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推爸”給普通兒子製定的road-map

(2016-12-27 20:04:44) 下一個

一個“推爸”給普通兒子製定的road-map

 (2013-05-16 10:59:42)下一個
(天才孩子不用推,這是公認的。但攤上一個average的孩子,推還是不推,怎麽推等等,都是問題。第一個孩子,爹地摸著石頭過了河。第二個呢,從第一個那裏得來的經驗教訓,外加文學城子女壇交流來的東西,爹地就畫了一個road-map,自己推開了。沒錢上私校讓老師推,也不想讓苦悶(Kumon)題海方式來折磨孩子。這些年磕磕碰碰,一路走來,似乎也沒耽誤兒子玩。每天除了學校的作業,兒子每天平均半小時就能完成爹地的作業,似乎沒有太多的抵觸。)
 
閱讀詞匯
 
從一年級就買回來了全套wordly wise 3000.這套書按每一兩個禮拜一課的速度進行,提高了兒子的詞匯量。感覺是開始得越早越好。孩子小,聽話,也沒有多少學校的作業,時間和情緒上都容易安排。孩子到了高中忙,所以,計劃就是高中之前完成全套。第十一本和十二本開始出現一些生冷的詞匯,是為SAT準備的,會比較花孩子時間。前麵的十來本的詞匯是比較常用的,孩子在閱讀時都會碰到和加強。
 
許多人說背詞匯太枯燥,沒錯。但這套書的設計是讓孩子在閱讀中領會,所以,父母不必讓孩子背,更不必為了孩子在練習是錯一題兩題煩心,而是讓孩子配合閱讀來完成記憶。每課的練習我不檢查孩子是不是作對了,而是從圖書館借來大量的書讓孩子閱讀。前十本書的詞匯在這種大量閱讀上很能排上用場,也加深孩子對這些詞的理解,比純粹的邊讀邊“猜”要好得多。
 
要跟上wordly wise的詞匯,孩子的閱讀內容在小學階段可以找孩子有興趣的小說書籍,父母不用限製。這種隨心所欲的閱讀,孩子興趣濃,不用父母推。往往是他們自己放不下書本。父母的真正工作是找孩子的興奮點:一個電影引發的,一個老師推薦的,一個朋友談話提到的主題。公共圖書館都有小孩子的專區,找書也容易。小孩子這個期間的閱讀往往是3W的水平:Where,when,and who。在comprehension上強調不多。所以,是詞匯的積累階段。wordly wise的使用和大量閱讀相映提高。
 
到了初中,孩子的閱讀開始從簡單閱讀轉向到comprehension,閱讀的內容可以有一些改變。讀小說一類的對詞匯的幫助不大了,對comprehension也沒有太多的作用,我引進了Time雜誌,讓孩子閱讀時事短文,每天一篇。這個時候通過幾年學習wordly wise,孩子的詞匯量到了讀這類雜誌生詞不多的時候了,隻是對時事不太關心,所以一些父母的引導還是需要的。對孩子碰到的生詞,每期十來個到二十個,我讓孩子圈出來,我有空的時候查一下字典,寫在卡片上,孩子過目一兩次就可以了。閱讀時反複碰到幾回孩子就記住了。
 
初中是孩子閱讀的一個坎。很多孩子會在這個時期突然跟不上了。父母這個時候可以考慮讓孩子作一作SSAT的練習。這些書在書店都有賣。自己去挑一套,讓孩子作一下,然後拿一套正式的考題,讓孩子抽個周末作一下,父母就有底了。由於是從簡單閱讀向comprehensive閱讀的過渡,孩子跟不上的話,父母可以去找tutor補習或找一套引導孩子過渡的書,自己和孩子一起作,很容易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在那裏。父母指點一些,孩子的改進往往會很明顯。
 
進了高中就可以放手了。孩子忙了,老師給的homework多,也複雜了,孩子的基礎也打好了,爹地自然退到二線了。
 
(wordly wise 3000 的書在這裏有賣,我隻買student book:
http://eps.schoolspecialty.com/products/details.cfm?series=2818M)
 
數學
 
總聽說中國孩子的數學好,其實就是數字感覺好。真要論數學,頂尖的孩子裏,中國孩子的優勢並不大。吸取了老大上苦悶的經驗,爹地決定老二不上。不讓兒子背乘法口訣(估計他那點中文也不夠用),不讓兒子進苦悶用題海戰術來取勝,而是另劈一條蹊徑。
 
美國的小學數學其實是不停重複的,每高一級再加點新東西,還特別強調實用。唯一的缺點是小孩子practice少,孩子學的快,忘得也快。所以,爹地去書店,每個年級的practice書找一套回來,讓兒子每天一頁,每天十分鍾解決問題。爹地也不檢查對錯,看孩子太粗心的時候察看一下,看孩子是不是掌握了,就是出了錯,也分清是粗心還是不理解的差別,再對症下藥。就是要保證孩子對爹地布置的作業不產生厭惡情緒。
 
仔細觀察孩子帶回來的作業,會發現美國的數學教學也很有意思的。加減從孩子扳指頭開始,到乘法時手指頭扳得越來越溜,沒有乘法口訣,到最後也記住了。反倒是這種扳指頭,孩子的大腦在不停地轉,對孩子也不錯。老師讓帶回家的作業往往不僅僅是基本的加減乘除,而是拚速度。一百道題多少時間完成。所以,越到後麵,孩子算得越溜。回頭看,沒背口訣也行。爹地看兒子速度上不來,常常指點一下,象什麽3+7,2+8等湊整數的小竅門,孩子一點就開竅了。不費勁,但皆大歡喜。
 
