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

人生如旅,藝術如夢。駐足回望途經過眼雲煙,談笑分享彈指一揮間。
正文

攝色匆匆芝加哥博物館

(2015-10-16 22:00:51) 下一個

攝色匆匆芝加哥博物館

  這是去年聖誕前夕驅車從明尼阿波尼斯出發,前往芝加哥辦畫展所寫的幾篇遊記類文章中一篇。 乘著周末一點空閑,從箱底中取出拿到文學城嗮一下,不怕被貽笑大方。

  文中圖片都是在博物館用手機拍的,打槍的不要,請各位包涵著看看啦!

 

           
 

  聽說,中國遊客到世界各地旅遊參觀,最忽略乃至最不屑的便是前往藝術博物館參觀。

  但願不是真的吧?聽說有中國大媽團在曼哈頓搶購黃金,在巴黎老佛爺購買奢侈品等等,希望下次能聽到有中國大媽組團參觀世界各地藝術博物館的傳聞。 這也是作為海外中國藝術家的一個“中國夢”,行不?

 

  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Art Institute Museum of Chicago)對藝術家來說,是到這座美麗的城市必來的朝聖地。
 

 

  這次芝加哥之行,前三天都是應邀請方的安排,參加我的畫展開幕式的活動。而這最後一天,則是我自己刻意留出來的,為的是專程能到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朝聖”。

  冒著風和雨,從我所住的密歇根大街北街的賓館走到坐落在密歇根大街南街的博物館,早上開館時間是10點半。我是準時到達。
 
 

  在博物館門外的青銅獅子已經被戴上了聖誕花環,在風雨中感覺毛發都已經被吹得淩亂了。



 

  博物館是人類藝術文明的窗口,從古希臘陶器到中國殷商青銅器都有作品展示。
 

 

  因為下午還要去我的畫展,把我此行開車帶來的幾幅原作帶回明州,時間有限,所以隻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印象派以來的現代藝術而直奔主題,而且整體參觀路線是隨意性的。
 

  印象派大師的作品,總是那麽色彩燦爛,看著便能將心中的陰霾驅散,忘了剛才來的路上還是風雨紛飛。





 

  印象派大師們不像古典大師那麽在選題上那麽過分注重唯美,他們把畫室搬到了大自然中,捕捉光色的變化。

  大師們流行一句名言:

  “在陽光下,乞丐的茅屋與國王的宮殿一樣輝煌!”


 

  鄉村這些麥堆,在古典唯美藝術家那裏根本不入法眼,但印象派大師莫奈卻不知疲倦地描畫著。






 

  古典派們對印象派不屑:他們僅僅隻憑一雙眼睛作畫。

  法國崇尚自然主義風格的文豪左拉,堅決地聲援他的同樣基立於自然主義理念的印象派畫家朋友:

  “是的,他們是僅憑一雙眼睛作畫,但——那是一雙何等敏銳的眼睛啊!”


 

    那英在《霧裏看花》中唱到:

    借偶借偶一雙慧眼吧!
    讓偶把這紛擾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9世紀末,莫奈前往英國倫敦,他的畫筆表現出狄更斯筆下的霧都,那些工業化的煙囪冒出的煙霧,不知跟今天的首都北京的霧霾是否有得一拚?








 曾經,莫奈夫婦的生活很是拮據,但通過畫家筆下描繪出他太太看書的神態中,所體現出的高大上遠勝過國內的寶馬女。

     

 

  元芳,你怎麽看?

 

  莫奈的晚年,日子比較閑適,在巴黎郊外的莊園描繪著自己的荷花池。 即使患上白內障,其畫麵似乎更顯大刀闊斧的靈氣。
 



 

  我在仔細觀摩大師的畫麵的運筆層次,特別是暗部,印象派根據當時發展出來的光色波原理即:暖色波長,冷色波短。先是用淡淡的暖灰色作底,然後用厚重的冷色輕掃帶過。 這樣出在底部的暖灰可以透過冷灰顯現,使得畫麵活躍無比充滿生機——真滴是鬼斧神工哎!



