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孩子的文革 (11) 深挖洞

(2015-10-30 05:24:59) 下一個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 備荒, 為人民。七十年代初的口號現在還能脫口而出因為它占據了我童年時代的數年時光。

依稀記得珍寶島戰鬥,最有印象的是從畫報上看到的那半人高的積雪,對南方人來說簡直難以想象。可解放軍叔叔還要埋伏在雪裏麵,太英勇太偉大了。知道蘇修要侵略我們,肺都要氣炸了。當學校裏弄居委到處動員並開挖防空洞時,還是小學生的我熱情高漲,在挑燈夜戰的工地上流連忘返,都不知道犯困。那場麵就是人民戰爭的最好詮釋: 壯勞力挖土,婦女小孩運土運磚,老人送茶送水...平時不那麽熟悉的街坊都成了一家人的感覺。

一般一個地段會集中力量挖個特大的,我們挖的那個離我家百來米,另一個大院內,他們有一大塊長方型的空地。當時我還為要在工地和自家院子間來回跑而不太高興,要是在自己家,我就可以每時每刻看到工程進展。打小連蓋房子都沒見過, 朝地下挖防空洞那是絕對新奇有吸引力的事,何況它跟反擊侵略者聯在一起。挖掘順利時沒啥名堂, 挖不動了,積水了...一旦碰到問題了那才有看頭。這時候,大男人們圍在一起商量對策, 婦女老人抓緊時間照顧一下家裏的事,大部份孩子在嘻笑玩耍, 我卻對他們怎麽解決問題的饒有興趣, 因為我也在動小孩子的腦筋想小孩的辦法。我爸常是那個起關鍵作用的人物。他們或從工廠借來特殊工具, 或改進方法甚至完全改變策略...看著大人們把想法一步步在你麵前實施, 覺得特別神奇, 對我爸也更佩服了。也順便看到一些比較大型比較複雜的設備是如何運轉的。
 
某天,防空洞終於落成了!大家敲鑼打鼓地慶祝了一番並分批進行了參觀。一直在地麵上關注的我最終進入防空洞看到了它的全貌:有幾個籃球場那麽大的地表麵積在地下分成曲折的巷道,裏麵有照明設備通風設備,還有存放應急物資的單間。。。以後看過其它地方的防空洞,總覺得我們這個最好,畢竟出了份力,有感情麽。
 
後來備戰的力度愈發強大,每家的窗玻璃都用紙條貼上米字,還時不時拉防空警報。一旦拉響,所有的人都要停下一切,急促而有序地進入防空洞,直到警報解除,一般大約需要個把小時。頭幾次著實挺緊張的,主要是那個警報聲聽著讓人揪心,周而複始的忽高忽低的拖著長長尾音的那幾個固定的音節,直叫你頭皮發麻。再後來,隻拉警報不用鑽防空洞了,但不許上街。小孩膽大,偷偷溜出去的也得被嚇回來:街上空無一人,沒啥看的沒啥玩的不說,會有那種世界末日的感覺。
 
可能是防空洞挖多了或是其它備戰目的,有兩年,家家戶戶根據人口數要上繳土坯,又是一場人民戰爭。讓城市居民發愁的是到哪去弄那麽多泥?隻好各顯神通,倒也沒聽說誰家完不成任務的。選較好的粘土,大晴天,光腳和泥,掌握好幹濕度,掬起大小合適的一坨泥巴朝那磚模裏狠狠一摔,一定要摔結實了,不然燒出來的是空心磚,不合格,擋不住敵人的槍彈,居委會的人這麽說的,嗬嗬。脫模也是技術活,小心翼翼又不能拖泥帶水,不然出來的就是歪瓜裂棗,得回爐重做。大人當然擔重任,若是平時愛玩泥巴並玩出水平來的小孩,這時候就能很快上手,我也能幫我家出不少力,至少能把我自己的一份包了。做好的土坯整整齊齊地排在院子裏,一次上百,那陣容還蠻有氣勢的。這時候最需要防犯的是調皮的小小子,讓他離你家的磚陣越遠越好,他要是一個跟鬥不巧跌那磚上,完蛋,還沒曬幹的土坯全都打回原型,大半天的活白幹。
 
記得到九十年代後期老宅子拆遷的時候,我看到老奶奶家還存著好些土坯呢,它就象我記憶深處的某些往事,舍不得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