進了初中,開始引入代數了。這是孩子必須過的坎,差不多大學理工科的所有專業都必需的數學知識。怎麽辦?孩子學得不差,在honor program裏。但你看他作SSAT,就知道粗心是主因。讓孩子題海戰術?難。所以,就從啟智入手,拿他學校裏帶回來的mathcount作藍本,父子一起作。沒有爭名次的壓力,反而是父子一起的快樂時刻。每天十分鍾到半小時,每天解兩道題,順便還可以把兒子代數上的概念理清,也教會了孩子對同樣的問題,用不同的解法,往往能開闊思路,不容易出錯。
 
等學完八年級數學,回頭測試孩子是不是真過了代數這個坎,發現還沒完全。不信,你寫個公式,a^2-b^2=(a+b)(a-b),把a和b換成數字或複雜的數字組合,孩子就會糊塗。爹地手裏早準備好了“art of problem solving,Volume 1,basics",繼續讓孩子開闊思路。不用多,每天讀完解析,作兩三道題,讓孩子豁然開朗。其實孩子也到了一點就懂的地步,爹地提示一下,孩子就知道了思路了。再作兩三到題加強一下,減少操作上的錯誤,基本就達到了目的。
 
兒子說,他已經去下半年上學的學校聽了一堂課,覺得他們一年級學的和他現在學的在一個水平。有心考試一下,單科跳一級。所以,對“art of problem solving,Volume 1,basics"裏的內容,我們現在是挑他在學校學過內容章節來啟智和加強。對沒有天賦的孩子,父母隻能一步一步來。最重要的就是照顧孩子的情緒,不要在父母的責備聲裏把孩子的那點興趣磨掉了。
 
(Art of Problem Solving是數學競賽的準備書。我目前看不出兒子有這個天賦,所以,隻買了basic的一本。內容涵蓋比較多,八年級數學學完後會比較好一些。不少章節的內容兒子還沒有學。我們就挑選他學過的了加強一下。這是買書的網址:http://www.artofproblemsolving.com/)
 
寫作
 
寫作是比較難推的項目,一來和數學閱讀不一樣,沒有絕對的對錯標準,二來爹地本身的水平有限。好在看老大過了一回河,知道孩子在寫作上的幾個裏程碑,所以,心裏還有底,不會盲目地瞎著急。
 
到五年級之前寫作的好壞都是孩子天賦決定的,這個時候的寫作是孩子語言藝術的表現。有一個理工思維的孩子,父母著急也沒有用。這個時期的寫作,孩子能把一件事情說清楚,爹地就萬事大吉了。你看呀,人家幹癟癟地就會記流水賬,實在體會不到“秋雨梧桐”般的意境呀,更不會把兩個完全不相幹的事情用比喻的方式連在一起了。
 
不是讀得多嗎?那是小說,人家讀十遍,也就是為著故事情節轉。看小人兒捧起一本書,吃飯上廁所也放不下,常常自嘲還是爹地的基因在起作用:爹地當年不也是這樣麽。常常在兒子五遍十遍後問問兒子:你都能背下來了,讓你重寫這個故事,你會改變哪些情節?這是想提醒孩子在結構上思考一本小說的寫作技巧,不至於讀了一本小說,唯一的收獲就是精彩的故事情節了。小學老師偶爾也會讓孩子寫故事,教孩子用不同的手法來吸引讀者。多讀一些故事,尤其是短篇的(鬼怪故事裏這類最多,三五頁一個故事),會有一些效果。
 
從五年紀開始,老師就開始引導寫八股文,初中是正式開始寫了。對這個爹地雖然英文水平有限,但接觸不少,可以幫上點忙。經常與孩子討論如何論證一個觀點,提醒孩子多個論據之間的承接,讓孩子從理工思維的第一第二第三轉變到多用"也","最後","然而"等連接詞,讀起來順暢一些。
 
兩次申請磁校讓孩子體會到了寫八股文的好處。申請裏一篇寫"在學校裏你最喜歡的課程是什麽,為什麽喜歡"的essay,孩子有點為難,寫不出內容。爹地坐下來,和他討論,建議他把這個文章寫成一個他個人有興趣,想證明的假設,這樣不就成了八股文了麽。結果兒子寫了自己對曆史課,尤其是二戰的曆史的興趣,因為自己一直關注武器的先進性是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而二戰是記錄最完善的戰爭,各種電影,個人傳記等等在圖書館都能找到。而兒子對這類書籍的興趣表現在他對幾個主要參戰國的先進武器的了解,從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到美國Hellcat,德國的潛艇坦克和導彈,到美國的原子彈,他如數家珍,洋洋灑灑寫了老長一篇,既展示了自己的興趣,也寫得有血有肉。
 
要進高中了,爹地從老大那裏了解到的經驗,知道學校的哪些課程(Journalism, creative writing)對孩子的寫作提高會有作用,會和孩子商量如何選課。推孩子寫作真不容易,父母要麽找輔導老師,要麽因勢利導,對沒有天賦的孩子,在開始學寫理工科思維的八股文時和孩子多討論引導。我呢,讓孩子讀時代雜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學寫八股文。這些雜誌的許多文章其實就是八股文,讓孩子多讀,我有空的時候也讀一些,就可以和孩子討論文章的結構和論據,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養一個理工思維的孩子,對寫作的要求不能太高。能層次分明,表達清楚就不錯了。想要妙筆生花,估計我得先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基因有沒有潛力。
 
(二0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寫作靠從小養成的大量閱讀習慣,寫作是父母無力"推"的。數學也不是這樣僅做題,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大號螞蟻。這麽推出來的孩子最多也就上個強一點兒的公立大學而已。這個文章是三年半以前寫的,現在怎麽樣了?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麵窄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