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孩子的文革 (4) 國球生涯

(2015-10-13 22:38:14) 下一個

乒乓球號稱國球也有我幾億分之一的貢獻。 哈哈。 咱五六歲就在簡易球桌上打了。六七十年代乒乓球的普及和繁榮堪比現在的網絡微信, 人人都有兩下子。想跟別人玩, 當然他們玩啥你也隻好玩啥。 大的帶著小的, 小的跟著大的, 玩得是忘了時間忘了吃飯。 它還不象排練節目有階段性, 它幾乎不受任何條件限製, 隨時隨地都可以玩。 最最簡單的就是一個人, 一隻球, 以掌當拍, 對著牆玩。因此,它是我眾多玩耍項目中的主要一項。因為我家院子大,球桌最接近標準,更主要的是我爸給買了一紅一籃兩個紅雙喜球拍,所以我們院常常吸引了附近院子的孩子,當然還有許多同學。

 
 
人多了隻好排隊打比賽,三個球決勝負,不許耍賴。有時確實有判錯冤枉的,也隻能認,想爭辯? 沒門。時間寶貴,那麽多人等著呢。為了多打幾個球,逼著你提高技術。因是排隊輪流,有機會跟不同水平的人交手,所以提高很快,尤其對我這種小孩。等我一上學,立馬就進了校隊。由於這個特長,後來還被分進體育班。(下次專門寫)放學後常常留下來訓練,體育老師陪練,沒多久咱就成了隊長啦,一號種子選手,右手直拍,進攻型。 
 
 
最喜歡出去打比賽了,可以有機會到很遠的地方不同的學校去參觀。看到最震撼的是市裏最好的小學,巨大的禮堂內排著幾十個球桌,把我羨慕得。我們學校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室內有十幾張,室外還有水泥球桌,課間休息時經常搶不著位置,好象大家夥光玩這一樣似的。印象中開始打的比賽贏多輸少,到後來越來越難,估計是比賽級別升上去了,那時小,也不問。按年齡算,應該在比賽中見過蔡振華,他那個小學是當時的強隊,有很多人進了少年體校。這就是老師的水平問題了。我校教練比較業餘,實戰演示為主,不太講理論,因此球隊水平中等偏上吧。戰術運用上也一般,有好幾次因隊員出場順序沒排好而輸掉了。對我來講,我覺得很需要老師指導在比分咬得緊時怎麽在心理上占優勢,拿下一局,可是沒人告訴你,靠自己積累經驗。一度,老爸因是市裏籃球裁判,跟體委的人熟,便按排我和姐姐與體校球隊一起練, 但我發現教練隻有我爸在時指導一下,長大了知道這叫賣人情,嗬嗬。
 
 
終究不是專業打球的料,後來還是讀書考大學了。不過,到哪兒都可以在需要時小露一手。自小打小球也提高了反應能力,以後打個遊戲什麽的總能拿個高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是,教練水平很重要。我哥哥小時候是連續區冠軍,但一出區就不行了。照他的話說是教練不行。我也是幾天前剛寫了他的乒乓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