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年老宅 (5)

(2015-12-10 06:24:48) 下一個

前院呈長方型, 沒了大鐵門相對就開放了許多. 夏天乘涼冬天打雪仗, 不冷不熱的天更是有玩不完的遊戲在這偌大的空地上進行. 跳皮筋, 跳房子, 排隊跳繩, "鬥雞", 丟沙包, 滾鐵環, 打陀螺, 打乒乓, 打羽毛球... 總之,後院玩不開的遊戲都到前院玩啦. 但前院又是晾曬衣物的地方, 這樣免不了要上演大人和小孩之間的陣地爭奪戰. 終究敵不過小孩用不完的精力, 大人們隻好選擇不斷向上發展, 或者趁孩子們上學時曬衣被. 有那剛進門的新媳婦, 不明情況, 常常見到哭笑不得的結果: 洗好曬幹的白床單成了花床單, 還沒地兒告狀, 那麽多小孩都有份, 你告哪個? 

 
前院白天喧囂, 有時候連晚上也不安靜. 記得有次不知誰突發奇想, 趁父母輩的大人們都不在家, 集合了一隊人馬, 商量要教訓一下住第一個院的那家人, 因為他家老太太老護著孫子, 不管對錯老告我們的狀. 每個小孩都能想起幾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冤枉的或半冤枉的. 一時間, 群情激憤, 七嘴八舌地貢獻著自以為最有效的招數. 無奈人多嘴雜, 難以統一, 放棄又不甘. 整個大院幾乎沒有大人在家, 千載難逢呀. 關鍵時刻還是讀書多的想出了高招: 白紙黑字寫上倆條, 貼個叉在他家門上. 話音剛落, 立刻獲得一致通過. 那個年代, 小孩們耳濡目染, 哪家要被封了, 那就是倒黴到底啦, 此刻它最能平那口被煽起來的氣啦. 拿著寫好的條, 一隊人還用臉盆敲敲打打來到大門口, 貼完後一哄而散, 誰也不想多留, 誰也不敢多留. 雖然懵懵懂懂, 但隱約也知道那不是什麽好事, 回家後早早就睡了. 果然,  第二天, 此事引起了軒然大波, 那家當家的一早就在前院控訴了, 每個出門上班的人都要經過他家, 都一起憤慨譴責外加安撫寬慰: 準是小孩惡作劇, 要是我家孩子幹的, 我一定不輕饒. 這事鬧了好幾天才慢慢平息下去, 細節已不記得了, 但隨著年紀長大, 每次想起歉疚感都會增加一分.
 
在前院除了玩耍打鬧, 我們也幹了不少正經事. 所有孩子初始的騎車技術都是在前院練出來的. 哪天某個孩子弄到一輛閑著的自行車, 那就成了大家公用的練習車. 大的幫小的, 男孩幫女孩, 膽大的教膽小的, 特膽小的在一邊看熱鬧... 我就是那膽小的, 小時候在眾多小教練示範下楞沒學會, 直到工作了不騎車無法上班了才逼上梁山.
 
前院還是我們院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排練的地方。排好了節目去市中心廣場演出常博得掌聲陣陣(見舊文‘演藝生涯’),借著人多女孩多,又有一中學老師輔導,我們宣傳隊可是小有名氣呢。這種文藝宣傳隊著實流行了好幾年。也是在那幾年,學雷鋒做好事特別受推崇。小孩子沒事就在院門口守著,三四個人一夥,看見街上有上橋坡的三輪車拉貨的木板車,就上去幫著推,來來回回,樂此不疲。那時候我還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特羨慕人家能揀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送一個年邁的老婆婆回家等等。可這樣的好事總輪不到我,盡管我專門盯著走過的路搜索。自從加入了推車組,這才填補了學雷鋒做好事的空白。虛榮心作怪,有一陣大家總想幹出點能引人注目的大好事來。於是,每到禮拜天,會有二三十個小學生在我家前院集合,領頭的男孩是比我高一級的我姐她班的班長,生在軍人家庭,特有號召力。隊伍中一大半是他們班的人。大家出謀劃策,常常被自己偉大的想法弄得很激動,卻每每在實施的時候碰到當頭潑下的冷水。比如到人家工廠,說:這堆貨交給我們來搬運吧,保證不損壞。可人家工人師傅總是笑著把我們引到廠門外,留下大家對著關上的廠門幹瞪眼。偉大的想法一個也沒成功過,班長的號召力受到空前挑戰。某天,他終於采納了大多數人的建議,去附近軍人家庭上門服務。大夥來到一部隊幹部大院,幾棟三層小樓,挨家敲門:我們是來學雷鋒做好事的。。。開門者無不被一大群半大孩子驚著,趕緊謝絕。有的婦女臉上明顯露出別來添亂啦的表情。正當大家覺得今天又沒希望了的時候,我們碰到一大首長了。人家非常高興地跟我們聊了好一陣:哪個學校的呀?都多大啦?大家報數一樣:我八歲,我九歲。。。好好好,你們這些小鬼們學雷鋒值得表揚。。。最後雖然啥事也沒讓幹,大家卻莫名地興奮,可能有了那麽點電影裏紅小鬼的感覺。回想那個年代,正當純真美好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