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戰略選擇(1)

(2015-10-14 21:25:31) 下一個

 

中國的戰略選擇(1)

零點的火車

 

中國當前麵臨的國際形勢就形同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麵臨前蘇聯的包圍,今天麵臨美國的包圍。

自從中蘇關係緊張逐漸升級,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並利用越南,蒙古,印度,以及占領阿富汗,對中國從南,西,北三麵形成C型包圍,甚至想聯合台灣對中國大陸形成四麵包圍。蘇聯對中國的包圍主要形成軍事威脅,蘇聯不僅常規武器大大優於中國,還有導彈和核武器都比中國先進很多,中國剛剛在1964年10月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在珍寶島軍事衝突後,蘇聯曾揚言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中國麵臨生存危機。自新中國建立後,由於西方長期封鎖中國,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沒有多少往來,一旦與蘇聯翻臉,由於蘇聯掌控社會主義陣營,於是,中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都陷入孤立。為打破蘇聯的包圍,毛澤東做出二個決策,一是拋開意識形態與美國和解,聯美製蘇,避免二麵作戰。二是廣交第三世界朋友,在政治上得到國際支持。毛澤東的戰略選擇使中國化險為夷,避免了被蘇聯滅亡的命運,它無疑是成功的。當然,中蘇決裂中蘇都有責任,毛澤東也要承擔部分曆史責任,但首要曆史責任應由赫魯曉夫承擔,本文不過多討論。

今天,美國通過重返亞太,聯合日本和東南亞國家,挑動日本,菲律賓和越南與中國進行海洋領土爭端以形成軍事對抗,讓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作後援,以靜製動。搞亂緬甸和泰國,進而是控製中國台灣(期待明年民進黨上台),同時拉攏印度,從太平洋西岸和南海,以致中國西麵,形成一個巨大的軍事包圍圈。同時,通過TPP 形成亞太經濟包圍圈。最近TPP通過,標誌美國在亞太對中國的經濟包圍圈基本完成,當然,在全球化的今天,經濟包圍必須是全球的,才能徹底達到目的。所以美國還要完成TIPP 和更核心的TISA。到明年台灣大選後民進黨上台(從目前形勢演變看,基本成定局),美國實現對台灣的全麵控製,從而在軍事上從太平洋西岸到南海通過日本-釣魚島-台灣-菲律賓-越南完成對中國的封鎖,中國在東麵將被封殺在第一島鏈內,在南麵阻斷馬六甲海峽。為了強化對中國的軍事封鎖,美國必須借重日本的軍事力量,這就是美國支持日本修改和平憲法的原因。在軍事包圍和經濟包圍的同時,美國還對中國進行文化包圍和滲透,這就是以自由,民主和人權為旗幟,通過台灣與香港就近施壓,通過互聯網和宗教穿透國界滲透中國內部,上至知識精英,下至工人農民,無不被洗腦。一億基督徒已成木馬埋伏中國境內,一旦中國搞民主選舉,中共立即被埋葬。

美國對中國的包圍要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去理解,不,準確地說是國際壟斷資本集團以美國為工具統一世界的全球戰略,為了敘述簡單,本文隻用美國的全球戰略。包圍中國以便肢解中國是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的最關鍵的一部分。在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最大目標是解體中國,以完全消除共產主義的威脅。至於俄羅斯的二次解體,已經屬於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內鬥,是美國的次要目標,目前看,美國無法短期完成這個任務,隻能等到強人普京之後。美國一方麵自己在經濟衰落,另一方麵,仍然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金融力量支撐美國繼續完成稱霸全球的野心。無論是美國為了挽救經濟衰退,還是要稱霸全球,美國都必須對世界重新整合,建立新的秩序。美國要稱霸全球,就是完成以美國為核心以資本主義統一世界的曆史任務,這是一個很高的目標,涉及到世界的歸宿,為此,美國麵臨六大任務:1》解體中國;2》二次解體俄羅斯;3》征服伊斯蘭;4》削弱國家主權;5》實現資本主義國家聯合分工。6》建立世界統一政府。

中國如何打破美國的包圍?這是中華民族又一次在生死存亡之際麵臨的曆史選擇。

(未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