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嘉年華旅遊的博客

收集世界各地華人旅行社提供的著名旅遊景點與線路,給您物美價廉的選擇
正文

龍的聲音與北極光-轉載《龍玉出冰天》

(2015-10-22 16:56:22) 下一個

來自西西河石頭布的文章

 

龍的聲音與北極光

北極光有聲音嗎?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很多目擊者都報告稱在北極光出現的同時有奇怪的聲音伴隨。這聲音聽起來有時像是絲綢摩擦聲或者口哨聲,有時像是揉錫紙的聲音或者劈啪聲,還有人把它描述為用劍的寬麵揮擊空氣時發出的嗡嗡聲。在絕域雪原的寂靜環境下,這種聲音格外清晰懾人。

但科學家們對這種聲音的存在持懷疑態度。北極光發生在100公裏以上的高空,那裏的空氣極為稀薄。即使產生某種微弱的聲波,以它每秒約340米的速度,傳播到地麵也需要5分鍾之久。實際上稀薄空氣裏的音速會大大低於340米每秒,所以這個延遲時間會更長。人們聽到的聲音不可能是北極光本身造成的。但“聽到”北極光(或南極光)的聲音的人數不勝數,其中很多人有值得信賴的專業背景。著名南極探險家阿蒙森在他的著作裏就描述了這種聲音,北方土著民族也普遍認為北極光是有聲音的。比如愛斯基摩人認為北極光是天上的精靈,它那類似口哨或者“劈啪”的聲音是它們試圖與人類交流。所以我們很難認為北極光的聲音完全是子虛烏有,它的真相還是一個待解之謎。有一種解釋認為這種聲音是次生的,即由於地麵某些物體--比如鬆針或者人的發梢--因為電磁場的劇烈波動而發生的放電現象所導致的。極低溫下空氣非常幹燥,本來就容易發生放電。還有一種解釋甚至認為是人腦對電磁波的某種感應造成的幻聽。

那麽相對應的,龍的聲音是怎樣的呢?古籍中對此僅有過一鱗半爪的描述。《爾雅翼》稱:

“(龍)其聲如戛銅盤”。

 

這是一種什麽聲音呢?‘戛’有刮和輕敲兩種含義,原來龍發出的聲音就像是刮銅盤,或者輕敲銅盤的聲音。這完全不是動物能發出來的聲音,卻與人們所聲稱的北極光聲音頗有類似之處。快速輕刮光滑的銅盤表麵發出的聲音與絲綢摩擦聲或口哨聲異曲同工,慢而用力刮的話,咯吱咯吱的聲音與揉紙聲也頗類似。如果輕敲銅盤的話,那種金屬轟鳴聲,與用劍的寬麵揮擊空氣發出的嗡嗡聲也大有相通之處。

在評估兩者的相似性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到:“其聲如戛銅盤”的這個譬喻並不是根據第一手資料做出的。在華夏先民們與北極光的時空交集裏,他們還遠未掌握冶金術,而進入青銅時代之後,北極光也離他們遠去了。如果我們所料不差,北極光就是龍的真身,那麽這個譬喻肯定不是出自親耳聽到其聲音的先民,而是青銅時代的後代子孫們根據口耳相傳的描述所追加的“新”譬喻。信息在世代傳誦的過程中難免有所遺漏和變形,這個後起的譬喻不大可能是完全貼切的。盡管如此,正如我們所見,它“雖不中,亦不遠矣”,仍然大體保存了其本體的基本特色。

或許我們應該驚訝的是中國古籍的深度,如此真實具體的史料居然能夠穿透萬年的歲月而保留下來。但嚴謹的讀者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出於“孤證不立”的原則。《爾雅翼》裏麵的這片言隻語恐怕難以當真,除非能找到可信度高的旁證。