    另一位印象派大師雷諾阿畫的彈琴的女人:

     

 

   

  非常高興地是:不僅看到了新印象派(俗稱“點彩派”)大師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也看到了他為這幅巨製所創作的小色稿,十分地精美哎!






 

  挪威表現主義大師蒙克的作品,將高緯度的漫長冬日黑暗所引起的白衣少女對陽光的無限憧憬和向往——那載著陽光到來的會不會是她的白馬王子?

      

   

   挪威森林在地級邊緣的曙光:




  後印象派大師高更,來到了西太平洋的塔希堤島,娶了那裏的土著女人,整天在那裏獨自冥想思考: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巴黎的著名後印象派畫家勞特累克,從小就有身體殘疾,身心發育並不完善。他畫了許多巴黎酒吧、紅磨坊裏的底層人物,在霓虹的閃爍下,依然難掩內心的憂鬱。




  他在37歲那年去世,這個生命時段,竟然與拉斐爾、普希金、梵高以及莫迪尼阿尼等人類曆史上著名的藝術家一道,都在37歲的人生最輝煌的黃金段離世。命運安排?仰或天意?

  

  哦!偉大的梵高!你的小小的臥室是那麽充滿溫情的光照!



 

  可憐的梵高,你短暫的一生為貧寒所困擾,一生隻賣過一幅價值10美金的畫——還是他的一個遠房親戚看他可憐收購的。

  就在幾天前,咱中國有個叫王中軍的,畫了3.77億來買你的一幅畫。要是早一百多年就預付給你一個零頭就好啦!

 

  最新的研究表明,梵高並不是自殺而是他殺。 在法國南部奧爾鄉村,在梵高每日提著畫箱走在鄉村的小道上,總有一群孩童跟在後麵嘲弄著前麵的“瘋子”。梵高畫箱裏卻是有把槍,有一大膽的孩子就玩弄這隻槍,沒想到直接走火擊中了梵高。 梵高忍著痛回到了他的居所。種種跡象看,梵高並不是自殺,因為子彈並沒有擊中要害,而後來梵高在居室中掙紮著並表現出強烈求身的欲望。

  我們從他去世之前的繪畫作品中看到那麽的陽光,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對生活的絕望。 但做過牧師的梵高,他的仁慈使得他並沒有指證“槍殺”他的孩童。 這些場景,從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寫的梵高傳記體小說《渴望生活》中有許多蛛絲馬跡的描述。

 

  藝術家是上蒼賜給人類的禮物,可惜無知的人類在很多時候是不懂得去珍惜的。 詆毀和毀滅一個藝術天才,是平庸人所熱衷幹的事,但即使幹了,平庸者依然平庸。  

  有社會學家指出,對藝術家的包容程度,正體現出社會的開明度。 

  偉大的梵高去世一百多年後,才有王中軍的3.77億的出手,不知道會不會在梵高的畫前,他念叨著一句賈寶玉的台詞:

    林妹妹——偶來遲了!偶來遲了!! 
 

      
 

  博物館就是學習世界藝術的大課堂,在博物館展廳裏隨處可見有中小學教師指導學生在大師作品前講解學習。

  請允許我代表一下我自己:表示一下我的卸磨雞豆痕吧。
 

     

  寫實主義的庫爾貝,其畫風影響過印象派的馬奈及莫奈等印象派大師。 後來因為參加巴黎公社作為藝術委員會主席在公社失敗後被捕入獄。 其實,他的風景畫真的很好!


 

  19世紀下半葉法國巴比鬆畫派的大師米勒,一生描繪質樸的鄉村田園生活,畫風影響到後來的梵高等大家。  馬克吐溫有個劇本《他是真的死了嗎?》,幾年前在百老匯熱演。據說就是以米勒作為原型。
 

 

  米勒的繪畫藝術水平極高,但在藝術市場上鮮少有人問津。他的朋友幫他出了個餿主意:在巴黎報刊上登出啟示,說有位水平極高的藝術家米勒,近日因病而亡,其僅存少量作品待賣。 啟示登出後,藝術收藏家跟風而來。 其作品立即被搶購一空。

  但問題是:米勒沒死,他住在巴黎郊外巴比鬆鄉村繼續創作。 於是,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朋友便宣稱又有米勒的作品最新發現。久而久之,引起收藏家的警覺,因為收藏家通常在收藏了藝術家的作品後,下一步便是等著並期盼著藝術家早點死去。

  馬克吐溫的劇情的開場便是這幾個收藏家在一起開碰頭會,議論著他們對所謂米勒死訊的可疑,他們發出共同的咆哮:“他真的死了嗎?”

