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青蒿一樣的屠呦呦,將生命長途點綴得綠意盎然

(2016-01-07 06:16:50) 下一個

女性傳媒大獎丨屠呦呦:屠家唯一的女孩兒,母親名叫姚仲千

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中國的女藥學家屠呦呦獲獎,以表彰她對瘧疾治療所做的貢獻。

 

從拉斯克獎到諾貝爾獎,無留洋背景、無博士學位、無院士頭銜的“三無”科學家屠呦呦一鳴驚人,“我在這個藥物上做了一輩子,非常希望它能物盡其用”。

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好醫生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1930 年,屠家唯一的女孩兒降生,開堂坐診的父親摘引《詩經•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為家中小妹取名“呦呦”,意為鹿鳴之聲。而根據朱熹的注 釋,這裏的“蒿”指的正是青蒿。屠呦呦的父親是一位開堂坐診的大夫。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屠呦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親的影響。

醫學夢萌發的溫床:屠家樓頂有個擺滿各類古典醫書的小閣間,每當父親去書房看書時,屠呦呦也會坐在他旁邊,裝模作樣擺本書看。雖然因識字不多且讀得磕磕絆絆,但這裏卻是她醫學夢萌發的溫床。

做個像父親一樣的好醫生:在 這樣的環境下屠呦呦慢慢地長大,她開始跑下樓來給父親做幫手,看到四處求醫無果的重病患者喝下父親煎熬的湯藥後疼痛逐漸有所緩解,心裏不由得對中草藥產生 了濃厚的興趣。“目睹了這一真實的事件之後,我越發覺得醫生這一職業的偉大。治病救人,帶給人新生,這樣的善舉,很讓人感動。我看著父親忙碌的身影,感覺 特別崇高。我的眼前好像浮現出自己也穿上白大褂給別人醫治的模樣。我一定要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好醫生。”在一篇回憶文章裏,屠呦呦這樣寫道。

190次失敗後的成功

初期的艱難歲月:屠 呦呦入職中國中醫科學院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條件艱苦,設備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 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樣本,先後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 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曆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藥炮炙經驗集成》的主要編著工作。

代號“523”的特殊使命:1967 年,一個由全國60多家科研單位、5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的科研集體,悄悄開始了一項特殊的使命,代號“523”,誌在幫助北越政府“打擊美帝”,研究的 指向正是——防治瘧疾新藥。當時還是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研究組的組長。當時39歲的屠呦呦開始著手從中草藥中發現新的抗瘧藥。她查 閱了大量的古代醫學書籍和民間的藥方,尋找可能的配方。幾年時間,她“幾乎把南方的老中醫都采訪遍了”,青蒿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了屠呦呦的視野。

190次失敗之後的成功:“1971 年10月4日,那是第191號樣品。” 在190次失敗之後,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 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後來被廣泛應用。而相比龐大的“523項目”,屠呦呦的名字卻從來不為人所知。而內心安靜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 追求真理的勇氣是支持屠呦呦的不停超越自己,去求真務實、艱苦探索、專注事業、勇於創新的力量。

邁出最後一步斬獲諾獎

拉斯克醫學獎:2011 年9月24日2時,81歲的屠呦呦登上了2011年度拉斯克醫學獎的領獎台,斬獲臨床醫學研究獎,那是彼時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獎項。在拉斯克 獎評審委員會的描述裏,屠呦呦是一個靠“洞察力、視野和頑強的信念”發現了青蒿素的中國女人。而國人卻發現了這位被世界認可的卓越女科學家既沒有博士學 位、留學經曆,也不是兩院院士,隻是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員。於是,一些針對“三無教授”的非議和爭論接踵而至。

高光下的爭議:針對這一爭議,拉斯克醫學獎給出了解釋,屠呦呦是第一個把青蒿素引入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到100%活性,第一個做臨床實驗,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都足夠支撐她得這個獎。可見這個獎項注重科學發現的思維,而不在乎是誰做的。

諾貝爾獎:四 年後,並不認可集體成就的諾貝爾獎,再次把獎項頒給了在青蒿素研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個人。“畢竟,個體才能作出發現,而不是組織。在組織和機構變得愈發 重要和有權力的時代,從中辨識出真正具有創造力並改變了世界的個體也變得愈發重要。”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組委會秘書格蘭•漢森(Goran K.Hansson)說。

中醫藥學路上的追夢人

黃金時光:“我 在這個藥物上做了一輩子,非常希望它能物盡其用”屠呦呦說。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鬱鬱蔥蔥地長在山野裏,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 力。正是如青蒿一樣的屠呦呦,大愛在左,奉獻在右,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生命長途點綴得綠意盎然,將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刻都變成黃金時光。

默默無聞的堅守:屠 呦呦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之後的55年裏,除參加過為期兩年半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她幾乎沒有長時間離開過東直門附近的那座小樓。直至今 天,85歲的“三無科學家”屠呦呦依舊在那座小樓的一間辦公室帶著項目……也許正是這內心安靜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氣是支持著她不停超越 自己,去求真務實、艱苦探索、專注事業、勇於創新的力量。

她的夢想:讓中醫幫助人類去征服全世界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願全球沐浴在中醫陽光下的人們健康幸福。也希望國家和社會能更加重視女性人才的成長,期待社會各界合力營造有利於女性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女性傳媒大獎丨屠呦呦:屠家唯一的女孩兒,母親名叫姚仲千

屠呦呦語錄: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我的夢想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它的好處。”

女性傳媒大獎丨屠呦呦:屠家唯一的女孩兒,母親名叫姚仲千

屠呦呦的成長之路:

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父親給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藥學係生藥專業學習。

1969年——當時還是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代號“523”的研究項目組組長(該研究項目的指向正是防治瘧疾新藥)。

1971年10月4日——在190次失敗之後,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

2011年9月24日——81歲的屠呦呦登上了2011年度拉斯克醫學獎的領獎台,斬獲臨床醫學研究獎,那是彼時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獎項。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她對瘧疾治療所做的貢獻,她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

女性傳媒大獎丨屠呦呦:屠家唯一的女孩兒,母親名叫姚仲千

屠呦呦的獲獎理由: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組委會秘書格蘭•漢森:畢竟,個體才能作出發現,而不是組織。在組織和機構變得愈發重要和有權力的時代,從中辨識出真正具有創造力並改變了世界的個體也變得愈發重要。

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 雖然對於青蒿素的歸屬問題爭議不斷,但有三點毋庸置疑:首先,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其次,具體分離純 化青蒿素的鍾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成員;此外,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後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 也晚於鍾裕容。

女性傳媒大獎丨屠呦呦:屠家唯一的女孩兒,母親名叫姚仲千

網友的評價:

生活:諾貝爾最有分量的醫學獎,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究竟在何種水平!大國崛起,並不是說說而已!

上官婉兒:恭喜的同時意識到了真正潛心研究的都是知名度不高的科學家,而非追名逐利的那些人。

大海無垠:屠呦呦先生是毛澤東時代培養起來的不為名,不為利;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無私獻身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科學家。集體協作的科研成果並不否定領軍人物的個人決定性作用。為“三無”科學家點讚!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