國家大草坪兩則,龐大的、毗鄰接踵的建築多為美術館或者研究美術的機構占據。 難怪美國被稱為“美國”——一個高度重視美術的國家哎!

  美國國會多次為建造多座美術館而立法,多位總統都曾主持過新建美術館的奠基或落成儀式。

  譬如,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後分別主持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奠基和落成儀式(1937-41)。肯尼迪總統甚至多次接見二戰時移民美國的猶太富商赫希宏,“忽悠”他捐助新建以其名字命名的赫希宏Hirshhorn Museum美術館。

             美國國家美術館西館

 

  1978年,卡特總統在他任職期間也主持了國家美術館新館(東館)的落成儀式,東館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
         坐落在國會山下的東館,
竟是在美國剛剛度過經濟大蕭條的1937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政府的決議,將新建中的西館朝向國會山的東部這塊56千多平米的梯形地塊預留為將來國家美術館擴建用,這已經是在為40
年後的發展規劃了藍圖。
  相比之下,美國國務院的水泥大廈醜陋不堪,可建於二戰初期的美國國家美術館西館,用的則是來自田納西州的最豪華的大理石和花崗岩,就在一個剛剛度過經濟大蕭條的困難時期,竟然在1941年竣工時被號稱世界上“使用高級石料”最多的的最奢華的美術館!在這樣一個非常的曆史時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竟然建造了一個規模超過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的國家美術館!“愛,服了油!”
  不佩服不行的喲!

  來華盛頓這幾天,走大街穿小巷,就沒看到一家洗頭洗腳的豪華“會所”,看到的處處都是博物館和美術館,嗬嗬。

  從我所住的E街21道的賓館向白宮方向走,一不留神就看到一家博物館:


 

  沿E街,經過華盛頓建築藝術院,到了臨近白宮的E街17道口,一座龐大的文藝複興建築便是有名的Corcoran Gallery of Art 科可倫美術館——號稱美國最古老和最大的私人美術博物館。第一次注意它,還是在白宮前看到一批向俄羅斯示威的民眾,沿17街圍繞白宮遊行時,那背後街對麵的龐大的、有兩個青銅睡獅躺在門口的建築便是這座著名的美術館。
 



 

   除了永久珍藏的經典作品外,這裏還不斷舉辦特別展覽。 該美術館最近正在舉辦法國巴比鬆畫派代表人物柯羅作品展。柯羅作品的大幅廣告在幾個街口都有見到,這個是正對白宮方向的廣告牌:
 
   

   這樣的廣告牌在中國北京,我估計沒有哪家美術館敢這樣放置在中南海對麵的,對不?
 

  還是在學校學畫時,柯羅就是我的最愛,特別喜歡他所表現的巴比鬆風景,有種月朦朧,鳥朦朧的感覺:
 




    柯羅就是畫家中的詩人,猶如朦朧派詩人徐誌摩!

    館藏美國畫家薩金特的作品也很吸引人滴:


 

  美國波普藝術領軍人物安迪的作品——你懂的!

 

  我去參觀的日子是8月16日星期六,那是科羅特展的最後兩天。過了三天臨別華盛頓那天早上散步再經過,已經發現換了新的宣傳展覽介紹了。
 

 

  著名的倫威克美術館(Renwick Gallery)就坐落在上次見到的奧巴馬總統車隊回白宮的必經路口-白宮斜對麵的一座嬌小的所謂第二帝國式建築,隻是因為最近正在維修,所以這次沒撈到進去參觀。
 

 

    隻好從維基網上當羅一下來看看原貌吧:


 

  剛到華盛頓當天,就在我辦畫展的展廳對過的街道不遠,便是美國國家肖像美術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陳列著曆史上對美國政治、科學、文學、藝術和軍事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傑出人物的肖像700多幅。我在當天下午便抽空去那裏逛了逛,反正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
 



 

    介紹幾位在肖像館裏陳列的美國著名人物。

    發明家愛迪生認識嗎?
 

 

  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軍事統帥李將軍,我去他的家鄉弗吉尼亞州府裏士滿看過,這位將軍在戰爭結束後去一所大學當校長去了。
 

  幸好美國沒有發生文化大革命,要不然看他往哪裏逃?嘿嘿!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這個唯一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半官方性質的博物館機構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與美術館聯合會,是根據美國國會法令於1846年創建於首都華盛頓。 擁有全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群落,擁有19座博物館美術館(包括動物園)。史密森學會是唯一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半官方性質的博物館機構。由英國科學家J.史密森遺贈捐款,根據美國國會法令於1846年創建於首都華盛頓有9個研究中心。藏品總數現已有1.4億多件,其藏品大部分來自於各界的遺贈和捐贈,且所有博物館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

  這是它的展覽信息發布中心,免費向遊客發放旗下16座美術博物館的展覽信息。 
 

 

   我來到史密森尼旗下的弗瑞爾美術館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美術館裏庭院深深:




  該館最為著名的是對東方藝術品的收藏。目前正在辦一個主題為絲綢之路藝術展覽。 有來自中國、韓國和日本的瓷器、玉器藝術,也有來自南亞印度、尼泊爾等地的佛教造像藝術。

  展示中國玉器的廳,隨便一件就有3-4千年曆史。
 

 

  殷商青銅器:
 



 

    竟然看到北宋董源、李成、範寬和米芾的山水畫作品:
 






 

  有來自古代印度鍵陀羅和襪陀羅的佛像雕刻藝術(都有1千7-8百年的曆史):





