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孩子的文革 (3) “演藝生涯”

(2015-10-12 22:56:33) 下一個

成為宣傳隊員前其實已有一些演出經驗。 家裏一有客人來我肯定會被要求出節目, 就像現在的孩子秀才藝似的。 有時會煩,  為嘛總是我? 尤其我不太喜歡的人來訪。 長大點才知, 是因為我在幼兒園學的東西多。(而姐姐由於體弱就留在家裏, 她後來數理化學得不夠好還抱怨是因為早期沒做智力開發。)記得最受歡迎的節目是跳新疆舞。因為脖子這個特別動作不是每個小孩都學得會的, 便格外稀罕, 幾乎成了我的招牌節目。 再後來是模仿林副主席說話, 幾可亂真。

 
上了小學演出就更頻繁啦. 各種大小節日都有文藝表演, 我就帶著班裏同學排練, 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我班的節目經常得獎, 還代表學校去和其他學校比賽,當然輸啦,人家是師範老師的作品,我們是小學生自己的作品。回來後有點怪我們學校的老師不作為,但也激發了我的學習勁頭。凡有機會看演出就揣摩人家的動作編排,平時就留意哪首歌較適合邊唱邊跳,這裏要不要加一段獨唱或朗誦? 這次來表演唱還是合唱?評彈還是一段樣板戲?服裝發型怎麽跟節目更搭?自做道俱還是借?用稠帶還是花環?儼然是個小編導了。
 
放寒暑假也不閑著。居委會組織地區上的孩子排節目,晚上演給居民看。附近各居委還互相交流比賽。由於有可能被自己的家長看到,我們就更起勁了。常有那病退回城的知青暫時沒工作,就帶著我們玩,到是學了不少高級的東西,理論的東西。更有文藝團體裏的專業人員被請來作指導。我的合唱指揮就是那時打下的基礎。後來在醫院合唱比賽時為病區拿下全院第一立下了大功。
 
畢竟是小學生,我們創作的節目跟那些高中生的那不是一個級別的。他們有整個中學支撐有條件演整本樣板戲,演全套長征組歌,還演話劇。我們隻能看著流口水。但我們可以演個片段啊。找出媽媽藏在抽屜深處的胭脂口紅,塗抹一番,穿上自認匹配的服裝,開演啦。大床就是舞台,蚊帳簡直跟幕布完全一樣!帶不帶誰玩,誰演哪個角色,我說了算,玩得真開心啊。
 
年級越往上,這樣的活動也越少了,抓學習準備高考了。但通過這些學到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創作能力等等卻是終身受益,同時還改變了比較內向的性格,鍛煉了心理素質。 後來上大學,參加工作,需要排個節目,寫個相聲小品就不那麽難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