我們確實找到了旁證,而且是可信度很高的典籍—《史記》。《史記·田單列傳》裏描述了戰國時期發生在燕國和齊國之間的即墨之戰。當時燕軍與多國聯軍伐齊,勢如破竹,連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齊國隻剩下即墨和莒兩座孤城,危如累卵。但即墨守將田單突出奇兵製勝,以五千殘兵打敗了燕軍,逆轉了整個戰爭的形勢。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火牛陷陣”之役,其中細節就與龍的聲音有關。讓我們仔細看看《史記》中的這段描述: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 燕軍大駭,敗走。”

 

這裏有幾個關鍵細節,首先是牛身披“絳繒衣”,上畫五彩龍紋。‘絳’就是大紅色。我們提到過紅色的龍與紅色的北極光相對應,都是恐怖殺神的化身。所以這個“絳繒衣”是特意選擇的顏色,龍的原始形象本來並沒有一定之規,田單是要把這些牛裝扮成可怕的凶神-赩龍。牛衣上麵再畫五彩龍紋是為了明確其龍的身份。然後是“五千人因銜枚擊之”。銜枚就是士兵嘴裏都叼著個東西,用來防止喧嘩,是秘密行軍時的舉措。為什麽到了生死相搏的廝殺場,還要禁止士兵發出聲音呢?細節是成功的關鍵,這裏就看出田單的用心良苦了。裝神弄鬼、假扮天兵的時候,士兵們當然不能發出人類的聲音,否則這戲法可就不靈了。最絕妙的的是“老弱皆擊銅器為聲”,按理說進攻時應該擊鼓,鼓聲雄壯可以激勵士氣,敲銅器則聞所未聞,而且“鳴金”通常是撤退的信號。田單這是鬧哪出呢?

從紅山文化的發現來看,燕地的龍崇拜根基深厚,燕人的民間信仰中龍神的形象應該是很具體和鮮明的。深更半夜突然鼓噪著向燕軍猛衝過去的這些“牛尾炬火光明炫耀”、滿身龍文的“怪獸”,顯然具備龍的光屬性,也具備它獨特的“文采”。正當這些似龍非龍的怪獸讓燕軍在半夜裏驚疑不定的時候,震耳欲聾的銅器轟鳴聲絕對是壓垮燕軍心理承受力的最後那根稻草。以至於“燕軍大駭,敗走”。可見龍的怒吼聲與銅器聲相似,必是當時的民間信仰的一部分,否則何以至此?田單何以如此作為?燕、齊兩地自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存在著緊密的人員和文化方麵的聯係,田單對燕人的信仰和心理完全知根知底。他完美地利用了燕人對龍的敬畏而設計了這次奇襲,獲得了驚人的成功。為了增加成功的把握,他在戰前就精心做了鋪墊:“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師”。經此一役,燕人對齊軍有神兵相助深信不疑,即墨一敗之後,燕軍一潰千裏,丟掉了已經占領的七十多個齊國城市。可見田單的這次裝神弄鬼是多麽的成功。

《史記》裏關於即墨之戰的這段記載大家耳熟能詳,但其中關於龍的這些細節似乎沒有人加以特別的留意。我們認為這些細節的描寫非常珍貴。火牛的戰袍“絳繒衣”可以為前文所述的《楚辭-大招》中的北方恐嚇物“趠龍赩隻”作一旁證。而“老弱皆敲銅器為聲”這一細節又可為《爾雅翼》中的“(龍)其聲如戛銅盤”的記載作一旁證。在後續章節中我們還將看到,太史公詳略有致的史筆之下得以留存的這類價值無可估量的原始資料絕非個例。

這一節裏我們似乎扯得有點遠,結尾概括一下主旨。從北極光的聲音與《爾雅翼》和《史記》中記載的龍的聲音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有這樣的結論:從聲音的角度看,龍與北極光再次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同質性。

 

極光旅遊:https://www.ctravelers.com/add/v.php?aid=1026

環遊世界, 就在北美嘉年華旅遊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oodyonge 回複 悄悄話 好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