 

  出了館,走不多遠便看到國立設計博物館(National Design Museum):


  因為時間的關係,沒進去,隻是遠遠地拍了張噴水池:
 


 

    露天雕塑公園。有法國大師羅丹的巴爾紮克:


 

  羅丹的加奈義民:


  英國抽象派大師亨尼-摩爾的《國王與王後》:



 

  意大利大師賈科莫曼佐尼的《雕塑家與模特》:
 

      

 

  來看看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吧!這座被稱為世界規模最宏大的四所美術館之一,(美國有兩座上榜,分別是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和華盛頓的國立美術館其規模可與巴黎盧浮宮和倫敦大英博物館相提並論。
  這是國家美術館外的噴泉:
 

 

  在國家美術館裏,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教授藝術史的老師完全可把課堂直接搬到這裏來給學生上就得了。

  讓我們隨意瀏覽一下在這裏珍藏的從意大利文藝複興以來各不同時期的世界頂級大師的作品,你說都算得上是“史上最牛”藝術家的作品也毫不過分。
  下麵的圖片都是我走馬觀花用手機隨便拍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達芬奇牛不牛啊? 這是他的作品也是華盛頓美術館鎮館之作:
  

 


   意大利文藝複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也算牛吧? 請看他畫的聖母:






 

    15世紀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代表畫家波提切尼的作品:


 
    
    16世紀意大利威尼斯畫派代表人物提香的作品:
 

    17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聽過沒? 這是他的自畫像:


 
 

   18世紀比利時掛毯:


 

    19世紀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作品:






 

  莫奈喜歡在不同時間段描繪同一處場景,這是他描繪的魯昂大教堂西立麵的兩個不同時間段所反映的光色的變化:









  另一位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阿的作品:



 

  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加也創作了一些芭蕾舞蹈的雕塑作品:
 

 

  當然他的油畫更是讓人喜愛:





  哦,可憐而偉大的梵高的作品,這是他在去世前不久所描畫的田園,不久他就是在這田地裏飲槍自盡:
 

 

  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風景畫作品:
 

 

  畢加索作品:



 

  荷蘭畫家蒙德裏安的冷抽象代表作品:
 

 

  意大利畫家莫迪尼阿尼也創作了精美的雕塑:

 

 

  美國畫家惠斯勒的代表作品《白衣少女》:

 

 

  美國著名肖像大師薩金特作品:


 

  特別喜歡他的這幅《威尼斯街道》,感覺這行路匆匆的女人好像剛起床還沒來得及梳妝打扮,也不怕影響市容:
 

 

  有人在展廳臨摹:
 


  美術館各展廳之間常常有花園庭院分割,消除參觀者的視覺疲勞:
 









  忘了提一句:在華盛頓幾乎所有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參觀都是免費的,我在華盛頓參觀了那麽多美術館博物館都沒花一分錢。特別是史密森尼旗下在特區的16座美術館和博物館其免費對公眾開放是它的既定方針。

  隻有最近遇到財政問題的科可倫美術館是收費的,但我去的那天星期六則是免費的。

  嗬嗬。
 
     曆史人物來複去

    留下的隻有藝術,

    唯有藝術在曆史的大浪淘沙後,

    留下人類時代的精神和足跡的見證。

 

(2014年夏寫於華盛頓)

 

     謝謝圍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梵庫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iserman' 的評論 :
如果你有機會到華盛頓DC,從白宮到國會山,可以站在國家大草坪上舉目四望,便可以發現有多少座美術館在周邊,矗立在該國政治中心圈核心圈內。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學者把USA譯為“美國”是極大的錯誤,是一個罪過。
因為一個國家是中性的東西,沒有美醜之分!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注意:
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城市大概是日本東京,
其次是美國波士頓,
第三是墨西哥的墨西哥城。

所以輪不到華盛頓。

美國人的嫉妒心非常重,小布什打到伊拉克的巴格達,把那裏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毀了,它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你說可惡不可惡?!

所以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有保衛自己的武力。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城市大概是日本東京,
其次是美國波士頓,
第三是墨西哥的墨西哥城。
梵庫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gh' 的評論 :
謝謝評論,可偶是在談藝術呢!先把說河裏的魚和青蛙好麽?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華盛頓DC的美是小美,人造之美,人文之美。美國壯麗的大好河山那才是美之所在。
cgh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江南,自然景色比華盛頓美,華盛頓河裏看不到魚,青蛙等,在中國江南地區,拿臉盆舀一盆水,就有一條魚。華盛頓夏天酷熱,冬天酷冷,難怪加州房子比華盛頓貴的多。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1.引:“日本人把美國翻譯為“米國”,可中國學者則沒有照搬,而是冠一個極盡讚美的國名“美國”。
我過去一直就在納悶。。。品味華盛頓風光,這才真正深刻體會到還是咱中國學者翻譯的有道理啊!“
===
日本人比中國人聰明,不願意把好的名字送給外國,而中國人比較憨厚,就把好東西都送給外國了,如:英國、德國、法國、瑞士。。。都是好字,
用“美”字給別人是中國學者一大敗筆,形成了對別人就是“美”的潛意識,養成崇洋媚外的心態;
國家名字應該用中性的字!

2.美國博物館裏有很多是從中國搶來的古物,應該追要回來。
群眾之聲 回複 悄悄話 福州話美和米同音都讀mi.
tsks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就是個美麗的國家,無論是自然風貌,還是城市設計,無論走到哪裏,都風景如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