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靄曉雯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 ...
正文

吟大冬瓜

(2017-04-17 18:01:36) 下一個

前院東北角一方小小菜園,去年收獲頗豐。其中,喜得倆碩大的“冬瓜王”。稱它們為“王”, 除了其體型巨之外,還在於長相奇:矮且胖,更透著一股皮糙肉厚、啥都不吝的氣質。如果在其白中藏綠的皮上刷上一層橘黃色的漆,然後尊其為“南瓜王”,也無絲毫“違和感”。

這天,老公上班走後,我一個心血來潮,打算做點“正”事兒。想到在後院陰涼處閑置了數月的冬瓜王:  放了這麽久,萬一放過了勁兒壞掉了就可惜了。 那還等啥?說幹就幹,從兩個冬瓜王中, 挑了個頭較小點的那一個。今天, 就拿它開刀問斬!
 
當動起手來,我才開始意識到,這事兒 … 嗬嗬 … 是有難度滴! 首先, 把冬瓜王“請”上案板,就費了一番周章。
 
我一伸手,就被它那滿身又密又硬的刺兒, 毫不留情地擋了回來。想想也是,有請冬瓜王居然不帶手套, 大不敬啊!趕緊找出一副厚厚的白手套,戴將起來。
 
看著它的體積,本知道把它搬上來不容易。且當是鍛煉身體吧!一通忙碌幾番氣喘之後,連拖帶拽、手腳腿腰肚並用,總算把它挪… … 應該是… … 請上了案板。
 
原以為最困難的一步作完了,不曾料,這才剛剛開了個開頭。
 
找出家裏那把最好的中國菜刀,對準端坐案板的冬瓜王,雙手持刀柄,奮力揮刀砍下去!  … … 手中的刀被彈到案板一側。定睛看去,砍去了瓜頂一些毛和一小層泛白的表皮, 僅僅露出了指甲蓋大小一小片綠皮。哇, 好像比想象中的殺人都難喲!
 
豈可善罷甘休!一邊揉著被震麻的上臂,一邊盯著穩坐案板的冬瓜王,思忖著下一招如何進展。揮刀不成, 改“泰山壓頂”。 我左手扶著案板, 右手持刀將刀刃壓在瓜頂,然後將我整個身體的重量壓上去。不料身體一歪,刀從瓜頂滑了下來,蹭到了我扶案板的左手食指,紅殷殷的血流了出來。好在不是直接滑到手上, 而是間接蹭到,傷得不重。
 
趕緊找出創可貼,處理了手指上的傷。 還繼續嗎? 我有點發愁了。唉,古有人“身先士卒”,今有我“手先試刀”。但回頭一想,幸虧第一次揮刀時手沒有扶著案板,否則就不是現在這麽點傷了。況且菜刀蹭到的是手指而已,離腦袋脖子等要害部門還遠著呐!不覺又竊喜起來。
 
坐在廚房的吧台旁,定會兒神、喘會兒氣。無緣由,想起了前幾天剛剛讀到元散曲家王和卿的那首小令 –
 
《醉中天.吟大蝴蝶》
 
彈破莊周夢,
兩翅架東風,
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
難道風流種?
唬殺尋芳的蜜蜂。
輕輕飛動,
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此小令抑或是王和卿的“滑稽佻達”感染了我,一時腦洞小開,和其韻, 謅了首吟大冬瓜。
 
《醉中天.吟大冬瓜》
 
恰似田園夢,
碩體鎮西風。
采它後庭園頓似空,
難道魁罡種?
唬煞尋食的兔公。
坐案板它巋然不動,
把切瓜人整得個氣短愁濃!
 
當然,吟曲解決不了我當下的問題。咱家的冬瓜王威風凜凜、穩穩當當坐在咱家案板上,依舊近似圓圓滿滿。
 
一邊拿磨刀器給手中的主要“武器”中國菜刀開著刃,一邊琢磨著如何對付眼前這瓜。有了! 我找出了一柄小錘。左手把刀刃架在瓜頂,右手用小錘向下猛擊刀背。終於,冬瓜頂部出現了裂口。
 
一鼓作氣,我用小錘不停敲擊刀背的不同位置,直到菜刀整個嵌入瓜內。然後,連撬帶拽,把菜刀拔出,再用相同的方法,擴大冬瓜上的裂口。… … 。 如此這般一番艱苦奮鬥,竭盡寶寶的“洪荒之力”,總算把冬瓜劈成兩半。OMG,可謂一場完美的體力競技!
 
 
望著台上那呲牙咧嘴的兩個半邊瓜, 想到還需要把冬瓜皮削下來,“不盡愁、由衷來”!  這大冬瓜的皮又硬又厚,如何削得動?不是說好年齡越長生活經驗越豐富的嗎?如今怎麽越變越笨、越變越無能了呢?
 
手機裏“嗶嗶”響了兩聲, 有信息來。這倒提醒了我: 為何不在微信朋友圈發信息,向朋友們求削東瓜皮的方法呢? 於是,我把“跪求”削冬瓜皮的簡易方法的文字, 連同這首“吟大冬瓜”一同放入了我的微信朋友圈。
 
幾個小時之後,一條巧削冬瓜皮的信息終於 微信朋友圈中出現。即:將冬瓜試著分解成一條條,側擱在案板上,從瓤處而不是皮上下刀。
 
按朋友的方法,試了試,果然比硬碰硬從瓜皮下刀省勁多了。奮戰良久,將較小那一半冬瓜,處理完畢,切出來三大盤外加一碗冬瓜塊兒。 剩下的那一大半個冬瓜,實在已無力應付。用薄膜包好,塞進冰箱最下層,改日再論。
 
… …
 
之後兩天, 頓頓吃著帶冬瓜塊兒的菜肴,也才消耗了切出來的五分之一。看來, “任重而道遠”呀!
 
不過話說回來,別看這冬瓜長相醜陋,又置放了那麽長時間,但畢竟是無農藥無化肥的綠色食品,吃起來口感還是相當不錯滴!
 
不想嚐嚐嗎?
 
*******
2017年4月17日修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