  不管是否是個設局,還是欣賞他的畫作,很有鄉土味哎!








 

    當年陳丹青創作西藏組畫時,明顯就是受到米勒的影響。

    巴比鬆畫家柯羅的畫就是一首詩,一首徐誌摩的朦朧詩:
 

 

  這位謝頂男,給心上人送了一朵小玫瑰。 看來已經打動了芳心。哎,過去談戀愛就是這麽簡單。  現在,沒票子、沒房子、沒車子——那芳心還能動麽?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打破了古典美的平衡,而去表達美與醜的衝突。 就像浪漫主義文學家巴爾紮克在《鍾樓怪人》和《笑麵人》裏所表達出的美醜衝突一樣。卡西莫多與阿斯米拉達這兩個醜與美的典型人物,可以同時展現在讀者麵前。


    

  路易十五時代盛行的洛可可風格,以華托為代表,其畫麵總是充滿著嫵媚嬌豔。
 

 

  意大利文藝複興16世紀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的作品,感覺頗有我“大唐風韻”,貴婦人好像多有些營養過剩。
 


 

  再稍晚點,文藝複興後期出現了一股風格主義(亦稱矯飾主義)之風,故意對人體的表現拉長和變異。包括米開朗基羅晚年作品也受到此風的影響。這是西班牙畫家格力科的作品:

  

 

  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羅賽蒂的作品,純淨的古典美中帶有夢幻般的美:


    
 

 

   忽然有歌聲傳來,原來是在博物館大廳有合唱演出。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感覺那些身著古典服裝的美女,就好像剛從古典風格的繪畫上走出下來。


 

  這是一個中學的合唱團,特地前來博物館為觀眾獻唱聖誕歌曲。 演唱是無伴奏的,但各個聲部所組成的和聲顯得十分和諧動聽,其美妙是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


 

  人們被歌聲吸引,從各個展廳走來,紛紛向大廳聚攏,歌聲在大廳上空回旋、飄蕩。

  屏住呼吸,My heart will go on,,,,,,
 


 

  忽然想起了這次前來博物館的最重要目標:是一定要參觀20世紀著名的表現主義藝術家夏加爾為該館設計的“夏加爾之窗”彩色玻璃畫。

  但就因為聽歌,迷惑了博物館的東南西北,走錯了方向,在博物館繞了大半圈,好不容易才找到這裏:

   
    夏加爾的藍調畫麵上也有天使和歌聲。






  哦! 偉大的夏加爾! 看你的畫,讓人靈魂出竅,心情飛揚,,,,

  離開了博物館,下午開車出城傍晚時分在大芝加哥區域的AURONA的一家小賓館停留一宿。
  

  我佇立在房間窗口,看窗外的綠地、泳池——這些在明州早已是久違的景物,而此時在腦海裏則是充滿著在芝加哥美術博物館看到的那些藝術大師的作品,以及在博物館大廳中所聽到的美妙的聖誕歌聲,,,


 

  第二天(星期二)開車離開伊利諾伊州,穿經威斯康辛州回到寒冷的明尼蘇達。
 

 


    我的芝加哥遊記到此結束。
    謝謝圍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XQQ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藝術家評畫,有收獲。
梵庫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夢遊老伯' 的評論 :
多年前其實來過,這次是舊地重遊,因為隻有不到兩小時的時間,隻能是選自己喜歡的重點作品看啦,很不全的。 多多包涵!
夢遊老伯 回複 悄悄話 跟著您學習了。最喜歡逛博物館,但每次都來去匆匆,走馬觀花。謝謝您的詳細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