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孩子的文革 (12) 意外收獲

(2015-11-01 05:27:07) 下一個

批林批孔時我小學三年級吧。咱也算是有點文化的人啦。跟大夥兒一起開會,聽報告,寫批判文章… 那是第一次知道曆史是個啥東東。中國的曆史那麽那麽長,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居然還對現在的人有影響。思想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有這般大的力量。站在小孩的角度,某個人若不對,不聽他的就是,還用費那麽大勁批來批去嗎?問題是,我本來壓根就不知道這些錯誤的東西,這一批,反而什麽都知道了,還得提醒自己:這些是錯的,不能照著做。真累呀。可大街上到處都是批林要批孔, 斬草要除根的標語。看來這倆人非得要一起批才行。老師布置的任務也要完成: 批孔老二的克己複禮,中庸之道,學而優則仕,什麽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對小學生來說,這個批判的過程首先是個學習的過程,因為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啊。讀慣了課本上工人叔叔做工農民伯伯種地的故事,對這些文縐縐的語言根本看不懂。治人能想明白,治於人就是被治,那幹嘛不直接寫被治?這個孔老二夠鬼的。好在不懂的可以問大人,可大部分時候聽完解釋還是半懂不懂。沒辦法,現實和曆史嚴重脫節,新中國是個全新的世界,我們接受的是全新的教育。大概上邊也知道這個情況,就按排各種形式各種內容的批判。聽報告是最受小學生歡迎的一種。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報告團,它們相當於八九十年代的演講團。一行數人,去工廠學校巡回演講。他們把曆史事件編成故事,把個孔老二的來朧去脈,什麽法家儒家,儒法之爭,春秋戰國,商鞅變法,焚書坑儒…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講了個透。我們像聽說書一樣,老想著聽下回如何分解… 演講團裏甚至還有小學生,他們會講些成語故事,什麽守株待兔啊指鹿為馬呀濫竽充數等等。聽遼沈戰役的故事尤其帶勁,戰鬥故事嘛,順便還學了點軍事戰略知識。有關的連環畫也看了很多,讓我們對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形象的了解。                                          

 

不誇張地說,那個階段學到的曆史知識比高中曆史課和大學黨史課來的生動、全麵得多。隻是對林彪及之前的劉少奇,他們如何能在黨內欺騙了那麽多人而且還那麽久連毛主席都被騙了,覺得實在不好理解。毛主席那麽英明偉大,林彪一直在他身邊,他怎麽可能一點都沒發現?尤其演講團的人把林彪講得一無是處,大傻瓜一個,除了騙什麽都不會。那他是如何騙過所有人的呢?我很糾結。用反特片裏公安的思維試圖找出蛛絲馬跡。可報告團的內容裏找不到。他們往往直接告訴你誰是壞蛋,有多壞。為什麽壞,他們不作分析。也許分析了,我小孩沒聽出來?成年後發現,曆史已經被主觀意誌定下了結論,如何還能進行客觀的分析?報告團的人其實心知肚明,是非黑白了然於胸,為了響應號召,隻好作作表麵文章。這樣一來倒激發了許多像我一樣的小學生的求知欲,為了找到答案,也是為了我的批判文章看起來更通順更合理,我幾乎看遍了父母單位裏帶回來的所有學習材料。                                                       

記得材料裏先列出需要批判的孔老二的某一個思想觀點,再講它的產生根源,當時的曆史環境,後來又是如何演變的,在孔老二推行其思想時又遇到什麽曆史事件,結果如何…… 每份材料都好幾頁,油印的。雖不能百分百完全理解,倒也能積少成多,逐步加深提高。寫文章時由開始的東拚西湊牛頭不對馬嘴到後來的有理有據(也不管這個理對不對)倒也能說出個四五六來,並且要濃縮成小學生作文的字數。這麽一練,日後寫作文,最有把握的體裁便是議論文了。                                                                                                                                                                       

借著批林批孔學了好多曆史知識,練了筆還啟蒙了思辨能力,算是個意外收獲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