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親密育兒

瑪希婭育兒(maxiyayuer)公眾號創始人,早教、北美家教、英語啟蒙研究者。《家庭親密育兒法》作者
正文

感恩時節,看中美感恩教育大不同

(2015-11-29 07:18:08) 下一個
文/瑪希婭
 

每年的感恩節,美國人通常是全家聚一堂,品感恩節的美食:雞、曼越梅果醬、紅薯泥和南瓜餡餅等。而通過感恩節,美國父母最希望教會孩子的是如何感恩,為何感恩。

 

美國父母首先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引導孩子理解感恩的含義。感恩的英語是gratitudethanks( 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謝上蒼,感謝自然,自己生命所有的經曆和體驗等),+ give份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言行傳遞給大家)來組成。因此,當孩子幫媽媽把垃圾扔進了垃圾箱,媽媽感謝他們,爸爸幫媽媽泡杯茶,媽媽感謝爸爸。而父母的楷模行為,又讓孩子模仿父母感恩的舉動,從而讓孩子達到自發地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每當感恩,美國父母常常在家庭中和孩子一起製作感恩、感恩孩子每天在各色彩上寫出自己需要感恩的事和物,粘在感恩樹和感恩牆上,來提醒自己,那些在平常生活中的看似平淡的點點滴滴的也具有不凡的意義。美國父母更是在孩子剛懂事起,每逢感恩節、聖誕節等節假日,著他們去超市些食物捐當地的食物行,讓貧窮的家庭也能享受感恩節、聖誕節大餐;也有的父母會讓幼小的孩子捐出一些自己的玩具,和那些錢購買玩具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中是喜悅。而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會鼓勵孩子成為各個社團的義工,為社會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孩子通過給予這一親身體驗,加深孩子對於施恩,以及由此產生的感恩情感的體會,以及因感恩而產生的快樂,因為感恩的心情是可以互相傳染的。

 

近年來,感恩的話題也得到越來越多中國父母的關注。更有學校和社團為學生組織感恩教育專題演講報告會。講師團的老師們常常用動人的語言從不同角度闡述分析了父母、老師在孩子成長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引起了所有老師、父母和學生的強烈共鳴,許多學生和父母因此痛哭。(瑪希婭原創)

 

每每聽到這樣的新聞報道,瑪希婭常常想起自己小時候學校為我們組織的“憶苦思甜”報告會。每年,學校會為學生請來一些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給我們講述他們在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挨地主欺負”的苦難遭遇。那些演講者常常慷慨成詞,講到深處時,他們是聲淚俱下,掩麵嚎啕。而坐在台下認真聽講的我們,有的變得義憤填膺,有的流下同情的眼淚。那時的憶苦思甜報告會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環節,就是吃憶苦飯。學校食堂的炊事員們弄些野菜、爛菜葉、粗糠等材料,沒油沒鹽攪和著煮熟了,給我們一碗碗分著吃。盡管那些食物難以下咽,但大家不得不強撐著、勉強咽下那些難吃的東西。每次聽完報告會之後,大家都對舊社會充滿了憤恨,但報告會一過,我們又有幾個能夠再記得那些義憤填膺對話語和感受?

 

其實,任何教育都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僅靠一場兩場的演講會改變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這樣的感恩勵誌教育往往帶有很多誇張和表演的成分,而演講會之後,孩子真正能夠記住的又是多少?(瑪希婭原創)

 

此外,我們中國人講究“知恩圖報”,“有恩必報”,也就是對幫助自己的人,一定要回報。因此,父母有權要求孩子回報自己的養育之恩: “媽媽為了你,每天要不停的作家務,因此你一定要考個好成績來報答我”;“爸爸努力賺錢,不得不去單身去外地工作,你一定要考個好大學,這樣才能對得起爸爸的付出” 等等。和美國父母的感恩教育相比,這樣的感恩觀點比較功利,父母以養育孩子之恩,作為條件來要求孩子報恩,是一種利益的交換。多數美國父母首先從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識別父母,親友的好意,用正確的言行感謝父母,感謝親人,再到把這種感激之情回饋社會來達到感恩的升華。因為在美國父母看來,通過幫助別人,孩子學會把自身擁有、而別人所缺少的那部分遞給別人,釋放正能量,而孩子在幫助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幫助別人而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感恩的這種正能量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人,朋友給予自己無盡的愛,又能激勵孩子為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努力。(本文發表於《現代教育報》,文字有刪節。)

 

精通中英日三,留學日本,旅居美國,於加拿大大學。早教、北美家教、英啟蒙研究者。著有《家庭密育兒法》。崇尚密養育,把孩子培養德,智,體全麵展的人才。今年九月起在全國各大書店隆重上市。版權所有,任何媒體或平台轉載均需注明原文出處和作者,以及來自“瑪希婭育兒(maxiyayuer)微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十全老人 回複 悄悄話 我們中國人講究“知恩圖報”,“有恩必報”,也就是對幫助自己的人,一定要回報。因此,父母有權要求孩子回報自己的養育之恩
============
That's business. Chinese., even parents, are certainly business-minde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